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老师崇高,就得无私奉献;因为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得呕心沥血;因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得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花朵”。有人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然而很多时侯,我们的老师为了别人的孩子而无暇照料自己的孩子。老师,  相似文献   

2.
一从2017年开始,我陆续收到一些样刊和稿费单,但从没有主动和别人说过,主要是想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毕竟只是一点小小的收获,况且别人也未必对这些感兴趣。前年2月,在新学期教师培训会上,我向本校老师们讲述了自己坚持教育写作的经历,会后就着手组织成立教育写作群。之后,3月1日那天,以“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为主导的“三一教育写作成长团”宣告成立,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种成长方式,从此我就在朋友圈发一些相关消息。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天地》2011,(3):4-5
“老师,他打我。”“老师,她的作业是抄别人的。”有些同学很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总拿自己的长处去与别人的短处比,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相信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这种人,都会认为他们性格和思想上有问题。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却在对待学生时不自觉地表现出这种倾向,喜欢用高高在上的训斥的语气去批评教育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教师形成教一门专一门的单科定势,问题由老师提出,过程由老师代替,答案有老师做出.学生只能被动地读别人编好的书,学别人总结好的经验,模仿别人设计好的逻辑.致使学生学地乏味,没有兴趣,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构造的逻辑.教师把自己当成三尺讲台的“霸主”,有着不可动摇的“知识权威”,这种专制思想极大打击和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如果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让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相似文献   

6.
教会学生“化嫉妒为竞争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年级某班改选班委时,连任四年班长的小花落选了,从此,小花处处与新班长针锋相对;当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好时她就羡慕不已;当别人受到老师的表扬时她就心怀不平;当别人被评为“三好学生”时她心里就酸溜溜的。这种心理如任其发展,将会给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但如能早发现,正确引导,也有可能化消极因素为主动因素。这种不良心理是怎样造成的呢?原来,小花的家庭条件较好,她是独生女,长辈对她过度溺爱,造就了“惟我独尊,高人一等”的性格特征;又因小花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优异,从幼儿园起,各位老师都对她宠爱有加,虽然偶有小错误发生,老师们总是忽…  相似文献   

7.
“幼儿独占症”是指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不愿与别人分享;而别人的东西却总想要,如果要不到就哭闹不止的一种现象。幼儿的独占行为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幼儿的家庭环境、幼儿的依恋情感、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道德认识水平等,都是引起这种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五年级某班改选班委时,连任四年班长的小花落选了,从此,小花处处与新班长针锋相对;当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好时她就羡慕不已:当别人受到老师的表扬时她就心怀不平;当别人被评为“三好学生”时她心里就酸溜溜的。这种心理如任其发展,将会给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但如能早发现,正确引导,也有可能化消极因素为主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出场宝宝:邵文漪性别:女年龄:4岁叙述人:文漪妈妈专家点评专家名片冯夏婷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情况分析3岁 ̄6岁的孩子好奇、爱模仿,自我中心意识强,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喜欢别人赞扬自己,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文漪就表现出这些典型特点。她喜欢做老师管人,这是她在模仿她们班上的老师;她遇到推销的人就很大人地跟他们说“我很忙的,没有空”,这肯定是在模仿大人。好模仿本身没有什么错,孩子最初的动作学习、语言学习、行为学习、道德学习、社会知识学习,都需要借助模仿这条途径,但我们要对孩子的模仿进行一些影响和指导。文…  相似文献   

10.
不嘲笑他人     
有人要表现自己,处处显得比别人有能耐,为了显摆自己,就难免有意无意中把别人贬低。因为如不贬低别人,就难以显出自己。别人低了,自己自然就高了。这种自私自利、贬人抬己,失去为人道德的行为,不能提倡,而应当给予批评。还有人看到自己稍有超过别人的长处,就乐不可言,去嘲笑别人,却不知自己同那人也差不多,实在可笑。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常常会读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文章.比如,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作者的脑海中就会出现“雷锋叔叔”的高大形象,或者是“胸前的红领巾在随风飘动”……于是作者就毫不犹豫地上前去帮助别人,甚至作文的构思、情节、人物、语言,也都给人一种雷同感、平淡感.实际上,生活中这种情景是很少出现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千篇一律的情况呢?表面看,是作者没有下功夫,企图寻找捷径,生硬地模仿自己看过或听过的文章来写,使自己自觉的行为变成了不自觉的行为.实际上是这些小作者还不明白作文的“真缔”——要写出儿童心理、视角的社会生活现实.因而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儿童的特点,不能感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懊悔的较量     
我儿子从小就好动,经常与同班孩子搞点“小摩擦”。我是儿子所在学校的老师,对他既不“护短”,又不愿意让他受人欺负。儿子到了四年级,为了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我给他约法三章:一是要带头遵守班级纪律,不许打扰别人;二是自己如果被人凌辱了,就由老师替他“摆平”;三是即使跟人计较也得在情理之中。哪知平静了一些时候,矛盾又出现了。开学不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认为:“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任何缺乏自信心的人,其事业、学业都是很难成功的。因为他总是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强烈的自卑心理使他认为自己缺点很多,事事不如别人。特别是一些随班就读的学生,老师不重视,同学看不起,自己更是破罐子破摔,自信心完全丧失。这种情况怎么办?笔者就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随班就读生自信心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位心理学博士在分析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时警告说,必须警惕另一种棍棒教育——过度关怀。他在说明这个问题时,使用了“关怀强迫症”这个词语。所谓“关怀强迫症”,就是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当别人依赖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满足,感到自己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幽默与漫画     
行为不礼貌老师在给同学们上道德教育课时,发现学生小毛伏在桌上打盹儿,就叫道:“小毛同学!”小毛被惊醒了,应道:“到!”老师:“什么叫行为不礼貌?”小毛大声说:“打扰别人休息的行为不礼貌!”老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独生子女普遍化和核心家庭数量的逐年上升,孩子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万般迁就,孩子与同伴交往减少,为他们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幼儿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具体表现为:幼儿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和别人玩;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就哭闹(或告状);争抢别人的玩具;想玩但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独自生闷气;有时甚至因为不开心的事情伤害自己。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幼儿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一、幼儿社会化的基本内涵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 ,只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 ,长大成人后 ,他的身上就不断形成一些社会特性 ,这时就成了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这就是人的“社会化” ,人的这种社会特性的形成和发展叫做“社会性发展”。幼儿期是人社会化的初始时期。通过和周围人打交道 ,通过知识经验的增长 ,儿童逐渐了解社会 ,了解周围人希望他做什么 ,不希望他做什么 ,也逐渐学会了怎样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愿望 ;通过社会行为的学习 ,儿童掌握了约定俗成的举止方式、道德观念 ,从而能够适应自己所生存的社会。概括地说 ,通过社会化过程 ,…  相似文献   

18.
文井 《大学时代》2005,(12):36-37
李蕾说,学外语的人就像是“万金油”,在职场上似乎总要比别人多做一道选择题: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终身职业。她说自己想当老师,只是不知该如何靠近自己的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19.
王建成 《学习之友》2010,(11):55-55
生活中人们强调“慎独”比较多,其实“慎众”亦不可缺。不注意“慎众”,同样会犯错误。对于一个人或一件事情,常常别人怎样评价,自己也跟着怎样评价;别人怎样去做,自己也跟着去做。这种心理现象就叫“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20.
今天带幼儿上厕所,我要求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走。班里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如李冰,一转眼就钻到了滑梯底下,徐江源到处乱跑。这可忙坏了王健,他一会儿去把李冰从滑梯底下拖出来,一会儿又去拉徐江源,口中还念念有词:“再不听话,我把你们送到小二班。”俨然一个小老师。坦白地说,对他的这种行为我有些不耐烦,因为他的这种作法并没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越弄越乱。“健健,回到队列中来。”“老师,他们不听话,我去叫回他们来。”我刚想说:“你自己走好就行,不用管别人。”转念一想,这样说行吗?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自我”意识严重,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