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运用教具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角的度量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量角器的正确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读数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对于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现状,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运用教具的示范与操作,不便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加之学生独立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原因,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的化解了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自主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角的度量"这一课进行了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导学单带领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和形成数学技能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金鑫 《广西教育》2014,(45):112-112
正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结果,还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感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物理实验让学生由对知识的积累变成了对知识的探究与生成,由"学物理"变成了"用物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一、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物理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从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度量指定角的度数。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度量角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的学习文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文化用品的总称.常见的文具有笔盒、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等,它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来,各地数学中考题出现了许多以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学习文具为背景的数学探究题,这些题目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很好地贯彻"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以人为本的教学培养目标.但实际教学中,对于几何探究题的课堂教学中,是否需要文具辅助这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孙大虎 《成才之路》2014,(30):70-70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这种教学理念无疑是正确的,是符合数学教学规律的。例如在教学平面几何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初中数学中,很多知识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层层剖析、探究,让学生从游戏中走出来,思考、讨论和交流,效果会非常显著。数学学习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8.
翁玉草 《成才之路》2014,(22):60-61
正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探究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实验结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而探究式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首先对探究点进行捕捉。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探究点"应体现教学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感受化学、理解化学、应用化学,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成才。笔者从案例中体会到化学教学中"探究点"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深刻地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有所言,有所不言。本课一开始让学生想出各种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使用量角器的必要性。当学生比较完后,我提出问题:要想知道∠A比∠B到底大多少,该怎么办?话音刚落,立刻有许多学生大声地说:用量角器!从他们的神情,我看出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量角器的知识。看来我原来的教学设计,由自己来介绍量角器,得改一改了。于是我问道:你们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吗?那就试着量量书上的∠A和∠B是多少度吧!学生们好像就等着这句话呢,立刻兴致勃勃地量了起来。我巡…  相似文献   

10.
"用量角器量角"一课,教材安排了一道通过观察图示判断量角方法是否正确的练习,编写此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正误进行判断,进而掌握量角的方法。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量角不应拘泥于规范操作;二是"会动手测量"比"按规范测量"更重要;三是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落实到教学细节中。  相似文献   

11.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运用教具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角的度量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量角器的正确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读数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对于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现状,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运用教具的示范与操作,不便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加之学生独立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原因,我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的化解了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角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两道例题教学角的度量。第一道例题让学生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去量同一个角,从而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促使学生产生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愿望,引出量角器的认识。第二道例题教学量角,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交流,归纳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直观认识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能力目标:把画面阅读和文字阅读结合起来,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角的度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节操作技能课。此前,学生已学会运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然而,量角器的结构与直尺大相径庭:量角器呈半圆形,标有内外两圈刻度,有两个“0”起点。能否跳出测量长度的思维定势探究出度量角的方法?这是对学生已有认知的挑战,于是,让学生熟知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笔者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解析量角器——在量角器学具上画角——领悟度量角的原理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中领会习得度量角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5.
观察、分析、比较、交流讨论以及动手操作是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中,教师既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探究,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他们真正习得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求过程.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与失败.它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识的过程.基于这一教学思想,在地理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了地理识图探究三部曲"观察识图--分析讨论--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鸿门宴》的教学中,以探究为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读项羽的性格特点。这不但构筑了一个开放的课堂,使教学成为一种深层次的、开放型的探究性学习,而且通过环环相扣的探究,让学生探寻到一个真实的项羽,同时使学生获得了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改进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法教学进行了语法教学模式的探究,并采用了"观察—发现—归纳"的语法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例描述] 第一次执教"角的度量"时,在用教具让学生认识了量角器、介绍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先自己试量课本上∠1和∠2的度数.反馈时,有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60°,有的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120°,只有少数学生试量是准确的,即∠1是60°,∠2是120°.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将"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师生的互动探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笔者结合自己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进行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