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均势”(BIance of Power)是一古老概念。在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古代战争中都曾出现过均势思想。十六世纪后,均势常被欧洲大国用来作为处理他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一种手段。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欧洲均势一般是指1815至1914年欧洲大国的政治关系,即各大国或大国集团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状态,以及一种相互牵制和维持现存局面的政治结构。在这百年间的欧洲国际关系中,出现过三次均势时期,即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至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1870年普法战争至1890年俾斯麦下台;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奉行所谓“新方针”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本文拟对这三个时期的欧洲均势问题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历史上,均势原则作为一种外交政策运用于国际关系中,是经常可以遇见的,且贯穿于始终。什么是均势原则?它的特点和作用如何?这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饶有兴趣的问题,而且也是国际关系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专家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中的均势问题之探讨王小平,吴建功一、均势理论的概念问题(一)均势理论的内容“势力均衡”(TheBalanceofPower),简称“均势”,是国际关系文献资料和国际关系理论中常见的一个术语。随着近现代国际关系实践的发展,它已形成为一相对地完整...  相似文献   

4.
均势外交在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是在近代的西方。不同的是,它的第一次出现只是在实践中的应用而没有在理论上被某些哲人加以总结归纳。而在它的第二次出现之后。均势外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获得了大发展。文章将对近代西方的均势外交的产生、特点及作用充分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杨晓惠 《考试周刊》2010,(13):37-38
近代国际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与世界近代史同始终。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会议的召开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共270年时间跨度里,是近代国际关系循序演进、波浪式发展的历史过程。国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经济实力、均势外交、殖民体制、民族主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着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演进。  相似文献   

6.
从秦汉开始,中国和周边国家通过封贡手段建立起来了一种独特的国际关系体系———华夷体系。它的建立、特点和作用,它和欧洲均势体系的异同,对我们现在的东亚国际关系以启示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辛格的独到之处是在当代世界条件下,从古典均势外交中提炼出一种均势外交战略模式,并在同几个大国外交协调的实践中物化出经典性外交范例。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显示,更多国家参与下的外交协同在世界信息空间具有内生定势性。它昭示,外交对军事的主导性战略变位行将到位。这是扫描未来国际关系格局的一条战略思维通道,值得人们特别地注目。  相似文献   

8.
三、雅尔塔体系的产物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是战时国际关系发展的结果.战前的国际关系,基本上维持了传统的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格局。亚洲的日本是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去远东扩张,它的活动实质上仍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美国在外交上奉行孤立主义政策,尽量避免卷入欧洲的纠纷,只想坐收渔人之利。苏联忙于自身的建设,又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包围,故使其国际地位和作用受到限制,所以,战前只有除苏联以外的几个欧洲大国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二战之后,由于德意日崩溃,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关系成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核心。在战争中,国际关系有两个趋势最引人注目,一是美苏关系的均势;一是英国对美国的依附。这两种趋势经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和秘密磋  相似文献   

9.
均势是近代欧洲大国处理国家关系时所普遍使用的原则,1815—1914年期间是均势原则被充分运用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诸强中,英国最善于运用均势原则。本文拟就英国在这一时期中均势政策的内容与动因作一探讨。(一)  相似文献   

10.
1920年至1925年的英法关系不失为两次大战间欧洲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内容。其中,“扶德抑法”是英国维持欧洲均势的重要政策。然而,英国何时开始有效地执行这一政策,原因何在,学术界尚无多少研究。探讨这一课题不仅可以了解此时期英国欧洲均势外交的特点,而且对于明确20年代前半期英国对法政策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也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均势实践与均势理论在西方很早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均势战略是近代才真正出现的。西方战略学界有一种把均势作为维护和平的最佳方法的倾向,主张通过自助、结盟、地缘均衡、军备扩张甚至诉诸战争来建立与维护大国间的均势。这种西方均势战略存在着严重不足,如信息的不完全性、决策的主观性和力量系统的复杂性,大国争霸的本质和强权政治的逻辑等,这些决定了西方均势战略不可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相似文献   

12.
王新德 《历史学习》2001,(12):22-23
1893年法俄同盟的形成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开始对峙的标志,并促成了20世纪初协约国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法兰西第二帝国失败告终。战争震动了整个欧洲,破坏了欧洲大陆上的均势,促成了欧洲各国力量的重新组合。战后,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曾声称“不须结盟”的法国面临被德国彻底摧毁的危险,开始积极寻找同盟。  相似文献   

13.
在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权力护持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均势政治规律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华尔兹和米尔斯海默对国家权力护持战略的不同论析导向了两种均势政治逻辑。虽然华尔兹和米尔斯海默均势理论的分析逻辑有些差别,但二者对均势规律本身的关注告诉我们,均势政治在21世纪并没有过时。作为一个具有成长为"全面超级大国"的迅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必须洞悉国际政治中的均势规律,并对自己的对外关系尤其是对美关系有全面、科学的统筹设计和战略规划,避免成为均势规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均势概念的由来历史悠久,在17世纪中叶的欧洲得到广泛的讨论和应用,随着一战后国际关系学科的建立,均势这一概念逐渐被赋予了更广泛、更深层次和更系统的理论解读,均势的内涵也因此趋于精细化、复杂化、模糊化,导致对均势内涵的理解至今尚未存在一个认定的解释标准。本文从梳理均势的渊源和均势的内涵着手,首先厘清均势概念的由来,随之阐述均势在国际关系(政治)中所被赋予的丰富内涵,并从国际体系的、国家的和二者中间的三个层次角度塑造一个理解均势内涵的基本模式,试图以此规范对均势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均势论经历了从经验到思想再到理论的过程,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休谟及卢梭是均势思想发展史上的坐标。对均势思想的追根溯源有利于更完整地认识这一在国际关系领域里长盛不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1902年《英日同盟协约》的签订是近代东亚乃至全球国际关系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在东亚的形成。第一次英日同盟是如何形成的?它对近代东亚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英日同盟是英俄、日俄矛盾冲突并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正是出于共同抗俄的需要使英日逐渐从对抗走向结盟。英日两国在东亚国际舞台上原本是一对冤家对头。这主要是因为,英国作为近代最大的殖民霸主,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之时,为维护其既得利益,英国就必须维持现…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关系史的学习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历史、历史与现实之间"彼此"的有机结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国际关系史的教学水平和"以史为鉴",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一是重点运用国际关系的均势理论和层次分析法,解读分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挖掘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背后的真相;二是从人们关心的国际问题入手,使教学贴近现实,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回答当今人们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签订密约,同意外蒙古独立,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自近代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成为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因实力大增而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讲,1618-1648年爆发的欧洲“三十年战争”和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被近代欧洲史学家视为国际关系的开始,还被英美国际关系理论界视为一个时间标志,因为它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最终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一种固化的威斯特伐利亚“情结”。  相似文献   

20.
拿破仑战争后,反法联盟根据“正统主义”原则和“均势”原则建立了新的欧洲政治秩序即维也纳体系.这个体系历经“梅特涅中心时代”、“俄国中心时代”、“法国中心时代”和“德国中心时代”几个演变阶段,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才告以终结.维也纳体系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在推动近代国际关系方面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