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个人命运而言史铁生苦难深重,但他终于理解了苦难,超越了苦。指引他完成这一转变的是他对“神”(精神)的信仰,即一种在苦难时面向神秘、面向绝对价值(广博之爱)永远祈盼、永远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史铁生称之为“宗教精神”。追踪史铁生的这一心路历程,对于理解他的作品和寻找灵魂的归宿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与地坛》中,作家史铁生叙述了他十五年里在地坛流连的所见所思所悟,展示了他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他想到了死,是地坛这一荒凉而不衰败的地方启示了他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他作出了生与死的抉择。而地坛中行走的人,他们不同的遭遇使史铁生感悟出了个人对苦难的承受是为了保持世界的和谐。理性地解读了苦难的史铁生在爱的激励下展开对生命的突围,他用笔撞开了一条路。参悟了生死、苦难及生命的意义的史铁生走出了一条感悟生命的路。这是一条对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苦苦追寻的路。这条路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使人清醒,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3.
史铁生的散文,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质朴隽永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名篇《合欢树》就是这样的佳作。 古往今来,写母爱的文章太多了,如何独辟蹊径,写出自己独特的视角,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是较难的事。史铁生的这篇散文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写出了一个不同于一般的独具个性的鲜活的母亲形象。在母亲身上体现的不止是对儿子的爱,还有对生活的爱,甚至是她身上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沉默的爱     
正编·手记:每个人爱的方式都不同。有的人爱得激烈,不遗余力;有的人爱得温暾,细水长流。不二小姐的爱是第二种类型,越爱越沉默,说不完的情话、诉不尽的蜜语都化作爱情中绵绵的体贴和一点一滴的默契。我刚和耳朵在一起的时候,常常翘课去海边看海。他从他的教室出来,我从我的教室出来,在一条拐弯的小路上会合。那时是秋末冬初,海水泛着一层稠密油腻的光,局部有时是深蓝色的,有时是浅黄色的,有时全部转为淡灰色,好像它自己也捉摸不透今季的潮流走向。我们  相似文献   

5.
沉默的爱     
<正>编·手记:每个人爱的方式都不同。有的人爱得激烈,不遗余力;有的人爱得温暾,细水长流。不二小姐的爱是第二种类型,越爱越沉默,说不完的情话、诉不尽的蜜语都化作爱情中绵绵的体贴和一点一滴的默契。我刚和耳朵在一起的时候,常常翘课去海边看海。他从他的教室出来,我从我的教室出来,在一条拐弯的小路上会合。那时是秋末冬初,海水泛着一层稠密油腻的光,局部有时是深蓝色的,有时是浅黄色的,有时全部转为淡灰色,好像它自己也捉摸不透今季的潮流走向。我们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要在《红楼梦》里告诉读者什么,他著书的目的动机和情感、意识世界究竟是怎样的?这是个说不清,并越说越胡涂的问题。自来说“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或“风格即人”。笔者试图从作者到作品,又从作品到作者的双向考察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任何作家都不是无缘无故地作书的,是因为他看见、经过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感,它们曾经激动、困扰过他。于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他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时光的冲洗、沉淀、汰选。那些游离的、次要的逐渐消散、逝去,剩下的更加鲜明、突出,也更加精炼、重要了。并逐渐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正>要说史铁生教育你,就在这地方,那就是,真实。可我们依然不要忘记,史铁生确实是一名截瘫者,他要抵达真实的途径要比健康人曲折。许多事情,他是以心智去体验,而不是感官。那么,你就可以了解,史铁生与这个世界所建立起的真实关系里的含义,他的日常化里的理性的力量。他常常使人忘记他和你不一样,因此,同他说话就无所顾忌。有一  相似文献   

8.
一、史铁生是苦难的,然而他又是幸福的史铁生20岁的时候,双腿突然残废。20岁,人生的门刚刚打开了一条缝,憧憬的眼眸从门缝里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阳光、蓝天、白云,绿草、红花、飞蝶,可是这门突然“咣当”一声关上了,留下的是无边的黑暗与令人窒息的寂静。这是一场人生的灾难。史铁生苦闷、彷徨、无助。“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然而,灾难并没有将迷惘的史铁生推向堕落或者死亡的深渊,因为这时,他在冥冥中听到了地坛…  相似文献   

9.
徐霞 《辅导员》2011,(8):18-19
期末考试语文卷上多数的阅读理解文章作者都标注着同一个名字"史铁生"。我知道,这是教育人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他!2010年12月31日,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当所有的人都攒足了心情准备送迎的时候,史铁生辞世了!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是一个播撒“爱”的职业,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今天,“爱”的丰富内涵,被郑琦同志用42年的无私奉献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他把对事业的热爱,化为对青少年的关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他几十年如一日,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爱别人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的孩子。郑琦是一面我们弘扬高尚职业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11.
对话张祖庆     
徐: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您能不能说说哪几本书(论文)对您个人教学理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对我的教育观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一念行者的《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这册不到10万字的小书,让我越读越觉惶恐不安. 作者用富有灵性而通透的文字,阐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要让孩子合乎天性地自然成长,并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教育首先要从家长的自我教育开始,而自我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审视自己内在的种种恐惧、欲望和不安.他指出,当家长不再把自己的恐惧与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真正懂得爱孩子的方式,孩子和家长就都能从亲子关系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相似文献   

12.
斯宾诺莎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源自犹太教的神秘主义思想和笛卡尔哲学的影响,但他在这二者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影响深远的实体一元论。斯宾诺莎在自己早期的哲学探索之中对神和人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虽然还有着浓厚的笛卡尔色彩,但却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斯宾诺莎早期对于神和人的关系的探索集中在对于神的存在性的确认以及对于神的属性的讨论,在确定了神的至高无上性之后,他又把自然和神等同了起来,这样就把自然提高到了一个和神一样的地位,从而确定了其哲学的泛神论特点。而对于人的属性的讨论也是在这一个前提之下进行的,正由于人的一切属性在于被神的必然性所决定,因此人的真正的幸福就在于对于神的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于神的爱。  相似文献   

13.
《湖北教育》2005,(6):1-1
教师职业是一个播撒“爱”的职业.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今天,“爱”的丰富内涵,被郑琦同志用42年的无私奉献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他把对事业的热爱,化为对青少年的关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他几十年如一日,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爱别人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的孩子:郑琦是一面我们弘扬高尚职业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微博十二则     
无论有多少钱、有多大权,如果没有爱,这些都不会带来幸福和喜悦。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把一个冷酷的人变得温暖,可以把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变得聪明,还可以把一个一个单独的灵魂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潘石屹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之差距在于,西方教育一开始就给孩子提供了他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和自然  相似文献   

15.
史铁生曾经多次强调好的作品是诗,渗透着诗性,这既是他评价作品的标准,也是他自己创作作品的出发点。《我与地坛》感动了无数人,其中诗性的贯穿也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史铁生对“诗性”的理解出发,进一步探寻《我与地坛》的“诗性”所在,再一次感悟该作品的魅力,找寻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非常独特的一个作家,他的创作一向以富于深邃的哲性内涵而备受关注。史铁生虽然以小说驰名文坛,但他的散文也常常因睿智、思辨和真诚的底色而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在史铁生的散文中,他往往以一颗悲悯的心和一种庄严宁静的姿态来体察这个世界。残缺的生命体表和宽厚而博大的心灵空间,使他能够站在思想的高处,对生命、爱情、信仰和死亡进行不断的追问、思索和自我超越。正是由于这种顽强面对现实生存困境的自觉意识和勇气,使他的散文获得了独特而深厚的意蕴和魅力。从艺术上看,史铁生的散文特别喜欢采用自言自语的心灵独白模式或独特的谈话方式来倾诉自己内心的情感。急切的追问、忏悔式的自省、理性的思辨,这些因素既增加了散文表达的深度和宽度,也清晰勾勒出作家从生命绝境突围时沉重的心路历程。史铁生的散文名篇很多,如《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记忆与印象》等。本期我们所选史铁生的散文《消逝的钟声》,这篇文章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的回忆之中,表达出的却是一种宗教一样的平静。  相似文献   

17.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孩子上学后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爱自己乱画,不愿意写字,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他是个弱智儿童,可是检测结果却是“智力正常”。最后经过专家鉴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语言性智愚症”,其病因就来自于他母亲经常性的口头强化。  相似文献   

18.
一位当教师的朋友说,他刚参加工作时,羞于告诉别人自己是一名中学教师,因为内心深处总觉得,做一群孩子的“头”终究风光不起来。可是数年过去,他的想法完全改变了。他的最大的感受是:做教师,走遍天下都是爱。这爱,既指来自于学生的爱戴,又指教师付出的神圣的师爱。获得与给予,分不清哪种更幸福、更喜悦。他甚至感觉,作为教师给予学生无私的爱而不求回报,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世上有谁无条件地爱我们?除了父母,就是对我们恩重如山的老师!谨以“学生心中的老师”一组文章,献给第18届教师节!———编者  相似文献   

19.
在我读过的抒写亲情的文章中。我偏爱史铁生的作品。也许是他殊于常人的经历:正值风华正茂,上天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早早地夺去他的双脚。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犹如从美好的天堂瞬间坠入无尽的地狱,内心所有的冀望都化为乌有。然而,通过母亲的鼓励和自身的努力,史铁生走出了这段人生的沼泽地,并最终跻身文坛。  相似文献   

20.
李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49-150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用残缺的身体,向广大读者展示出一个最为健全和完满的思想者的形象。《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文中集中思考和表达了"生命"的困难与意义,其间所蕴含的一个人身体残缺并不能阻挡其精神世界的完美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本文即从史铁生的相关经历及其精神世界出发,通过对《我与地坛》一文的赏析来深入探讨"残缺中的完美"这一话题,以期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思索与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