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面临的难题,然后提出了建筑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策略,最后阐述了建筑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2.
土建类专业必须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依托多媒体、网络通信和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实现虚拟仿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补充,使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教学达到专业认证评估要求。本研究通过探究笔者所在学校力学与工程结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改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土建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使用效率,加强土建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能力,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弥补传统型液压实验的不足,采用Inventor构建了虚拟实验仪器、实验场景等。以JetBrainsRider作为代码集成开发环境、以Unity 3D作为虚拟仿真实验开发平台,建设液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公有架构建设和液压虚拟实验项目建设。提出关于液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技术建议。以叶片泵虚拟拆装实验和容积节流调速回路实验为例,展示了该教学平台的液压虚拟实验项目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行的航海类专业教育模式影响下,高职层次院校普遍存在不具备教学实习船,学生缺少从全局角度认识船舶仪器设备和学习航海知识的条件等问题。为了解决因不具备教学实习船而造成的教与学的困难,寻求通过构建VR实训平台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的方法。利用Multigen Creator建模,经过模型优化和格式转换,由跨平台虚拟现实应用程序开发引擎Unity3D进行视景驱动,完成虚拟化船舶平台搭建。借助Unity3d的跨平台特点,分别进行PC端和移动端程序设计,实现VR实训平台的网络拓展。船体、船尾和船舶驾驶台作为虚拟现实的3个重点区域,以不同的形式包含了大部分涉及船体结构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动化专业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自动化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求,开发了具有航运特色的过程控制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以三容水箱实验装置为模型,结合典型的船舶机舱过程控制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辅助教学和自主实验的条件,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过程控制系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推进采矿工程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结合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大纲,设计了虚拟教学平台整体框架结构,基于"层次化+模块化"模式建设适应于现代矿业人才培养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提出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创新性,阐明了平台建设的特色,并对平台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矿山企业进行了探索,有力地促进了采...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主要是在现有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共享和开放模式。吉林大学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级计算机实验中心优势,依据虚实结合和能实不虚的原则,利用实验中心已有实验设备和资源,构建逼真的虚拟实验教学课程。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包含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实验、RFID标签设计与应用场景虚拟仿真实验和物联网综合应用虚拟实验等12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8.
该文描述了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福建区域经济需求特点,构建了多层次、多模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重点建设消防工程学、机械安全、建筑安全、化工安全等4大领域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从校内资源共享、校际平台分享、社会服务三方面分析了本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野外实习是培养合格地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和专业特色,对培养学生兴趣、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互动性和共享性差等问题,虚拟仿真教学很好地弥补了此缺陷。通过以汉中梁山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例,介绍了长安大学地质学类专业野外地质实习的发展现状,实习目的和任务,分析了传统野外地质实习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汉中梁山野外地质实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仪器类专业的知识体系、实验技能的支撑作用以及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学科的科研优势,构建涵盖基础教学、专业训练和学科前沿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先虚后实、以虚辅实、虚实结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面临强电威胁,加之电网不允许破环性实验,因而虚拟仿真实验成为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广西大学虚拟实验室建设平台,包括电力云调度仿真教学平台、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虚拟仿真一体化仿真教学平台、变电站运行虚拟仿真和虚拟电工/电子技术系统仿真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概念以及相对于传统实验教学的比较优势,分析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最后详细介绍了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内容。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面向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领域,集成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虚拟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情境,搭建跨专业、全时空实验教学平台,服务于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建设经验可供其他经管类院校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开放共享的理念构建了工程机械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集成了6个实验系统,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全面实现技术体系、实验功能、实验内容、实验场所的开放。阐述了平台的建设内容、体系结构,以工程机械原理虚拟仿真系统为例,分析了平台的功能实现。着重论述了平台的开放模式,以及基于这一模式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推动材料类实践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高端创新人才为目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经历,针对航空航天用材料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功能、建设思路进行阐述。从学科专业特点、教学改革及本科生培养角度出发,阐明了航空航天用材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特色,并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如何更好地进一步实现共享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有实验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该平台可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实验方式,可有效摆脱空间、时间等诸多限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善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正在成为制约现代水利人才培养的瓶颈。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环境复杂、成本高,以及部分实验不可及等难题。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意义及前景。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内容,为水利类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具有现代水利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梳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背景和意义,分析建设虚拟仿真平台目标、内容等;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设情况,研究了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思路,实现了一批无法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完成的高风险和高成本的实验教学项目,为实践教学平台搭建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对软件资源、信息化设备、实验课程资源等的整合,组建了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近几年的实验教学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实验上课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问题,教学资源的使用更为便捷,为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级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遵循"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建设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现代水利特色的水资源与水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由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3大模块构成,下设水文预报与水利计算、水库与水电站调度、水环境模拟与保护、水资源调配和水灾害事件应急应对等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高校水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地下工程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数值建模平台,作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建设至关重要。在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结合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装备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既有资源,分析了地下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意义和目前土木工程系地下工程实验教学资源的现状,指出了实验教学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说明了地下工程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数值建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平台搭建紧密结合地下工程数值模拟软件,紧密依托地下工程三维可视化软件,紧密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和实践资源,以及紧密贴合师资资源和实验室队伍建设等四大方面阐述了地下工程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数值建模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便推进地下工程专业方向的特色建设,为国家和上海市战略性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