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独生子女大多成长在最常见的“四二一”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普遍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等。一批教育界人士认为,传统文化经典中汇集了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弘扬国学与传统文化应从教育抓起。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因此我校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江苏部分名师成长过程的分析,发现名师成长过程的特征主要有:名师成长基于历史文化与教研文化传统;自主发展是名师成长的主要原因;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是名师成长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田玉清 《甘肃教育》2010,(16):16-1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把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载体,从而引领学生在感知、体验和创造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渊源,使学生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做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大量个案研究的某础上,以江苏名师的集体个案为例,分析指出:文化是教师成长的母乳,历史_文化与教研文化传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学习、实践、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路径,旨在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文化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语文教学的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相融合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教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觉今是而昨非”之后:近年“成长小说”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文化姿态浮出历史地表,是近年成长小说与以往涉及成长母题的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其共同特征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性格尚未定型、成熟的青少年;主人公与生活于其间的人和环境的关系,有教育与被教育的明确的施受关系;主人公的文化成长得到确定而充分的表现;成长质材足够的叙事维度。世纪末普遍的怀旧倾向,是成长小说的一大推力。对教育传统的深度思考,使其成为社会新的警示录。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这是我校目前的研究课题。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薪火相传遇到了挑战的今天,我们都觉得,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在教学中,我们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多方面入手。寻求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一年多以来,我们在实践中获得。在研究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冯柏昌 《成才之路》2023,(18):129-132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学习园地教学、写作教学,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土改”叙事中,农民的时间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是丁玲重点关注和论述的部分。她将主体的时间观念建构在厚积着传统文化记忆和纠集着复杂人伦网络的乡土宗法空间上。在一系列思想性较强的“成长仪式”中,主体的成长与历史的成长同构,从而导致历史革命化了。这种土改的时间境域、成长仪式的展示与文本生产一道构成了对“合法性”话语的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中国传统信任文化存在着一些误解:一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少普遍信任成长的因子,二是认为中国人对陌生人和外人极度不信任或者说根本不信任。在建构普遍信任的过程中.市场是普遍信任产生并得以存续的前提条件,中间组织成为信任建构的组织保障,各项法律、规范的完善为普遍信任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切入点。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条科学、可行、有效的路径:提炼传统文化精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借鉴传统文化思想,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传统:没有了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课程改革给少数民族教师专业成长带来了双重困境,使他们面对传统课程理念与新课程理念、学习主流文化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双重矛盾。少数民族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需要把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通过某种合理的方式融合起来。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多种课程文化的整合,从而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寓言在人类文化中有4个方面的巨大作用:人类群体文明进步与个体成长的启蒙作用,人类各种精神文化成果的载体作用,展示各民族文化特征的橱窗作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轻骑作用。这4个方面奠定了寓言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领域的精神瑰宝,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广大青少年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接受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从而成长为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外国文化热降低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将其与日常德育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后续全面成长与发展提供助力。中学生正处于建立人生价值观念的关键阶段,将传统文化融于德育,不仅能有效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推动传统文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传播与弘扬。  相似文献   

17.
林自然 《新教师》2022,(2):15-16
<正>教研组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西城中心小学自2020年5月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研组文化构建的行动研究”以来,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进教研共同体文化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传统的“散乱应战”走向“有序发展”;从传统的“个体成长”进化成“群体发展”,形成了“共建、共进、共享、共赢”的发展氛围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思想。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时,教师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发掘出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寻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沃土,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兴旺发达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是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和内在需求。翻译专业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应从认知、情感态度以及行为层面提升翻译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文化适应问题,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发展不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都已关注到这个问题。儿童心理成长论是寻求儿童心理发展的文化适应解释,是基于中国传统的教化成人理想,依循中国传统中“社会→自我”的成人模式,重视中国传统心理学渐染说的成人方法。成长论主张积极有为的发展观、重视人为性在儿童发展中的张力、主张儿童在乐群和善群的环境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