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看一看摩尔到处钻洞的雕塑,再翻一翻普鲁斯特卷帙浩繁的小说,你就不难发现在艺术领域,从20年代到60年代,“时间”已让位于“空间”。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现代美学突出地变成一种视觉艺术,现代文化正在变为一种视觉文化。”而艺术的视觉化,却不能不说与人  相似文献   

2.
当前,媒体形态日新月异,广告业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广告的兴起,让人们对广告尤为关注.笔者近期就有关广告的话题对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教授进行了专访. 关于广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赵新利:您曾在多个场合引用英国作家道格拉斯的话:“透过广告,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广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告与消费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广告是否起作用”,美国传播学研究学者尤恩和沙德森对此有着对立的观点。广告可以影响人的观念、行为,甚至活动方式,在这种意义上,两人的见解又趋于一致,并与法国社会学者易路的《宣传》一书的一些论点形成共识。本文虽是读书札记,作者并没有停留于观点、理论的比较与介绍,而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商业广告与消费文化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任何一面既是另一面的原因也是另一面的结果。”广告的作用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业层次,一是文化层次。商业广告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鲜明特征。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广告及其质量与数量,已经变成衡量一个社会发达程度的标尺。随着广告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广告的学术研究也日渐发达。在美国众多的广告研究著作中斯塔特·尤恩的《意识的引导者》和马歇尔·沙德森的《广告,并非容易的说服》,是最具代表性的这两本书。两本书不但反映了广告研究中的基本分歧,也表达了广告理论上的相似见解。对两书做一番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对广告的性质和社会作用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媒体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趋势,财政“断奶”而带来的生存危机让媒体反思,“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使媒体在进行准确定位和精心打造内容的同时,还要通过广告等现代营销手段塑造自身形象。很多媒体不仅在自己的版面、时段上刊登、播出自己的广告,而且也通过其他强势媒体宣传自身形象。媒体自身形象广告是指大众传媒通过一定的媒介,向目标受众传播自身的品牌、理念、产品或服务等内容,从而培养、强化受众对媒体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英国广告大师埃里克·克拉克曾经说过:“通过广告,花时间创造出一个形象,这样才会带你闯过20世…  相似文献   

5.
美国广告学家贺普·谢尔顿曾说:“一部三十秒的广告影片,用一个寸半大小的药瓶就可以装下,殊不知这小玩意是集数十人、花数周时间、玩命工作的结果。”贺普·谢尔顿极言广告创作之难,实际上难就难在创意上。的确,创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创意者对生活,对人类有深入的了解和剖析,更有赖于其潜意识里有足够的情报和自由的想象空间。传统的习惯思维方式是“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而广告片的创意思维方式却往往是“应该……但是……”的逆向思维。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正是广告吸引受众,激发购买欲望的创意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广告界,很令广告人尤其是年轻广告工作者引以为自豪并津津乐道的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段有关广告的名言:“如果我重新生活的话,我将从事广告业,因为它已经达到一种艺术的高度,若不是有广告来传播高水平的知识,过去半个世纪各阶层人民现代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不可能的。”一些广告人把这句话浓缩为“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人则进一步根据这句话把广告人所从事的职业称之为“仅次于总统的职业”,借总统的名声来提高广告人的地位。这是广告人在宣传自身。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总统”与广告和广告人确实…  相似文献   

7.
“定位”这个词是由美国两个广告经理艾尔·里斯和杰克·屈劳特于1972年在《广告时代》杂志上发表了名为《定位时代》的系列文章之后而流行的。在他们以后的著作《定位:为了得到你的注意而战斗》中,里斯和屈劳特把定位看成对现有产品进行一种创造性的试验,他们将其定义为:“定位起始于一件产品,一种商品,一次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或者甚至一个人……。然而,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  相似文献   

8.
从中英文报刊广告传播看中西文化差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立 《新闻知识》2002,(6):45-46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莱斯莉·A·怀特指出:“文化外在于个人并从外部作用于他……人们一来到世上,文化就控制了他们。”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导致跨文化交际或传播(communication)中产生心理共鸣,或存在心理障碍。在广告交际中,广告主体(广告主、广告代理商和以报刊电视等大众传媒为主的广告媒介)和广告客体(目标受众或营销学上的潜在顾客)如果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广告交际便成为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广告传播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并处理不同国家之  相似文献   

9.
广告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形式,在商品和商品交换刚一产生就出现了,只是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类传播工具的制约,早期的广告其功能形态都十分简单,仅仅止于“告知”而已。 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将古老的广告术和大众传媒结合在一起,广泛地运用于商业活动,从而大大扩展了广告的功能和价值。一个个杰出的广告人才随之脱颖而出。大卫·奥格威、克劳德·霍普金斯、雷蒙·罗必凯等广告大师在长期的广告活动中巧妙地将广告与营销、广告与传播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将广告战略和广告技巧置于科学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广…  相似文献   

10.
美国广告学大卫·奥格威指出:“要吸引消费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买你的产品,非要有好的点子不可。除非你的广告有好的点子,不然它就像很快被黑夜吞噬的船只。”这里“好的点子”指的就是广告创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曾有一位记者对他说:“如果我俩同去火灾现场,恰巧碰到一位消防队员从里面出来。我会问他火灾是如何引起的,而你则会问他为何要当消防员。”他自己说:“麦克风就像是情人,从不和你争吵,你说了算。”演播室里的拉里·金总是这身打扮:戴着眼镜,梳着大背头,穿着背带裤,右手腕上还套着个手镯。每晚9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拉里·金直播节目”就从华盛顿传送到世界各地。这是一个电视访谈节目,由主持人拉里·金将美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名流请到演播室来,就一些观众感兴趣的问题自由交谈。该节目极受欢迎,观众遍及  相似文献   

12.
曾两次荣膺意大利最高新闻奖——圣·弗森特新闻奖的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以写世界风云人物访问记而声誉卓著。她的人物访问记风格独特,被称为“法拉奇式访问”。而“法式”访问记的“秘诀”之一,便是她的一套灵活多变、轻重穿插的提问方法。纵观法拉奇的提问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 开门见山法:例如法拉奇在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前,就早知道他是个独裁者,他开始总要自言自语十多分钟。为了获得主动,法拉奇一见面就说:“我要告诉你,先生,你  相似文献   

13.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的作品独树一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更令人赞不绝口。人们把这类小说结尾手法称之为“欧·亨利式的艺术”。所谓“欧·亨利式的艺术”,首先是指,作者具有把小说情节中最重要的部分不露痕迹地隐藏起来的高超本领,在情节发展到最后笔锋一转,奇峰突起,在你完全不在意的状态下向你推出一个新颖  相似文献   

14.
零售广告一直是美国报纸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去年,美国报纸第四季度几乎有一半的收入来自零售广告。然而,一些大零售商今年的广告支出计划表明,美国报纸第四季度的收入将不会重演去年的神话。 在“9·11”恐怖袭击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9·11”事件之后,美国国家零售委员会已经把零售业第四季度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听过潜意识,知道潜意识,可能也用过潜意识。好莱坞巨星金·凯瑞就是一个最佳实践者。大概在金·凯瑞十几岁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假如你看过金·凯瑞的电影,你一定会很好奇地想,他的嘴巴怎么可以张那么大?  相似文献   

17.
“懒惰”传播与“聪明”传播:雪莉·贝尔吉在她的《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第四版)中提到了这两个概念。她认为,电视是一个“懒惰”装置,只能传送节目。你可以调换频道接受不同的节目,但你不能向你的电视机传送节目的人谈话,这种大众传播中,电视节目把编排好的议程传给你,你是一个被动的节目接收者,这种传播是单向的。而电话则可以称为“聪明”装置,当你在电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说:没有个人的激情,共同体将是一潭死水;没有共同体的共鸣,个人激情将消退寂灭。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那种曾经建立在传统文化价值观上,依循着共同礼仪秩序的中国人形象,正受全球化和城市文明的影响,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在经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同时,浮躁之风吹皱了中国人传统的心绪,有人清醒,有人慌张;有人从容,有人焦虑;有人昂扬,有人沮丧。每一个人都有时刻被时代主流边缘化的危机感。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取舍,如何以“好的传统”和“好的现代”构造一个“好的现代化中国”,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里关系到每个人的坚砾命题。那么,向前看,中国人是谁,你是谁,我是谁?  相似文献   

19.
《我知道你是谁》是中国今年引进的“大片”之一,这部“大片”之“大”不在于其场面和特技,而在于它的主创阵容: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主演汤姆·汉克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中国的观众认识莱昂纳多是通过1998年的《泰坦尼克》。莱昂纳多英俊的外表以及影片里那凄绝动人的爱情故事征  相似文献   

20.
要学会读报     
写这个题目,人们或许会不以为然地说:“一个通讯员如果连报纸都不会读,哪还能拿笔杆子写报道吗?”其实会不会读报,对一个通讯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著名记者杰克·伦敦把会不会读报作为当新闻记者的必备条件,曾向他的学生发出这样的忠告:“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事实上只要不是文盲,都可以读报但不一定会写报道。一个通讯员会不会读报,不只是一个文化水平问题,重要的是“会”。在读报中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维系着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