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边江 《物理教师》2010,31(6):51-52
计算题中的已知条件大部分情况下是直接给出的,让人一目了然.然而,也有些已知条件却是不直接的,是隐含的,它们隐含在题目的字词中间,没有用明显的或数学的形式体现出来,即所谓的隐含条件.这些隐含条件恰恰又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在读题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它们,或者在解题的过程中缺少了它们,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计算题的解答,导致最终无法完成解题.  相似文献   

2.
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虽给出但不明显,或没有给出但隐含在题意中的那些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或做好条件的转化,将不明显的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化隐为明;或根据题设,把隐含在题意中的条件挖掘出来,化未知为已知,从中找出内在联系.这样既能避免因忽视隐含条件而造成错解,也能使一些束手无策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在高考试题以及各地高三的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含有两个变量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学生面对两个变量的问题常常会感觉无从下手,找不到解题的突破点.本文通过下面几道例题,让大家感受构造函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几种策略.策略1消元法在两个变量的条件不等式问题中,可利用题中条件将一个变量用另一个变量表示出来,这样就变成一元函数的问题.例1若p>0,q>0,p3+q3=2,求证:  相似文献   

4.
王胜  刘伟 《新高考》2010,(7):19-22
描述物理现象的各物理量之间常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其中某个物理量(或物理条件)发生变化时,其它物理量也将按照物理规律发生变化,这样的问题通常称之为动态变化问题.突破该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区分出变量和不变量,挖掘变量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其次通过统筹分析,依据物理规律判断和预测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而找出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5.
某些数学问题中,除题设条件之外,有些对解题起重要作用的条件“隐藏”得很深,需认真分析量与量之间的联系之后,才能将它们挖掘出来.这些并未在题设条件中明确表述出来的条件,我们称之为隐含条件,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注意沟通量与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解题或简化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柏叶章 《中学物理》2012,(11):76-77
中学物理解题中如果对研究因素模糊认知,就会对物理量的认同不准确,或者分析不够合理,或者理解错误,以致在应用物理规律时,代入或迁移了错误的信息,使问题错解.如果在解题中,准确的分析问题,合理认知物理研究因素,会使应有的知识水平完全的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将题设条件中的字母变成数据后,题目的物理情景将会收敛,得到的解答将是一个具体的数字结果;反之,将题设条件中数据变成字母后,题目的物理情景将可能会发散,得到的解答将可能是若干个不同的结果,甚至还会导致题目要素之间的矛盾.值得一提的是,将题设条件中数据变成字母后,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为开发“开放性试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下面通过具体题目探讨一下题设条件中的数据转换成字母后的若干情景.  相似文献   

8.
电路计算问题是在题设条件下,计算电学物理量的问题.例如根据电路结构(或电路图)和已知某些电学物理量的值,求解另外二些电学物理量的值.纵观各地中考物理试卷,电路计算所占比重相当大,还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实验与探究题、解说题和计算题之中.电路计算问题既是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某些数学命题的题设中,有时不明确地给出已知条件,而是将其隐蔽在题设中.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往往取决于同学们对隐含条件的挖掘程度.如果忽视某些隐含条件,就会造成解题错误或者解题过程繁琐,甚至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而束手无策.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来挖掘题目里的隐含条件?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假设法也叫虚拟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它在物理解题中常见的几种应用。 一、假设物理量 某些物理问题中,初看似乎缺少已知条件,无法直接建立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可通过增设一些相关的物理量或条件,以便顺利地建立题述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再通过数学代换等方法,消去多设的物理量,使问题求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虽给出但不明显,或没有给出但隐含在题意中的那些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或做好条件的转化,将不明显的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化隐为明;或根据题设,把隐含在题意中的条件挖掘出来,化未知为已知,从中找出内在联系.这样既能避免因忽视隐含条件而造成错解,也能使一些束手无策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万苏华 《物理教师》2001,22(6):26-26
“联题”的形式有多种,可充分利用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对它们进行联想、推广和延伸;也可在实验中选择不同器材,用不同方法,计算或测量某个物理量;还可以某一个物体(或物理量)为主线自编联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题中的某些条件,不是直接在已知条件中明显给出.而是巧妙地隐藏在题设的背后.这种条件我们称为隐含条件。在解题过程中,它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隐含条件对解题的影响非常大,有些隐含条件.如果挖掘不出来.就会使题目的解答无法进行,有些隐含条件.它虽不影响解题的思路,但会使你得到错误的结论,发觉隐含条件实质是使题设条件清晰化、具体化.以便能寻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因此,挖掘并利用好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解题往往无从下手,可经教师稍加指点就通。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基础知识欠牢固或解题方法欠全面,而应该在解题思维中的信息处理方面作文章。如何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呢?笔者仅从信息学的角度浅述一二,以求教专家。 一、注重信息的隐秘性的全面开发 一般而言,问题的题设条件与结论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我们明确提出一些信息,学生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某些常规处理就会得到解决该问题的途径。然而当问题反映出来的明确信息不易或根本不能利用常规处理来获得解决的途径时,就要注意发现题设条件与结论…  相似文献   

15.
高清江 《物理教师》2002,23(3):29-30
新的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学生会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会应用物理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近两年来 ,各省市中考命题 ,在这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其中有一类题目 ,已知条件是比例、字母或是物理量的关系隐藏在文字叙述中 .学生分析过程中感到已知条件抽象、不明确、不具体 ,解答起来深感棘手 .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采用将涉及到的物理量列表的方法分析这类题目 ,使物理量的关系更直观、明了 .收到较好效果 ,下面分类说明 .1 已知条件为比例形式这类题目要求经过分析、推理后判断未知物理量的比例关系 …  相似文献   

16.
正方形是完美的几何图形之一,它有着许多美妙而有趣的性质.通过挖掘原题设条件展开联想,构造出相应的正方形,使其特性得以彰显.充分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将分散的已知和未知条件巧妙地融合,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可使解题过程简洁.下面举例说明构造正方形解题的几种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虽给出但不明显,或没有给出但隐含在题意中的那些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或做好条件的转化,将不明显的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化隐为明;或根据题设,把隐含在题意中的条件挖掘出来,化未知为已知,从中找出内在联系。这样既能避免因忽视隐含条件而造成错解,也能使一束手无策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开放型试题是指题设条件不唯一,或解题方法具有多样性,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些题目或条件开放,或过程开放,从而导致结论也具有开放性,以此来考查同学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灵活应用程度.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些立意新颖、情景鲜明、耐人寻味的开放型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1 获取图象中表达的信息 对于图象题,首先要明确所给图象的物理含义.如图象的坐标原点,纵横坐标轴,定义域或值域,截距,斜率,所围面积,图象交点,极值等的意义要明确,要能准确获取图象所要传达的信息.这就要求考生认真观察图象、认识图象、分析图象,把握图象所反映的物理信息,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挖掘图象的隐含条件,图象反映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等,抓住这些信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李军 《科学教育》2006,12(5):42-43
初中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蓄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们常是巧妙地隐蔽在题设的背后,极易被人们所忽视。隐含条件对解题的影响很大,既有干扰作用又起暗示作用,疏忽和轻视这些条件,就会导致解题失误。因此,研究初中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很有必要。1隐含条件对解题的干扰作用初中物理概念、公式的适用范围,定律的成立条件,答案的实际意义等,出现在题目中可形成隐含条件。疏忽和轻视这些条件,就会导致解题失误。由此可见,隐含条件对解题有着干扰作用。例1:一个体积为0.05m3的救生圈,它的重是98N,问它在水里能否使体重为500N的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