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和文化传播的媒介也是五彩斑斓,如我们写了一些东西想发表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上传媒等得以发表。那么,唐代诗人写了诗是怎样“发表”的呢?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曾到杜甫船上拜访,当面吟诵自己的诗给杜甫听。2.投诸名流。唐代许多举人文士为了获得名誉,顺利及第,就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百草园     
唐诗是怎样发表的? 即席赋咏:大历年间卢纶、 韩翃、李瑞等所谓的“十才子”, 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戚 的宴席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 附和之作,因而名声大振。李商 隐的《初食笋呈座中》,亦是即席赋咏之佳作。 呈示寄赠:是当时唐代最普遍、最通俗的方式。如诗仙李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赠”“寄”为题,但也是赠送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苏涣就曾到杜甫的船上当面咏诗。 投诸名流:唐代许多国学举子文士为了获取声誉,就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名流,以便流传颂扬。 墙壁题诗:驿馆、驿亭、寺观等公众场所的墙壁和柱头,是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题诗》中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相似文献   

3.
赠诗:这是唐代诗人采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李白初到长安,便把自己的新作《蜀道难》呈献给当时文坛领袖、承相贺知章.贺读完李白的诗,称李白为"谪仙人",后世遂以"诗仙"称呼李白.白居易十六岁游历长安,拿出自己一诗集呈献给丞相、诗人顾况,得到顾况赏识,也由此名扬天下.许多举子文人为了获得名声,攀附高师,就把自已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流,如众所周知的朱庆余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洞房昨彼停红烛"诗,贴切风趣,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4.
我们今天写一首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那么唐代诗人的浩瀚诗篇,在当时是如何发表的呢?1.即席赋咏大历年间卢纶、李瑞等所谓的“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族的宴席,当场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附和之作,因而名声大振。2.呈示寄赠这是当时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赠”“寄”为题,但也是赠送别人的。有些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如杜甫的诗友苏涣,就曾到杜甫的船上,当面把自己的诗吟给杜甫听。3.投诸名流唐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取声誉,…  相似文献   

5.
历代不少诗人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常见的乐曲有: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宵人静时,诗人听到了笛曲“折柳”,想到春天已至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勾起思乡之情。2.《关山月》,也称《关山》,笛曲名,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中呜呜咽咽的笛声,如导火索般引发了征人积郁在心中…  相似文献   

6.
现代诗人曾卓的代表作《有赠》,是诗人在最艰苦的岁月中创作的,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即使是遍体伤痕,也给人带来温暖和美感。诗人把自己的诗作看作“闪耀在生命炼狱中的光点,开在生命炼狱边的小花”。  相似文献   

7.
今天资讯发达,一首好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唐代那么多诗人的浩瀚诗篇,是如何发表的呢?即席赋咏:大历年间卢纶、韩翃、李端等所谓的“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戚的宴席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附和之作,因此而声名大振。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亦是即席赋咏之作。呈示寄赠:是当时唐代最普遍、最通俗的方式。如诗仙李太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赠”“寄”为题,但也是赠送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就曾到杜甫的船上,当面把自己…  相似文献   

8.
《铜奔马》是中年诗人龙彼德近10年来的一部诗歌选集。在这本集子里,与其说诗人把自己追求“诗意”的心灵奉献给了读者,不如说他力图把高于现象的存在意义还给人间。这种“交还”在《铜奔马》里虽然是艰难的,却又是执着的:虽然是再现或表现性的,却又是自省或反省的。我们从中看到,这样一个生性好动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斯蒂芬·克瑞因(Ste phen Crane1871—1900)是美国小说家,他写了不少好的中篇和短篇小说,如《铁血雄狮》(The Red Badge of Courage)和《小船》(The OpenBoat)等.他也是一个继承了惠特曼和迪金森的风格,在诗歌的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二十世纪以后英美意象派诗人的先驱的美国近代有影响的诗人之一.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葛瑞葛里·柯索说:“诗和诗人是不可分的——我不能对你谈诗而不谈到人.事实上,作为一个诗人,我就是我写的诗.”(见《诗人谈诗》当代美国诗沦,陈祖光译,第307页).我觉得这话说得很中肯.艾青说过:每一个诗人有他自己的一个缪斯:惠特曼和着他的缪斯散  相似文献   

10.
浅析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之恋》是作曲家舒曼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它运用丰富的作曲技法,描绘了一位诗人的爱情经历和失恋后的悲伤心情,其中也包含着作曲家自己的真情实感。整部作品偏重于抒发情感,其中有对爱情的真诚渴望和如泣如歌的倾诉,也有对爱情的失望以及痛苦无奈。  相似文献   

11.
英国19世纪诗人和教育家马修·阿诺德形成博雅教育的理念之时,他极力推荐约翰生的《诗人传》作为学习的教材。不可否认,《诗人传》本身是一部饱含思想深度和广度的作品,然而,这与阿诺德和约翰生在教育观、批评实践和审美情趣以及文学功能等方面的契合是密不可分的。约翰生在教育理念上把道德修炼和心灵改造放在了比科学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正与后来人阿诺德反对自己所处社会中"科学至上"的观点如出一辙。阿诺德关注诗歌形式及其风格,特别欣赏约翰生在《诗人传》中的批评方式:能够指出诗歌存在缺陷,并提供例证;完全认同约翰生所强调的诗人诗作的道德教育功能,即诗人及其作品应该对人类有益,对社会有用。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个阶段。作为诗人,他留下了两株诗苑的琼花:《红烛》(1923)和《死水》(1928)。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如《荒村》;有对劳动人民苦难道通的同情,如《飞毛腿》;有对青春和爱情的汇歌,如《青春》、《红豆》;有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颂,如《雪》、《秋色》等。但始终振动干闻一多诗中的主旋律,则是高尚诚挚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朱自清极赞闻一多“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红烛》集中的爱国诗…  相似文献   

13.
《梧门诗话》是法式善晚年的巨作,在录诗上,不仅收录了当时一些名流的作品,还有寒俊之士和女诗人的诗作,这在当时实属罕见。在评诗上,对于清代流派纷争的局面,法式善主张诗人不应属于哪个流派,只要"诗出于性情"都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诗词长河之中,诗人、词人、诗词与名山胜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哪朝哪代,不管是婉约派诗人,还是豪放派词家,都很善于撷取一些地名,放进自己的作品之中,或交代地点,或借古喻今,或烘托环境,或赞美河山之秀。甚至有些诗人,干脆以地名为题,本来一些普通之句也因此而名扬四海。如人们所熟悉的就有李白的《鹦鹉洲》和崔颢的《黄鹤楼》等。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课本中选录了许多古代名家诗篇。这些诗词豉表达爱国思想(如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描写优美景色(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或谈做学问的道理(如宋代文人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相似文献   

16.
4年前,被称之为纯文学期刊的《北京文学》却突然介入基础教育,该刊1997年第10期一下子编发了三篇文章,对当时的中学语文教育提出了尖锐而猛烈的批评,随之引发了全国性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场大讨论中除了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以外,还活跃着一大批学界名流,如学者钱理群、王富仁,作家莫言,诗人邹静之等。应该肯定,这场大讨论对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7.
《繁星》与《春水》是“五四”时期诗人冰心的诗集。把它们介绍给同学们,就是因为它们可以告诉我们怎样思考。诗集中那一首首似繁星闪烁、如春水荡漾的诗作,就是一把把开启青少年心智的钥匙。“五四”时期,冰心在北京协和女子大学上理预科。20多岁的冰心酷爱读书,阅读时她常常把书报上的好句子抄在听课笔记本的眉批上。“有时也就把自己一切随时随地的感想与回忆,也都拉杂地三言两语地歪歪斜斜地写上去。”(《冰心选集》第六卷6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这时候,冰心看到泰戈尔的《飞鸟集》,也都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理…  相似文献   

18.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词句,其中的《后庭》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其实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在历代诗人的诗作中多有体现。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宵人静时,诗人听到了笛曲“折柳”,想到春天已至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勾起思乡之情。2《.关山月》,也称《关山》,笛曲名,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  相似文献   

19.
在诗是人生、人生即诗的诗歌观的指引下,诗人阿毛把自己的生命激情、经验认知、生活感悟、人生幸福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成为传递诗人情感理想的精神寄托。诗集《变奏》无疑成为诗人阿毛个人记忆、文化经验和现实困境的表达体,呈现出社会嬗变过程中个体阵痛的心灵变奏。  相似文献   

20.
每一位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综观艾青的全部诗作,他拥有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太阳和海洋。本文试就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的内涵及其成因进行探寻。一“土地”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也唱不尽的主题。如《浪》、《笑》、《黎明》、《北方》等,而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创作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