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说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意思大致是: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不同的景物表现出不同的形貌;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  相似文献   

2.
吴止戈 《考试周刊》2012,(37):185-185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意境是对恬美景物的"遐思无限",而作为当代高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呢?对于"意境"之理解有如何能够集思广益呢?本文探讨了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中国山水画"意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红俭 《陕西教育》2009,(7):126-126
如果说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就好像人的色彩,那么,景物是有色彩的,色彩就好像是景物的思想,大千世界,物种繁多,千姿百态,色彩绚丽……每一种景物都用自己独特的色彩,向人们传递着大自然赋予他们的思想。要指导学生把景物描写得准确,具体,形象,使它们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我认为首先要指导学生描绘出景物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冯汉新 《广西教育》2012,(34):68-68
景之美,在于曲径通幽,在于山重水复。王安石有言:"世之雄伟奇丽之观,常在险远。"变幻莫测的景致更能激起人的探索欲望,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描摹景物的时候,我们要把这种"险远"的景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5.
彭晔 《考试周刊》2012,(37):150-150
"即兴"本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是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教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指教师机智地抓住眼前事物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巧妙利用,即兴发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具体分析"即兴"教学艺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这个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中国人知道。他有句名言,大多数中学生也肯定听说过,因为很多语文老师在讲到课文的景物描写时,都会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的意思再浅显不过:一切景物描写都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比方说,  相似文献   

7.
我们写作文时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读了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来,这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写好景物呢?  相似文献   

8.
诗歌鉴赏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意象尤为重要。鉴赏诗歌意象的本质在于赏析诗歌意境。可以抓住"象与境"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和体会意象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等角度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9.
作文技法 美化作文的技巧有很多,景物描写一直颇受评卷者青睐.细细品读近年各地的考场满分作文,你会发现,景物描写几乎是它们共有的亮点.有的以景物为写作对象,泼墨如云,景物美得让人惊讶;有的以景物为线索,巧妙穿插,内容情景交融;有的在景物描写中引入修辞,有的从景物中引出哲理,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语言无不异彩纷呈.这样的技巧,若能成功地运用一种,文章会顿然生色;综合运用,语言会霞光满天.由此文章获取高分甚至获取满分,或许也并非难事.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节选自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散文《再返哥廷根》。这篇短文如同一朵清新的小花,课题好比富有内涵的格言,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情愫,心中总有涓涓细流在流淌。题眼"让",衬托出花景的奇丽,凸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族的奇特。这单元的主题是异国风情。单元导读明确指出: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这篇课文的生字恰好都穿插在重点句段中,我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环环相扣中,字词教学凸显出整体性与艺术性。这个课题最能概括德国的风情特点,犹如一根线串起了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对德国风情有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有很多孩子反映最怕写景的文章。是啊,自然界中的景物那么多:日出、日落、刮风、下雨等,属于景物;山山水水、公园名胜等,也属于景物。而且它们变化多端:春夏秋冬不停交替,花开花落,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要想将这纷繁复杂的景物留在我们的作文中又谈何容易?但也有很多作家善于写景。在他们眼里,写景并非难事,因为他们有小窍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四招,希望借助它们,大  相似文献   

12.
徐振玺 《学语文》2013,(2):24-25
《滕王阁序》中的两段秋景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不已。这两段写尽三秋之时滕王阁周围的万千气象,诗人构景写景用心于一"巧"字,从画家的视角观摹景物,为景物着色设墨,远近高低搭配;又用精炼的语言精细描写,营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下面具体谈论诗人写景时是如何精思细构的。  相似文献   

13.
写景作文离不开"景"和"情",要么写景抒情,在一幅幅画卷中舒展情怀;要么融情入景,将情感注入景物中,给景物赋予生命力。而无论哪一种写法,最终都是"情"、"景"两条线贯穿全文,一虚一实,勾勒出唯美的景致,散发出丰富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为读者勾勒出与众不同的北方冬日美景,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独特的布局和语言风格,具备了诸多启发借鉴之处。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写景物,便于读者发挥想象,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写手法,未免显得死板,缺乏艺术气息,吸引力不足。  相似文献   

14.
本节写作指导课是在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盐城市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的,训练点为“如何写景”,教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升格,让景物‘靓’起来”。教学过程具体分三步走:多方面观察,让景物有厚度;多手法描写,让景物有温度;多角度炼字,让景物有风度。  相似文献   

15.
自然景物、社会背景、地域环境三方面的描写是小说空间的重要构成因素。它们既有各自的空间内涵,又相得益彰。景物根植于地域之中,地域描写以景物为内容,两者与社会背景相融合,构成和谐统一的小说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议论的文章,常常会涉及对周遭景物的记录与描写景物描写的对象非常广泛,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描写它们。那么,如何能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加生动,以此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呢?在借助景物描写抒发情感之时,不妨从下文描述的几个角度着手,让景物描写更生动,让情感表达更充沛。  相似文献   

17.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意思。有些景物属于人文景物,它是人类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景物。如车站码头、园林街巷等。它们既构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同时也是人们欣赏的对象。所以,我们在描写人文景物时不要忽略它的人文特点。人文景物在形状、色彩等方面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古诗文教学既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也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新意,更有"更上一层楼"的高度,还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启迪,最难得的是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进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唐代著名画家张璪绘画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把它理解为"食桑之蚕"。齐白石老人曾说:"我象是吃了千千万万人的桑叶,才会吐出丝来"。绘画以形象反映外物,这是绘画创作艺术的特点,在绘画中以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中的事务委描写对象,必须按照客观对象的本来面貌来表现。但这里的表现,必须有作者的取舍,有想象和夸张,不能主观臆造,主观的东西必须合情合理,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相似文献   

20.
习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具体表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细节描写"的实践指导,探讨出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学生对细小事物、细微动作以及景物片段等作出具体细腻的描写,最终使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