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物质主义是当代积极心理学关注的主题之一,它是一种消费文化中强调物质占有和获取的外在价值取向。物质主义可以通过激励个体的努力意愿促进物质繁荣,但却让人类付出实现幸福生活的个人成本、社会成本与生态成本,其形成原因包括重视等级和消费的社会文化、消极的父母社会化和教养方式以及自我怀疑等消极素质,可以通过减少消极刺激、培养积极思维和树立内在价值观三种策略抵制并超越物质主义,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拓展研究视域,完善抵御策略,加强本土研究。  相似文献   

2.
物质主义在冲击我国传统价值观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幸福指数造成一定的影响。该研究旨在考察物质主义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采用“物质主义倾向测量”和“综合幸福问卷”对32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物质主义与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功维度、中心维度、快乐维度都与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物质主义对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力。结论:物质主义对幸福感有消极影响,青少年应加强对物质主义的抵御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渐由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过渡;后物质主义作为一种思潮,逐渐蔓延发展到各个领域。秉持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青少年,优先需要的不再是物质满足,他们更多的是关注生活质量、精神品味、人格独立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和意义。对此,基于教育者的视角,来探究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对青少年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物质主义”之风渐盛,作为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体偏好或价值观,对其产生的影响因素和背后机制的探索已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话题。本研究从状态无聊这一普遍的情绪体验入手,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其对物质主义的影响及心理机制。结果发现状态无聊增加物质主义(实验1和实验2),意义寻求起中介作用(实验3)。研究结果为丰富状态无聊研究视角和创新状态无聊操纵范式、以动态视角探讨物质主义成因、重塑对物质主义的认知等提供了实证证据,同时为解释社会现象、提升商品销量、干预极端物质主义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4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越高,幸福感越低;(3)自尊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个体的自尊,最终影响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物质主义是个体根据自身拥有的物质财产的数量和质量来界定自我概念及成功与否的一种价值观念,通常反映在对物质财富的看重程度上。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是否满足从根本上决定着幸福感能否产生。物质主义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体验到较高的外控感,有意回避生活中的消极体验、消极事件;害怕他人消极评价,倾向于采用防御性自我呈现策略;对物质财物的看重程度远远超过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知觉到较低的社会支持,因而其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未能得到适度满足,由此体验到较低的幸福感。营造富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关注经由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带来的真实幸福和培养感恩等将有助于抵制物质主义及其对幸福感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是以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作为指导思想的,并以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和建立精确、可操作的研究结论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但在反思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指导思想之后,特别是在中西学术交汇过程中逐渐地接受了非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走向多元化。展望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将在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之间寻求平衡并获得突破,这将会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8.
作为公共政策伦理标准的效用主义以是否促进社会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政策正当性和合理性的判断基础,体现了对人们需求的真正关怀.其结果导向型的思维方式,也给予政策良莠的判断依据.此外,效用主义的道德标准在社会背景中具有可实践性,并可促使国人的功德观念趋向积极性.但效用主义本身也存在着理论缺陷,以效用主义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同样面临着效用与正义的冲突,幸福总量难以计算,以及对个人自主性和自由的侵犯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物质主义通常指一种强调物质拥有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本文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法对918名深圳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各个指标之间存在高相关。它与生活满意度、正向情绪之间显著负相关,与负向情绪之间显著正相关;(2)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人际信任之间显著负相关;(3)社会比较在物质主义与幸福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辩论主义自创始以来,在德、日两国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日本在二战前后对辩论主义的本质也有着不同的解读.德国在社会民事诉讼理论指导下,出现了否定辩论主义,提倡协同主义的倾向.今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引入释明义务、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真实义务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两国私立高等教育立法进行比较,找出了二者存在的异同.中日两国的私立高等教育立法体系都逐步趋于完备,但与日本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立法相对滞后,而且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此外,中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立法要体现本国特色,立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析“80后”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中,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取向的出现值得关注。我国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首先在"80后"青年一代人身上显现。对逐渐步入社会并担当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重任的"80后"青年一代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进行研究,将对了解我国社会价值观转变方向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国家流行的后物质主义与中国正在践行的科学发展观,二者在思想理念上具有契合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些使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科学发展观与后物质主义不是一个理论体系,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战略,而后物质主义是多元文化的一种,两个理论提出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态度立场不同。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等,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体现;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发展问题是全球性问题,要靠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不仅要看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看非物质方面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妒忌对青少年自然联结的影响,以及物质主义在二者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妒忌量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和自然联结量表对9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妒忌与自然联结呈显著负相关,与物质主义呈显著正相关;物质主义与自然联结呈显著负相关;物质主义在妒忌对青少年自然联结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认为,妒忌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自然联结,还可以通过物质主义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自然联结。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化研究的主导范式是"消费主义"与"文化主义",并对与其相对的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主义"、"自然主义"进行了批评。本文通过对相关思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文化主义的落脚点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然主义的落脚点是"人与物之间的自然关系",而这种自然关系在马克思物质生产论中又具体落实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消费主义快感论强调的是立足于人人间社会差异关系的某种"观念变换",而生产主义强调人的享受也可生发自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梳理出文化研究的四个基本维度,有助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中,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出现值得关注,尤其是作为中国社会主力军的“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调查发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90后”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倾向明显地表现为:价值取向—物质化;价值标准—现实化、功利化;价值追求—品质化、个性化;价值目标—务实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社会学领域,环境关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针对中国城市居民国内出现了很多环境关心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以大城市、环境脆弱地区为主,从个体层面和宏观层面对城市居民环境关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应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理论对发现进行解释。虽然这些研究丰富了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关心研究,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批判实质主义是研究中国留学生跨文化经历的方法论依据。留学生的跨文化经历具有复杂性,采用以语音日记法为主的多种数据搜集方法研究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经历,可以敏感捕捉个体的差异性、过程的动态性、个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正确反映中国留学生的学习经历,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唯物质主义是指把对物质的获取、占有和消费作为人生唯一目标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的主要危害是:资源和生态体系承受巨大压力并遭到破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限制,精神文明建设也大受影响。鉴于此,应遏制唯物质主义。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确立新的经济伦理观念,政府发挥其调控作用,思想界大力肃清唯物质主义的有害影响等。只有如此,才能防止唯物质主义的滋生蔓延,并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高等教育的治理政策,新管理主义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新管理主义强调政府的监督机能,采取远程操控,重视评价制度与绩效责任,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以提升效率与绩效为目标.日本也在国内外重重压力下启动了新一轮高等教育治理政策的改革,大幅放宽对于高等教育机构的官僚式控制,然而改革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新管理主义视角,对日本高等教育治理政策改革进行了反思,并从政府责任角度为我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