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初中语文教科书文选的价值取向随着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生时期,选文内容新鲜、侧重思想与政治教育.探索时期,坚持革命标准、政治第一.发展时期,强调文质兼美、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性、现实性.当前及未来,人文的回归,民族与现代整合.  相似文献   

2.
3.
将清末民初的98本近代中小学地理教科书汇编整理,编纂划分为地理学家主导的自编地理教科书、留学生编引的外文地理教科书以及新式出版机构组织的编印地理教科书三大流派。研究发现:清末民初地理教科书兼具启迪科学民主的先进性与囿于封建保守的桎梏性。其积极性体现在,建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培养科学理性思维与地理基础技能,普及世界科学进展与启蒙民主思想,激发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其弊病为受地理方志影响、学科界限不明,知识性错误频现,科学性仍然不足。将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置于百年前的宏观历史背景中,为当代地理教科书的建设提供启示:以地理课程目标作为教科书的编写指向,彰显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组建多层次的编写团队,构建多样化的编写模式;以乡土地理为切入点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李廉方(李步青)是清末民初教科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既是清末国外教材的引进者、使用者,又是民初新制教科书的编辑者、撰写者,还是早期国人自创课程教学法的实验者、开拓者。他编著的教科书和教师用书不局限于基础教育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师范教育的一些领域,对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学迅速进入中国,科学出版物纷纷出现,但科学的传播却非常缓慢,这一现象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才被终结。新式学堂的大量出现,导致新式的科学教科书海量增长。当承载着科学新思想新学说的教科书被广泛传阅后,其巨大的启蒙影响力终于迸发出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科学启蒙大致经历了首倡期、鼎盛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早期教科书促进了中国学术由四部之学到分科之学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科学由格致到科学的转变,加强了学术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推进了科学方法的确立,引介了科学常识和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教学用书相比,清末民初新式教科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总体上表现为蕴含在教科书中广泛而深刻的现代性内涵,从科学理性、民主政治、现代伦理精神、现代商品经济、现代审美意识及文明生活方式等几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中小学伦理教科书的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内容上都注意到传统道德转换:既保留传统道德成分,又有新道德因素。单种教科书研究较为深入。目前的研究仍有一些不足:内容研究缺乏深度,对编者关注不够,取材多限于某几种教科书,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人强烈感受到思想启蒙的重要。伴随着新式教育的兴起,新的话语寻找与之相应的符号表达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要。清求民初教科书中文言文逐渐过渡到白话文、注音字母规范并推行、外国语言教科书普及。于是,教科书便涵载了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信息系统、规范了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交际系统、拓展了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参照系统,很好地完成了与启蒙的接轨任务。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在知识精英对大众进行现代意义总动员思路的引领下,清末民初教科书在科学理性、民主政治、现代伦理精神、现代商品经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着启蒙。教科书开启儿童的智识,塑造着国民新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构建了社会变革话语系统的基础力量。教科书的启蒙犹如静水深流、润物无声,不断浸润着中华大地,激荡着古老的神州。正是由于清末民初教科书启蒙的力量与承载,现代性在这个千年古国中以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形式喷涌而出。于是,文明在潜移默化中前行,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教科书以其巨大的社会辐射力,在"自强"与"求富"中迅速进行着现代商品经济启蒙。教科书通过强调商业意义、普及金融常识、介绍企业制度、引导商品营销、刷新财富观念,大胆言商、大肆言富,直接挑战了中国社会传统的贵义贱利观念。同时教科书作为社会中想象力和愿望的浓缩,现代商品经济启蒙呈现出全球图景、突出实用以及传统在场等特有风格。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时期是我国女子体育活动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倡导、知识女性的倡扬和政府的重视下,女子体育活动在学校和民间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还参加了国际性和区域性的体育竞赛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大妇女的思想解放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立.  相似文献   

12.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且各地民情不一,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众多而又极具特色的民商事习惯,与国家成文法一起规范着各类民事和商事行为。为因应民商事立法和裁判的需要,近代中国曾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取得宏富成果,为制订民商事法律、促进民商事裁判提供了参考依据,成为中国法律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厚重一笔。  相似文献   

14.
女子社团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力量。它是由当时先进的女知识群体组建的社团,它的兴起是中国妇女觉醒的标志。先进的女知识分子受到当时经济、政治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纷纷组建团体以争取女性解放。因此,女子社团的兴起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政府和中华民国的北洋政府出台了部分针对新型民间社团的法令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有其进步性,但也还存在诸多不足。近代中国社团法制发展的轨迹,基本上是一条沿禁止;以禁为主,有条件部分开禁;无政府状态下的完全开禁;政府选择下的鼓励与禁止的螺旋上升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1903年在日本大阪、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1905年在比利时列日、1911年在意大利都灵、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各届世界博览会上,湖南都送去了展品,并不断获奖。通过这些参展活动,湘籍人士提高了向西方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振兴民族工商业以壮大国力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进化论的风行使人们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变革。仿效西人注重历史教育以拯救危亡、开启民智已成为时人的共识。此时,政府颁行新学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政策作出了界定。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虽不至尽善尽美,但它促使了国人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相似文献   

18.
"西学东渐"诸多影响之中,中国吸纳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成就,改造了中国高等教育,这已是百年前的一个不短周期的教育运动现象.在今日,在国家走向强盛的时刻,我们以自信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一段中国高等教育演化史的人物和事件,或许会有新的认识,这有助于提升尚显薄弱的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并使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剧变期,“小说界革命”的巨大震撼,使侠义小说自身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一步作品表现了浓郁的反帝爱国思想,有的作品出现了涉洋题材,洋溢着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以武行侠的作品内容,努力结合反腐败,反官僚的现实斗争,将武侠小说的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当然,任何蜕变都必然保存一些旧有的痕迹,合资义小说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1840年以后,传统超稳态的中国社会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此形成了以变求通的历史洪流。清末民初上海曹氏“谯国族会”等一类宗族议会的出现,便是这一历史洪流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