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忆太婆     
<正>雨,敲打着窗户,敲碎了回忆,拉开了惆怅的思念。我凝神望着天空,它已经不再像往日一般清新;细雨蒙蒙,无声无息地敲打着我的心房。脑海中,又浮现出一位善良的老人,她那和蔼可亲的笑容、饱经沧桑的双手、爬满皱纹的脸庞,还有满是鱼尾纹的眼角……清楚地记得,大约是在2011年元宵节过后的星期六,凌晨四点  相似文献   

2.
我的太婆     
正两鬓花白,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背驼得犹如一把镰刀——这就是我的太婆。每当我跨进太婆家,她总是颤颤巍巍地一步一步挪到门口,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成成,你来啦!"那声音包含着满满的期待,一直暖到我的心底。吃饭时,太婆总是往我碗里夹菜,嘴里还念念有词:"多吃点,长得高!"——虽然她并没有吃多少。当我把菜放进口中细嚼慢咽时,太婆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脸上的皱纹渐渐舒  相似文献   

3.
我的太婆     
点评:温婉的笔调,细腻的情思,对太婆无声无息的爱,流转在文字之间。诗彤用她的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充满“慈祥”的肖像画,诗彤用她的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温柔、宽容、慈爱的老人。岁月无情流逝,而像太婆一样付出爱的入,将得到永恒。  相似文献   

4.
一个普通的江南小山村,一个普通的早晨。一缕温和的阳光从老宅的墙缝里透过来,射进客厅。空气中还飘舞着几簇灰尘。91岁高龄的太婆,迎着和煦的阳光,慢慢地走出了老宅。  相似文献   

5.
让魂灵经历     
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土地的主人也就是地主。西门闹就是一个地主。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里的一个地主。一个拥有八十亩良田,家财万贯而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的地主。这应该说得上一个称职的土地的主人,一个好地主。可就是这样一个地主,在一场穷人被领导翻身闹革命的历史风暴——土改中突然失去了他的土地。不,岂止是土地。在轰轰烈烈的斗地主,砸狗头,砍高草,拔大毛的土改运动中,西门闹被不容争辩地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拖到村头的小石桥下枪毙:轰隆一声巨晌,一杆装满火药的土枪,  相似文献   

6.
梁为昌 《中学文科》2007,(8):111-111
美国历史是一段移民的历史。殖民地时期的移民可分三类:一类是欧洲没落贵族或地主等.这些人构成殖民地上层;另一类主要是欧洲贫苦农民和所谓的“契约奴隶”;还有一类是被殖民冒险家从非洲掠夺、贩运来的黑人奴隶。这些移民构成开发北美、开创美国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7.
1861年沙皇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标志着俄国正式步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由于此次改革很不彻底,俄国农村存在着资本主义与半封建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地主经济,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地主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农业化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1861~1917年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揭示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赵树理小说中的外路人形象切人,首先介定了外路人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对外路人形象进行了分类,认为其主要有四类人物形象,即坚决斗争型、胆小怕事型、奴才型、动摇型。接着,文章归纳出他们在异乡难以融人当地社会这一共同点,进而指出造成这种状况有四点原因:外路人数量少、当权者的欺压、本地农民无意识的排斥、外路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最后交待了1949年以后赵树理小说中外路人形象日渐消失的原因及其遗憾。在当下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乡村世界中纯粹的外路人正在日渐消失,中国作家理应留下他们真正的背影。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地主阶级分为士族和庶族两个阶层,士族包含门阀地主和寺院地主,庶族包含豪族地主和富商地主,通过对这几个地主阶层的分析可以得知: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不断加强、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关系起源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劳动分工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俄国农民中地主农民地位最低,依附程度最深。因此地主农民经济状况和地位对19世纪上半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总性质产生决定性影响,在俄国经济发展中直到主导作用。农民经济优于地主经济,农民经济产量高是主要标志。农民分化性质取决于农村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全部总和。农村渐进性进步发展的重要特点在于,这种进步是以广大农民经济状况和地位恶化,只有少数农民地位改善,农民经济难以摆脱封建关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12.
我家的太婆十分可爱.一笑就咧嘴,这时,你可以看见她嘴里只剩下几个“卫兵”门牙了。她这些牙残缺不全,像掉了齿的梳子。我最爱逗她笑了。太婆虽然已经89岁了。但她的头发居然没全白.灰白色的头发使她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年近90岁的老人。太婆很会唱童谣,一首童谣100多字.对于目不识丁的她来说,易如反掌。  相似文献   

13.
丁辉 《学习之友》2012,(10):52-53
曾经看过一篇论及40年代“土改”的文章。那个时候党的农村基层政权号召贫苦农民斗争地主,常有在“斗争会”和“忆苦会”上即对地主分子大打出手的现象,当场被拉出去枪毙的也不少。文章在讲了这些之后,作者站出来发了句感慨:“其实哪一个农民不想做地主啊!”这句话“幽默”得让人绝御.又深刻到让人几平难以腾挪。  相似文献   

14.
黄菊花开了     
"黄菊花开了,摘一朵给我吧……"一阵瑟瑟的的秋风吹过,天气清冷了许多漫步花园,我惊喜地发现菊花三三两两地盛开了,在工人辛勤的培育下,花型越来越多,星星点点的如娇俏的少女;拳头大小的饱满诱人:也有一枝独秀的,盘子大小,居高傲视着同伴.花色也越来越缤纷,粉的、紫的、红的、白的……可在我内心,依然钟爱原始的黄菊花.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煎剂法提取野黄菊花和猫眼草的有效成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它们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野黄菊花和猫眼草对两种菌均有明显的抑制功效,猫眼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抑菌浓度是1.0 g/mL.野黄菊花对大肠杆菌的最佳抑菌浓度是1.0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抑菌浓度是0.25 g/mL.  相似文献   

16.
刘文彩在家乡建学校征地,用两亩地换农民一亩地,用两间房换人家一间房。某位农民在学校地址上有10亩地,刘家此时最小的田契都是40亩,最后干脆用40亩换了人家10亩。那家人本来10亩地,是中农,没想到得了40亩,后来土改时被打成地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相对应出现,作为早期地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豪强地主逐渐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当时及其以后的历史舞台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阐述西汉前期豪强地主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封君地主的关系,以及豪强地主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的奶奶已经五十六岁了,虽然比爷爷年轻,可是,看到他们外貌的人,一定不会这样想。奶奶的头发前白后灰,稀稀拉拉的,头皮都快露出来了。但是银灰色的头发烫得卷卷的,修剪得整整齐齐。一张苍老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笑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给人一种亲切、慈祥之感。奶奶的眼睛不大,并且布满了血丝,鼻  相似文献   

19.
"地主"作为一个文学叙述的对象,在不同时期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呈现。文章主要对50年代抗战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的独特性和形成的背景原因做出论述。分析了其中没有独特个性、只有雷同特征、类型化的"汉奸地主"形象,指出了这一地主形象契合了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土地政策,契合了人们对土地的渴求、对原来土地占有者仇恨的心理。正是在这种背景中,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地主形象。  相似文献   

20.
《青年教师》2008,(5):3
75岁的熊小全太婆踩三轮车打零工,为老伴和孙子撑起一个家。一名偶遇市民将此拍成视频后,上了新浪网播客频道的头条,赢得30多万次的点播率。熊太婆则被网友誉为“天使奶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