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要告诉别人一样新鲜事情时,往往不是按时间顺序,从头到尾慢慢道来,而是先用一句概括的话,或是一段生动情节,把人们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然后从头至尾,有板有服,娓娓道来。我们阅读小说,都有这样的体会,如若作者漫不经心地从头至尾写来,读者没看几眼就可能把它扔掉。如若作者首先把精彩的部分端在面前,读者会如饥似渴、手不释卷地拜读。既然听人讲故事、看书要求别人如此,为啥我们在写  相似文献   

2.
三,逆起式导语。我的理解是:要讲正面先从反面讲起,讲反面的先从正面讲起,形成一种对比反差,吸引读者。例如: △1984年12月28日新华社电讯导语:“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 △报道一位经理的新闻导语:“五年前他负责整理这张办公桌,现在他坐在桌后接受别人祝贺了。” △意大利记者报道上海防止地面下沉成功的新闻导语:“上海不是威尼斯……”  相似文献   

3.
第二节复杂新闻(多元素新闻)的导语初学写作的记者很快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是单元素新闻。而这正是对他们的严峻挑战。当他们必须把事件的几个重要的方面部写进导语里边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一种考验。看他们的写作能力如何,能不能把事情写得清楚而有条理。这种复杂类型的新闻,需要精心安排组织,使得各个部分都能有条不紊地连贯起来。譬如说,在一场雷暴中发生了这样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新闻导语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新闻(消息)的开头。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在新闻学上称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注  相似文献   

5.
新闻之所以具有报道事实、传递信息的功能。跟其中包含的“五要素”分不开。这五个要素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W”,新闻五要素又有“五个W”之称。一则消息能够交代清楚这五个要素,一般就能使读者明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内容。对一幅新闻照片来说,表达新闻的基本要素亦应是起码的要求。只不过图片表达新闻要素的方式是直观可观的形象,而不是由横、点、撇、捺构成的文字符号。大家知道,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多么高明的文字描绘的形象总是难以完全取代真形实象的。即使有人用洋洋万言的篇幅来详尽描绘某一人物的形象,而没有此人的照片作“插图”的话,此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新闻即是报道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它要求记者或通讯员采写的稿件以最快的速度发回编辑部,并刊登或播出,尽量缩短事件发生的时间同刊登或播出的时间差。做不到这一点,突发性新闻就失去了价值。新闻基础理论提出了五个“W”,即新闻的五个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什么人和什么原因。既然是要素就应该每篇新闻不能缺少,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并非如此,特别是一些写得质量较高、发稿又迅速的突发性新闻,  相似文献   

7.
本文节译自《全能的记者》(The Complete Reporter)1985年第五版。该书是目前美国比较流行的大学新闻专业教材,由田纳西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利安·哈里斯、凯利·莱特、斯坦利·约翰森合著。为了研究和借鉴西方新闻写作及其教学方面的做法,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译者将摘译其中某些章节,分几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新闻"五个W"——是新闻所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这五大要素也必须有新内涵的新解读。基于此,对"五个W"分别进行了新的解读与新的诠释,对于新闻本体属性的重新认知,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考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导语不是标题的唯一根据在我们报上刊登的新闻中,导语往往是标题的根据。久而久之,在一些编辑人员和我们学生的头脑里便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标题就是导语的浓缩。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诚然,导语作为新闻的开头,为了吸引读者的视线,通常也要反映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就这一点来看,标题与导语有相似之处。因此,标  相似文献   

10.
新闻导语     
导语,是消息特有的一个概念,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它要求:一、以经济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或轮廓;二、引出主题以及阐述、解释这个主题的新闻主体来;三、唤起读者注意,使阅读者对某一条新闻先得到一个总的印象,并吸引他继续看下去。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重要的一步。某一条消息能否抓住读者,首先取决于新闻导语。新闻界历来注重导语的写作。由于大家都刻意求新,所以导语的表达方式是花样繁多的。为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标题是新闻作品的橱窗,新闻的导语则是橱窗中处于首位的诱人深入的摆设。这就要求新闻的导语在不违背其定义和特征的原则下,不断地翻新花样拓宽形式,不断地以新的面目呈现给读者。目前,以迅速简练地反映新闻事实为特点的新闻短讯、快讯、一句话新闻深受群众欢迎,这类新闻的导语使写作者产生困惑。新闻短到不能再短的时候,还需不需要导语呢?根据新闻文体的原理,回答是肯定的,但有趣的是也可以相  相似文献   

12.
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的关键,一条消息写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息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导语写作在消息写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在消息中所占空间很小,要在"弹丸"之地上跳舞,跳好舞,难度很大.写好导语,需要科学的新闻意识,新闻意识对写好导语的意义在于,运用新闻意识,在遵循导语写作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让导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概括事实,提取新闻精华上下工夫。提取新闻精华包括一是对新闻事实加以浓缩,抓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并准确地把它概括出来,采写综述性新闻时尤其应该如此;二是把几个新闻事实或一个新闻事实中的最新鲜、最重要、最为受众关心的部分提炼出来,把它放到最突出醒目的位置上去。在分析新闻事实,判断事件性质上下工  相似文献   

14.
提出导语新闻、无导语新闻,并非标新立异。先说导语新闻。19世纪70年代就在中国出现。19世纪中叶的美国,由于战争的推动以及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新闻时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于是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这一新闻结构的出现,也帮了中国新闻界的忙。因为当时电报技术传入中国,被运用到新闻传播方面。可惜的是,这时的电报技术不大过关,发电讯稿时突然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报业编辑干脆卡去尾巴,只留导语。这可能就成  相似文献   

15.
提出导语新闻、无导语新闻,并非标新立异。先说导语新闻。19世纪70年代就在中国出现。19世纪中叶的美国,由于战争的推动以及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新闻时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于是出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这一新闻结构的出现,也帮了中国新闻界的忙。因为当时电报技术传入中国,被运用到新闻传播方面。可惜的是,这时的电报技术不大过关,发电讯稿时突然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报业编辑干脆卡去尾巴,只留导语。这可能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导语新闻。  相似文献   

16.
徐小燕 《新闻世界》2008,(12):75-75
新闻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它比作新闻的“诱铒”,也有人把它比作“眼睛”或“生命”。它给受众的第一印象如何,对这条新闻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条动感十足、生动活泼的导语往往能够抓住受众的目光,而一条刻板老套的导语则可能使受众失去继续阅读、欣赏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三、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新闻与舆论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首先,既然舆论是公众对社会上有争议问题大体相同的言论,那么舆论一般具有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比如,当今世界上关于中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种种舆论,不仅同我国的人口政策有关,而且涉及中美关系,这就为许多新闻单位,尤其是中美两国新闻机构所注意报道。其次,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中包括可能引起人们争议的情况问题,以及有关的种种言论,这就为舆论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变化,提供了依据和条件。美国政界出现诬蔑我国人口政策的舆论,就同美国某些新闻机构歪曲报道我国计划生育的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8.
常见病之六:导语与标题、主体重复导语要求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一个事实,或者反映出新闻事实中最主要的思想及意义。新闻的标题,也要求突出新闻的主旨。这样,在新闻写作中是容易出现导语与标题相互重复的现象。新华社去年4月22日播发的一条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章钟基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工业过热、农业过冷的局面开始改变。”这条消息的引题是:一季度国民经济整治初见成效。主题是:工业热农业冷开始改变。请看,这条消息的导语与标题用语几乎完全一样。我国汉语词汇丰富,且同义词很多,只要多在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6,(3)
新闻的标题与导语文/王祥玉新闻标题是新闻主题的直接展示.读者一见标题便能明白这则新闻的内容主旨。愿不愿、能不能接着读下去以至读完昵?则取决于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如何?有吸引力就可卒读;无吸引力就到此为止。欲使新因标题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新颖的观点见解,独特...  相似文献   

20.
新闻标题是新闻主题的直接展示.读者一见标题便能明白这则新闻的内容主旨。愿不愿、能不能接着读下去以至读完呢?则取决于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如何。欲使新闻标题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新颖的观点见解,独特的遣词造句,形象的修辞表达等固然十分重要,但生动的口语化标题也具有一定的艺术魁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研究口语化表达的修辞方法“是研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最有效地说服别人的方法。”这是说日语明快鲜活,通俗顺畅,最受读者欢迎。口语化标题尽管多是比较粗俗的大白话.但话粗理不粗,文俗意不俗。它在传达信息、晓喻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