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践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只有生成性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所在。要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必须明了谁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主体,掌握语文课堂教学生成差异问题,洞悉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申士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利用可行的评价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激励、测定、反馈、调控的功...  相似文献   

3.
杨才 《成才之路》2023,(16):85-88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不足、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创新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将情境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开放探究学习等创新教学策略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一、基于理解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 笔者提出的基于理解的语文课堂教学,指在特定的语文课堂教学语境下,师生间平等民主地理解彼此的言语精彩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教参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是语文教学实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有序…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网络教学是指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即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工具;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象;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网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在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尝试了在因特网环境(或虚拟因特网环境)下,把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组成一个个网页,然后用超级链接的方法使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并设计、编制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课件的教学新模式,在品尝到了“试新招”甜头的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小…  相似文献   

7.
李树海 《成才之路》2023,(17):81-84
“双减”政策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要实现“增效减负”。为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认清“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删繁就简原则、启发引导原则,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文章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学习、融入生活元素、实施分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等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促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究语文学科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常以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执行教师的教案为过程,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结果是使本应充满生趣与活力的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几点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纵观建国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总结其教学经验,不但有助于我们认识建国后四十余年我国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从而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语文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就像一串璀璨的项链,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使整个课堂自然衔接,融为一体。它是教学各环节及知识、能力之间的桥梁,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生动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环节。所以,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一般可分为导语过渡、衔接过渡、总结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