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建筑力学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文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根据土建施工类专业的特点,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建筑力学从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力求在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方面为大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中"建筑力学"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课程改革的现状,明确了改革的意义和方向。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职业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出了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建筑装饰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课程,如何体现力学为结构服务,结构为建筑装饰工程的实际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2+1”教学模式是一种两年在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年顶岗就业实习的教学模式,被高职院校经常采用,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力学课程是高职院校许多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适应“2+1”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要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变应试教学为素质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改革教学理念,适应职教形势发展;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改革传统考试方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  相似文献   

5.
施荣 《西北职教》2007,(4):49-49
建筑力学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之一,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专业课学习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随着近些年专科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专业教学的学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高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关涉的因素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仅就课程观念重建、课程体系重构、教材文本重整三个重要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操作建议.一、课程观念的重建.课程观是对课程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指导高职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改革的总纲.当下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旧课程观,依然错位运行、惯性主导高职课程领域,知识构成“学科本位”的实质内容,学科则成为“知识本位”的落实形式,二者互为表里、相与为用.  相似文献   

7.
刘娟  石嵩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258-259
“理论力学”高等课程曾经是一门传统的研究生课程,后因内容陈旧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在国内鲜有高校开设。本文对该门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论述,指出本科阶段的“理论力学”课程并不能满足物理系研究生的需求,并对授课内容进行了探索,尝试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针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以及在后续的学习与工作中较难实现学以致用等问题,文章从教学重难点及易错点梳理、教学知识点矩阵创建、教学知识图谱建立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知识图谱构建路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概念分析是认识、理解教育实践,保障教育实践有序开展的需要.分析认为,从概念名称上看,使用"实训教学"比"实践教学"要更合理;在概念内容上,作为教学活动,实训教学的概念内容除了要包括认识和能力的目标之外,还应包含有情感、意志方面的要求;从概念框架来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实际关系应该是实训教学--理论教学--实训教学.  相似文献   

10.
建筑力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建筑力学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构建具有基础性、工程化和服务于专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力学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应用性课程,在高职建筑专业教学计划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围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教师素质等方面深入思考,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力学的课堂质量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核心课程,针对建筑力学课程传统考核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教学改革、考核方式与考试内容的改革探索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系统掌握课程知识等,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提到甘地的“非暴力”概念,一般总是从政治角度及中文字意来理解的。其实,“非暴力”并不仅仅是相对于“暴力”的一种政策,“非暴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有着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个哲学范畴,在欧洲哲学史上的本来涵义,与我们现今所了解的涵义很不相同。不搞清这一点,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史时,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本文想对这两个范畴的本来涵义,和这种涵义的历史演变,试作几点考证。 (一)“辩证法”的本来涵义“辩证法”一词,源出于希腊语“διαλεχτιχη”。这个词语的本义是论说术——论辩和证明的技术。亚里士多德在其著名哲学著作《形而上学》一书中曾说过:“哲学在务求真知时,  相似文献   

15.
弗雷格在自己的语言哲学体系里提出了著名的“涵义”理论,并将这样的“涵义”解释为指称对象的“给定方式”;“给定方式”存在于语言或数学表达之中,只有通过这样的“给定方式”,联系同一对象的不同信息和认知模式才得以呈现;然而,囿于“经验实在论”的限制,弗雷格将自己的“涵义”及其“给定方式”放置在了一个非理性的语言符号世界之中,从而导致了弗雷格“涵义”因“实在论”需要而失去其真实“位置”的结果.文章基于相关理论的分析,旨在确立弗雷格“涵义”及其“给定方式”的位置与主体,探讨“涵义”及其“给定方式”的理性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板壳力学”领域从事多年的教学实或,研究与之相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文探索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沟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形象化教学以及理论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自己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和”源于饮食、音乐等感官的调和相应,具有感官之和、性情之和、政教之和、生命之和与天人之和等不同层次的涵义。“和”、“同”并论、“和”、“中”并论,但“和”不等于“同”,“和”也不等于“中”。“和”的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喆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2):116-118,124
与科学世界图景中的水概念不同,语言世界图景中水的概念化呈现出自己的特点。通过对以水为关键词的搭配为语料对水进行的概念分析发现,英语中将水概念化为动物、人、有固定外形的物体和无固定外形的物体。尽管其概念化呈现出无序性和非逻辑性,但反映出在英伦民族意识中对水这一概念的初始认识。  相似文献   

19.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在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全面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还需要根据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健康远非“身体没有病”这一涵义了,而应当包含:(一)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适量饮酒,不吃零食,维持正常体重,每天睡眠七—八小时,坚持适量锻炼;(二)能对身体需要的休息、食物、锻炼或环境变换等能较快作相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