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要透彻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化学平衡的概念上看有两点:一是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二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这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的;若同一反应中某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另一物质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也可证明该反应中某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描述为:“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教材关于平衡标志的表述只涉及了“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这一浓度物理量,而学生在实际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时,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物理量.如气体密度、平均相对分子量、压强等,对于同一物理量,不同的反应体系还有不同的反应条件如恒容恒温或恒压恒温甚至绝热恒容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化学平衡状态是否等效的判断,许多学生感到很困难,没有形成特定的方法。要解决好这类题,我认为要从下列几点着手: 一、正确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到达只与反应条件有关而与途径无关 同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到达方式有:(1)从加入反应物开  相似文献   

4.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本质标志.化学平衡的本质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_正=v_逆(针对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解题时可直接判断.2.等价标志.等价标志是指可以间接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是否到达化学平衡状态的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2册(必修加选修)第40页指出: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 nB(?)pC qD(A、B代表反应物,C、D代表生成物,m、n、p、q分别代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在一定温度下,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大小如何,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CpCCqD/CmACnB=K,K叫做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仅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如反应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既能正向进行,又能逆向进行,正逆反应速度相等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数量就不再随时间改变,从宏观上看,反应似乎处于静止,实际上这是矛盾的双方相互斗争达到势均力敌的暂时僵持的动态平衡阶段,处于这种阶段的化学反应体系就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进行的限度。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浓度维持不变,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浓度间必有确定关系,它反映了平衡态时各物质  相似文献   

7.
一、标志之一: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由于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才能使这种物质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才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若同一反应中某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另一物质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也可说明该反应中某一物质的正、逆反应相等,达到平衡状态。例:在一定条件下4NH_3(气)+5O_2(气)(?)2NO(气)+6H_2O(气)达到平衡时,当正反应氨气的消耗速率 V_(NH_3)与逆反应氨气的生成速率 V_(NH_3)相等时或正反应氧气的消耗速率 V_(O_2)与逆反应水的消耗速率 V_(H_2O)  相似文献   

8.
氧化数法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法的主要依据是氧化剂原子氧化数降低的值和还原剂原子氧化数增加的值相等。实际上,氧化剂或还原剂中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在反应前后是相等的,据此可将氧化数配平法加以改进。配平方法是在原子氧化数有变化的一种反应物前加系数x;在另一种原子氧化数有变化的物质前加系数y,该物质或为反应物的一种,或为生成物的一种。以x、y为依据,在其余物质前配以适当的系数,然后根据各种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在反应前后相等的原则,求出x、y之比,即可写出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  相似文献   

9.
有些化学老师在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时,强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量要相等,即方程式两边要配平,或强调反应方程式中的电子得失数应平衡。但是,当KMnO4和H2O2在酸性浮液中进行反应时,可以写出两个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10.
一、复习要求(1 )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 )掌握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杂质不参加反应) .二、知识结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纯物质间的质量比的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涉及气体体积的计算涉及化学实验数据的计算综合计算三、主要内容提示1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计算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间有一定的质量比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正确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包括配平系数 )是进行计算的基础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思路和步骤 …  相似文献   

11.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初学时要重点练习有难溶物质、气体产生和有水生成的离子反应方程式。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深入,应着重练习有弱电解质参加的反应。判断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应主要学会四查:(1)查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及配离子)及气体的书写是否正确;(2)查两边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3)查两边的电荷数是否相等;(4)查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 近几年在一些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与反应物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正化学反应是否到达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考查的难度不是很大,但往往有不少学生因为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各种条件分析不清,所以判断不准导致失分.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对恒容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做了如下梳理,与大家共享.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即"化学平衡状态".二、恒温恒容条件下几种常见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不等分子反应【案例】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幑幐2NH3(g),下列信息能否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3.
2019年鲁科版化学教材必修2中这样表述: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平衡状态。由定义延伸平衡状态的标志:(1)正逆相等;(2)变量不变。  相似文献   

14.
一、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  相似文献   

15.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度虽属两个不同概念,但在讨论分析它们时,所涉要素却可能是相同的.而且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同时发生,同时存在。现试析如下。一、对化学平面的分析1、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以上两点,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反应达到平衡时,某一物质生成和消耗的速度相等。③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体或部分为气体的反应,当反应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力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③的结论不包括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相等的反应。2、化学平衡的移动,符合勒沙特列原理。二、对化学反…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所建立起来的化学平衡状态都是相同的,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一、等效平衡的标志所说的"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等,  相似文献   

17.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题中,有许多要通过多个化学反应才能建立起有关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如果逐步计算,相当麻烦。这类问题可根据起始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建立关系式,直接计算。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关系式时,多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前的系数要逐步相当,特别是要使得某一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要相当。例1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再用制得的氢气还原氧化铁,若要得到56克铁,问至少需要多少克锌?分析此题若根据化学方程式一步一步地计算,显得比较麻烦,可通过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式求解…  相似文献   

18.
一查化学式:看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式写错,就意味着没有那种物质及反应的存在。二查配平: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就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必须配平,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三查条件:许多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若无条件,反应将无法进行。四查标号: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要在化学式右边标上“↑”或“↓”。(江苏省吴江市松陵第3中学吴良根)化学方程式书写四查$江苏省吴江市松陵第3中学@吴良根  相似文献   

19.
“量差法”,人们习惯称之为“差量法”。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题里,有些题并没有直接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只是给出了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或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或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有的是给出反应后固体增加或减少的质量、反应后溶液增加或减少的质量、反应后气体增加的质量,这就给解题带来了难度。这类题若用量差法求解就显得简捷。用量差法求解的关键是根据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准确地找出符合题意的某反应物和某生成物之间的“量差”,然后再由  相似文献   

20.
<正>投料时,只投入反应物,不投生成物,平衡后只改变一种反应物的量,重新达到平衡。此时研究平衡移动方向,借助等效平衡知识可以研究两次平衡情况下,转化率、百分含量、物质的量以及浓度等变化。一、A型特点A型:对于mA(g)pC(g)+qD(g)(mA(g)pC(g)+qD(g)+…类似)在密闭容器中,加入某一定量的A(任意量),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