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架子和面子     
儿子放学回家,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们上体育课时,新来的体育老师问接力棒应该用哪只手接?大多数同学回答:“用右手接。”少数同学回答:“用左手接(儿子也是这样回答的。儿子是左撇子,平时习惯用左手拿东西)。”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同学对日常生活中的“白气”难于理解,总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是水的气态。下面谈谈我是怎样解释“白气”的。  相似文献   

3.
龙秀萍 《广西教育》2007,(7A):93-93
“这学期综合考虑了每个学生的表现,决定让刘潇同学担任我们班的值勤手!”放学后,我叫住刘潇,问她:“让你当值勤手,你觉得怎样?”满以为她会高兴地马上答应,可她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想当值勤手!”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克蓉 《甘肃教育》2008,(21):35-35
“亲其师,信其道。”首先,在接到一个新班时,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下同学的姓名,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同学的姓名能脱口而出.给学生以亲切感,消除距离感,这样容易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次,课后辅导是师生增进感情的又一好机会。每次课后总有一些兴致较高的同学不愿离开画室,我抓住这个机会给部分同学改画,在此过程中和学生谈学习、谈绘画,  相似文献   

5.
劝架三步曲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称其为“劝架三步曲”。那一天我在教室里埋头改作业,突然有同学来告:“卢老师,陆俊和张田打架了。”我一听,笑着对他说:“你去劝劝他们吧!”没想到第二拨马上又报:“卢老师,他们打得很凶啊,我们劝不住!”我走出教室,果然,两个同学就像两头小牛顶在一块,正撕杀得起劲。劝架的同学刚把他们拉开,又使劲往回冲。尤其是陆俊,气得嘴巴都歪到了耳根下,他手被同学拉住了,心一急就用脚去揣,真有不揍扁对方誓不为人的架式。我忙叫了声“陆俊……”不料,我的话还没说,他吼得比我还凶:“我知道你又要说我不对,你总是批评我,你一点也不公平。”  相似文献   

6.
戴雪琴 《教师》2011,(31):72-7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唉!”有的嘴里嚷着“又不请我!”便不再听课:有的迫不及待地马上与别的同学交流.根本不听发言同学在讲什么;还有的同学呢,发言的同学还没有讲完,就一边高高地举起了手,一边大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整个处于游离状态,老师或者发言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7.
回顾母亲节     
刘一芹 《教育文汇》2003,(11):31-31
“同学们,我想大家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今天班会的主题,大家也不要再猜了。先请大家来回答一个问题,知道昨天是什么节日的同学请举手。”“母亲节”!随着大声的同答,大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哪些同学给妈妈买了礼物或者问候妈妈了?”这时,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左顾右盼,只有八个同学举着手,有些同学已经低垂着头了。“下面我  相似文献   

8.
音乐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天,我到六(三)班上本学期最后一节音乐课,打算总结一下期末考试情况。我首先表扬了几位演唱教材歌曲和音乐知识问答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同学,接着委婉地指出还有一些同学教材歌曲都没唱好,考试成绩不佳,评定为中等。当提到段乃佳的名字时,只见她举起了小手:“老师,我会唱花鼓戏。我可以补考吗?”听她这么一说,又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我会拉二胡。”“老师怎么不考跳舞呢?我都学好几年了。”我一时怔住了。  相似文献   

9.
特殊的奖励     
吴秋玉 《湖南教育》2005,(15):15-15
下课铃响了,彭老师说:“明天我班要抽部分同学参加全州小学语文电化教学比赛。我知道同学们都想参加,可是名额有限。同学们都很优秀。真不知道该怎么选。这样吧,根据刚才课堂上同学的表现,老师来点名,也可以自己报名。”话刚说完,一只只手高高举起,都盼望着老师能选上自己。“老师,老师,让我去!”坐在第一桌的逸彬同学急得站了起来。彭老师用手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这节课最先发言的同学.是最勇敢的孩子。请你先坐下。”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投向老师。  相似文献   

10.
“今天中午,王莉同学在教室门口拾到一枝钢笔,是哪位同学的,请来认领。”“现拾到一本故事书,上面没有写名字,是哪位同学的,请认领……”看到马杰那认真的样子,欣慰之余,我想起了上学期的一件事。那天下午,我刚进教室,王浩就迫不及待地向我“报案”:“老师,我新买的书包不见了,呜呜……”看着他焦急本栏责编子君而又伤心的样子,我连忙安慰他说:“别着急,老师一定帮你找。”“立案”之后,便开始了紧张的“侦破”和“取证”工作。经过明查暗访,“案情”有了突破性进展:有学生亲眼看见马杰拿走了王浩的书包。掌握了第一手材…  相似文献   

11.
大千世界,生活的调色板色彩斑斓,但长期以来,总有一些人认为这种生活不属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说我们生活太单调。那么,生活,在我们初三同学眼里究竟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我们初三(7)班32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现在的生活是什么状况?”第二个问题是:“你是否喜欢现在的生活?”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认为现在生活“正常”的同学占了大多数,因此,同学们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见表2)也就在意料之中。有人说:“生活是一粒药丸,外面不包糖衣就没有人能将它吞下。”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  相似文献   

12.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学期,我们班经常有学生上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肚子疼、胃疼等现象。经过了解,我发现好多学生不吃早餐。随后,我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有的学生在小摊上随便吃点东西。有的学生把父母给的早餐钱买了零食,还有的学生用来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学生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在“综合实践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咱们同学当中,谁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接着我又问:“你们了解到不吃早餐的危害性吗?”大部分同学摇摇头。于是我进一步问:“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纷纷说:“想”。就这样我们的研究课题产生了。  相似文献   

13.
下课后,明明嗔怪道:“亮亮,老师又没叫你回答问题,你怎么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解释说:“我想举一反三。”明明奇怪地问:“你这话什么意思?”亮亮说:“因为已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想举手把他们‘反’下去。”“那你怎么又把手放下来了呢?”“我举了好半天,老师也不喊我,我的手都举酸了,举不胜举了。”“看来你这一举还蛮举足轻重的嘛!”“我可没举‘足’,脚怎么能举呢?”亮亮反驳说。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词,‘国’都能举,何况是脚呢?”这时,灿灿正好走来,听到他俩的谈话,感到好笑,就说:…  相似文献   

14.
【情景描述】案例一: 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答对。 师表扬:百发百中,祝贺自己! 生鼓掌:棒棒棒!我真棒! 学生算对一题,教师即送上一个小奖品,一个学生太激动了,上台领奖时差点摔倒。接着其他同学对拿到奖品的同学鼓掌表示赞扬:“棒棒棒!你真棒!”得到奖品,又受到同学的鼓励,简直是名利双收,于是举手的学生渐渐多起来,“老师,我来,我来”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学生甚至把小手举到老师的眼皮底下。礼品快送完了,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15.
孙国海 《班主任》2000,(1):24-24
那天中午,我与往日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教室里,一阵阵嘈杂声传来。我纳闷了,平时的中午,学生们到校后,总会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温习功课。今天怎么了?我满腹狐疑地走进教室,眼前的情景使我大吃一惊。一大堆同学围着陈锋的座位,手里拿着一元、二元、五元往陈锋的手里塞,换取一张张白色的小纸阄。有个学生揭开一看,喊着“我中了,我中了……”。我走到陈锋的身边,问道:“陈锋,你们在干什么?”陈锋并无惧怕地看着我:“我们在搞一个幸运摸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低年级儿童识记字形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寻找方法识记,会使他们对识记对象印象更深,乃至永远不能忘记。例如,我在教“拔”字时,先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启发学生说:“这个字我以前教过的好多同学都易出错,哪位同学能用巧妙的办法把它记住?”学生听到这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后,便积极思维,随之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1:“拔”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扌”旁,右边是“友”字加上一点。生2:“拔”字和“拨”字相似,“拨”字的短竖去掉就是“拔”。生3:“拔”字是指一个小朋友(友)在用手(扌)拔萝卜,拔不出来,急得眼泪都滴…  相似文献   

17.
我和许浩的故事─—学生“手不干净”怎么办潢川师范附小黄孝喜去年秋天,我接任三(2)班班主任时,原班主任姜老师在介绍过这个班的基本情况之后,特别提醒我说:“黄老师,这班里有个叫许浩的男同学,学习成绩还过得去,可就是有个坏毛病─—‘手不干净’。我什么丑话...  相似文献   

18.
在我校六年级的一节《换把椅子坐一坐》的心理活动课上,出现了这样一段插曲: 在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一环节中,大多数学生说得很好,突然班内的一位男孩高高举起了手说:“老师,让我来说,今天你不叫我回答的话,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相似文献   

19.
谁最听话     
《当代电大》2006,(10):58-59
儿子的同学来家里玩,一直听儿子叫个同学“卡门”。我说:“这同学的名字还是个著名的歌剧呢,他妈妈一定特喜欢欢音乐,才给他起了这样的名字。”儿子大声说:“什么呀,那是他的外号,他太胖,我们就嘲笑他,进门的时候总卡门!”  相似文献   

20.
那是周四的下午,学生们都在谈论今天期中考试的情况,很多孩子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从他们得意的神情中已经猜出孩子们的考试成绩一定不错。突然,有位同学喊道:“老师,我从图书室借的书不见了。”我问:“什么时候发现的?”“五分钟之前还在我的桌上,我刚离开座位一会儿,回来就发现书不见了。”我问大家:“同学们,谁看见这位同学的书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看见。”从教16年,凭着老师的直觉,我心里非常清楚:书就在我班某个同学那里。可怎样才能让拿书的同学主动把书交出来呢?要是过去,我早就采用翻书包或检举揭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