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多数从小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子女与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对待人、事方面存在着分歧。面对学习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学生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易出现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生,接受的最早的是父母的爱,接受的最无私的是父母的爱,接受的最真挚的也是父母的爱……而有些人就是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体谅,不懂得感恩。不然,社会上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儿女不孝,这么多儿女虐待父母,甚至谋害父母的?……我每每耳闻目睹,就为他们惋惜,为他们羞愧,更鄙视谴责他们。  相似文献   

3.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很多父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父母们感到越来越难以掌握尺度。就像某心理学家所说:“父母不愿意重复他们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专制教育方法,结果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无法确定界限。”不少父母在对待他们与子女关系的问题上处理不当,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陷入了种种误区。 给孩子过多的表扬 很多父母认为对孩子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所以他们给予孩子过多的表扬,而很少让他遭到拒绝,受到挫折。其实,这是父母与子女关系中一个最大的误区。在父母的呵护下,孩子的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他们不知…  相似文献   

4.
父母工作下岗,也会影响到子女。特别对于正处于成长、学习时期的中学生,他们也承受着父母下岗的苦恼、担忧、恐惧。因此,亟待引起父母,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看待父母失业的吧。  相似文献   

5.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21):11-12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6.
“父母老师”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那些子女在本校读书的老师们。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父母,但同学们不把他们当一般的父母来看待;他们是老师,但子女不把他们当一般的老师来看待。他们一是学校教职工,二是学校的合作伙伴,正因为关系的特殊,在“教育无小事”的学校,往往产生特殊的影响。因此,笔者就多年的管理经验和亲身体会,给“父母老师”们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在时间上和深度上都没法得到保证。这样一方面,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另一方面,在孩子最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没能及时出现在他们的身边,使他们对父母逐渐丧失依赖性。进而丧失对父母的信任,亲子关系因此而受到影响甚至日益疏远。因而,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们在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由儿童变成少年,许多家长惊奇地发现,孩子已不再是“乖宝宝”:他们把父母的忠言当啰唆,把父母的关心叫“独裁”,他们不愿与父母交流,固执地将父母挡在“小天地”的门外。  相似文献   

9.
家长的苦恼 作为班主任,经常与一些学生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问题,发现很多家长最苦恼的事情是难以和孩子沟通、交流。他们反映孩子进入中学后,基本不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以及兴趣爱好,逐渐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无形中与父母之间出现了一堵墙,有时父母即使主动与孩子交流,也难以打动他们,更多的回应是冷漠。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反映与父母在一起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共同语言,甚至很反感与父母在一起,一听他们说话就感到不耐烦。  相似文献   

10.
春暖花开     
钱碧玉 《中国德育》2007,2(9):89-90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家境富裕,父母醉心于商场忙于赚钱,疏于对他们的教育。于是,他们被送到寄宿制学校,远离父母,远离亲情,更远离了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这些孩子身上,有着一些共性特征:自私、冷漠、任性,不爱学习,更因为缺少爱,所以不懂得关爱。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年龄,应该是扯着妈妈的围裙,等待即将上桌的可口饭菜;应该是缠着父母,撒着娇买下心爱的玩具;应该是遇到烦恼,向慈爱的爸爸妈妈尽情倾诉。可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使他们感到父母之爱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他们只能每天在村口守望,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12.
爱的效应     
爱的效应每个学生都有爱的本能需要,这是人们爱的心理需求。学生在家里备受父母的爱护,来到学校,很自然地会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种种感情、期望与“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给他们知识,而且也要求教师能像父母那样体贴爱护他们。教师如果真...  相似文献   

13.
欣慰的微笑     
瞧,照片中的夫妇俩笑得多坦然。他们是5个孩子的父母,我是他们的双胞胎女儿中的姐姐。父母都是勤劳、善良、朴实的庄稼人,生活的磨砺使他们过早地苍老了容颜,不到60岁已是两鬓斑白。他们虽非目不识丁,可也算得上是当代“文盲”。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却明白,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在社会中就无立足之地。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全力供儿女读书。记得我上中学时,父母为了凑足我们兄妹的学费,竟去砖瓦厂打坯、搬砖,手上磨出了老茧,脚上磨出了血泡……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们都没有辜负父母对我们的希望:大哥攻…  相似文献   

14.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07,(3):12-13
做爸爸妈妈的贴身小棉袄 湖南省蓝山县辅仁中学“梦幻女孩”我从小就被寄养在外婆家,现在父母虽然把我带到了他们身边,但我丝毫也感觉不到他们爱我。我想跟他们沟通时,他们总是用冷冷的语气打发我。我该怎样与父母更亲密呢?  相似文献   

16.
进入青春期的我们,经常觉得父母不可理喻,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却忘记了小时候他们从不嫌弃我们,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孩子的生活迹象一点点消失,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妈猛然回头却只能茫然张望。越长大我们离父母就越远,就越少与他们交流,也不再像儿时一样喜欢跟他们说心里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敬请关注本期的热点聚焦——为什么我们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2005,(10B):10-10
关于聪明,相信每位父母心目中都有不少想法。我们请来了6位聪明可爱宝宝的父母,让他们谈谈什么样的宝宝是聪明的,以及他们为培养聪明宝宝做了哪些努力。  相似文献   

18.
赵立平  许连波 《班主任》2010,(12):26-26
近年来,有个“父母皆祸害”小组惊现网络,这个小组拥有几万名成员,他们对父母的传统观念、教育方式和严厉管束很是反感,对他们只盯分数的做法很有意见……  相似文献   

19.
“独生父母”,又一个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新概念从今天开始,笔者将以“独生父母”来称呼已经生儿育女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正如“独生子女”是一个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特定政策下的新事物一般,“独生父母”的提法,与非“独生父母”相对应,即指那些“独生子女”当父母的人。不管他们今后将生养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将抚养下一代独生子女或多个子女,其首要的特征是,他们来自于特殊的独生子女群体,无兄弟姐妹,其父母只生了他一个,他们身上已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和“独生子女新国情”的印痕。独生子女是20世纪最后20年中,出现…  相似文献   

20.
菁灵姐姐:你好,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整天不知道在忙啥。自从我上了初中,他们就很少管我了,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你自己做”。与别的同学相比,我有一种无助的感觉,甚至怀疑他们到底爱不爱我?萧萧现实中有不少中学生与你有同样的感觉,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有趣的是,他们的理由与你截然不同,他们嫌自己的父母管这管那,对自己太不信任、太不尊重。你们产生上述感觉的共同原因在于你们正处于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也称为“心理断乳期”。心理断乳时期的心理具有以下特征:一方面,少年们强烈地反抗父母的控制,要自己说了算,如果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