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俊梅 《新课程研究》2010,(2):113-113,116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思想,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他们都认为“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走进课堂,学成后把知识用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使其沉浸其中.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初中英语课堂中要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英语教师要把生活引入课堂,用生活教英语,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善用“大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还要在社会生活中讲,“大思政课”“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改革的内在要求。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场域“大思政课”“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核心要义和重要遵循,探索将“大思政课”引进思政“小课堂”又走入社会“大课堂”的课堂转化机制,形成高中思想政治“小课堂”与“大思政课”在内外联动中螺旋上升的立体式发展形态,对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育人实效、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改革创新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品德课堂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尊重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绽放生命之花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彰显生命的活力,体验教育的幸福。因此,品德教师要讲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品德课堂上的“幸福指数”。一、创设品德课堂“幸福活动”主题情境,让儿童在课堂体验中获得幸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活动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一、联系生活,让学生“自动”“自动”,让学生打开狭小的窗,封闭的门,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如当学生学到百分数,让学  相似文献   

5.
建立学生主体观,关注生活热点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视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应该有敏锐的目光,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经常引进时代活水,让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接轨,激起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当前,网络已经深入到中学生生活中,我们组织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中学生上网聊天之利弊”的课题研究,并且在课堂上举行了“中学生网上冲浪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这种辩论,既联系了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6.
粱静 《农村教育》2006,(7):95-95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中找话题,让学生谈生活的体会,与学生讨论生活的问题。大教育家杜威也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回归生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离生活很近,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  相似文献   

7.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具体而言,要联系生活,让文本意蕴走向通俗;对接生活,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再现生活,让情境体验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体现着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高中化学研究性教学的设计,首先就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需要师生共同研究的“课堂课题”。 课题选择是一项科学研究的开始,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步,同理,高中化学研究性教学中“课堂课题”的选题,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但“课堂课题”不同于真正的科学研究课题,它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因此“课堂课题”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有利于对教材内容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的覆盖;要有利于研究过程中科学方法的恰当体现;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包慧琴 《考试周刊》2012,(91):125-126
课堂教学的源泉是生活,打造“生活化”课堂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具体措施。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在社会中的生活体验,把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使所学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现象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这是每位品德课教师应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结合《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学,谈谈打造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考语文命题取材贴近生活,极富有时代气息,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生活化”的导向作用。语文教学要落实这个作用,一是课堂教学要有大语文观,将时代活水引入课堂,落实“生活化”导向作用,二是要把课堂扩大到图书馆、社会,落实“生活化”导向作用,三是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要有弹性,落实“生活化”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成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点是“低起点、小步伐、多活动、快反馈”。其中的“多活动” ,就是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教学时间 ,让学生放开思维 ,主动学习。现就围绕课堂中教师如何“放”的问题 ,略谈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中采取“放”的策略 ,是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学生是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自主体 ,是自身价值的拥有者、支配者和创造者。因此 ,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 ,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让学生张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大潮之际,笔者将新标准与传统教学要求相比,发现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发生了突破性的转变。1.关于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常常是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传授知识,教学方式单调古板,封闭僵化。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搞“活”,注重“开放”。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同时将课堂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组织多种活动,让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陈旧、呆板的教学方式,要“以问题为主线,…  相似文献   

13.
上好思想品德课很不容易,我认为"三贴近"原则对教师来说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活动操作时要贴近生活实际;在课堂拓展训练时要贴近社会现实,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与生活、社会链接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一、课堂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比较有限,进行思品课教学时需要明确学生认知状况,如果超出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学效果自然大  相似文献   

14.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新课程要求“初中语文新课堂”引领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思维品质及学习效果,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关注自我、自我参与”,从而确保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梁燕 《学周刊C版》2014,(8):125-125
随着“活动引领”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对文本的挖掘不再仅仅局限于表面.探究问题有方了.展示交流积极了.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一个个小老师站上了讲台.笑容一次次展现在教师的脸上.掌声一次次在课堂响起来了.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宰.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了。但是作为一线的老师.在享受“活动引领”模式带来的精彩课堂的同时.也要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中找话题,让学生谈生活的体会,与学生讨论生活的问题。大教育家杜威也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是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的体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加…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广泛性。仅仅靠有限的课内学习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是很难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语文教学除了要继续抓好课堂教学之外 ,更要重视课外的广阔天地 ,更要重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展 ,还应把封闭式改为开放式。因此 ,中学语文教学要摆脱山穷水尽的尴尬境地 ,谱写“柳暗花明”的新篇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语文“小课堂”学习的局限 ,引导学生走进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拓展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以大语文课堂去构建学生语文素质的互动网络。具体说来 ,可从以下三方面去拓宽语文…  相似文献   

19.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不妨奉行“小课堂,大生活;小课堂,大社会(世界)”的理念,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新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因生活化而添彩.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化抽象的数字、图形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生活情境,达到“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中品生活”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要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搞好课堂教学。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同其他一些学科的课堂教学一样,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以满堂灌、注入式为基本特征的。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讲堂”。把“讲堂”变为“学堂”,即把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变为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