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外语人才,必须全面实现外语教育的国际化。可以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国教育已全面深入与国际接轨。改革"双能"国际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转型期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通过辨析中国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借鉴日本高校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中国应立足全球化视野,明确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强化校企协同合作,完善配套评价体制层次性、体系性的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WTO既给我们带来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外语不仅成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国际型人才必备的条件。只懂外语,不懂专业的纯外语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国际型外语人才,是WTO形式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际型人才的定义及素质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与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并举例说明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化输入对于国际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以期引起广大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对于课堂中英语文化输入的重视,从而培养出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国际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课程建设不够科学、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有关高校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深校企合作与拓展境外高校合作办学平台,以增强高校培养国际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需要对当前高校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作出调整,学习先进国家国际型涉外人才的培养经验,结合我国各方面实际,重视高校的职业教育属性,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型涉外人才培养规划,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7.
国际型护理人才的短缺为人力资源丰富的我国培养国际型护理人才向国际市场输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我国重专业轻人文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导致我们培养的护理人才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此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实现专业与人文的融合就成为国际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节能、环保、低投入、高产出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深受各国政府重视,而我国在该产业所形成的"软实力"方面依然薄弱,高层次人才匮乏。高校应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培养促进该产业优化升级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借助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借助高校网络资源及国际交流平台促进部分优秀复合型人才向国际型人才转型,为该产业发展提供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国际型护理人才的短缺为人力资源丰富的我国培养国际型护理人才向国际市场输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我国传统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导致我们培养的护理人才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此,比较中外护理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模式,借鉴国外的做法,转变护理理念,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把人文素质作为必备素质纳入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实现专业与人文的融合就成为目前我国国际型护理人才培养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涉外高校应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各类涉外专业人才。国际型人才除了要熟练掌握语言、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品德修养等基本素质。只有真正德才兼备的国际型人才,才能肩负起党和国家委以的重任。思想素质是国际型人才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高职教育对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一体化的趋势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型技术人才成为社会紧缺人才.这就要求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中国高职教育拓展培养目标,深化改革.本文从国际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内涵及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缺失和培养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几点策略性思考几方面对培养国际型技术人才的必要性及其内涵和途径进行了剖析,希望借此引发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人才一直是人才市场上的亮点,持续供需两旺。近期由于新经济的形势,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发生了新的变化,迫使我们去思考高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王路江,女,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1977年~1983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担任教师。1983年~1999年在教育部(前国家教委)工作,曾任教育部学生司分配处副处长、处长、司长助理、副司长兼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99年至今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主  相似文献   

15.
培养国际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教育正在接受一个来自全球化社会的挑战。如何教育和训练青年人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并且获得成功,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适合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型高级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今高校工作的重要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的根源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从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培养人的社会性与完美人格的养成教育以及在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入世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层次的国际商务人才是入世后企业急需的人才,由于原有的高等商科教育体制的种种缺陷,使该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需要,应该从建立国际化的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和按照国际惯例推进商科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来着手,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动都是人才竞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球人才培养与人才流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主要人才大国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动上体现出了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和深化;二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三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四是人才的国际流动从一极趋向多极。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瑞士、日本和韩国从外交、教育和人事的角度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发挥驻地优势和人才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公民在沟通力、交流力和创新力方面的全球胜任力.美国高校注重从全球治理的区域与专题、行业与学科交叉的"矩阵"知识结构入手设计课程,采取的措施有:将第二课堂拓展至国际组织实习岗位;通过模拟联合国活动提升青少年的国际问题意识.中国近年来积极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形成了自己的培养机制,具有涉外学科通识化、培训项目扁平化和知识谱系本土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拔尖人才培养中围绕培养战略、甄别选拔、培养目标、研究方法展开的四大国际论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特色的拔尖人才的培养路径和方法.笔者建议中国应遵循国际先进培养模型,结合学生的个性、年龄、家庭背景、心智特点等方面的特性来配置合适的师资、课程、培养计划和整体培养战略;在选拔过程中,亟待研制出一套科学而规范,特别适应于中国教育背景的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标准;培养目标上,应区分“创新型人才”和“专业型精英”,辟出“创新性”思维的训练过程;研究方法上应充分与国际研究方法和话语对接,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研究模型,将群体研究方法和个体研究方法组合并用,更好地研究中国的拔尖人才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