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荣霞 《中国教师》2010,(Z1):375-376
<正>一看题目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孙山是谁?但"名落孙山"这个成语你或许并不陌生,讲得是宋朝有个叫孙山的人,考中了最后一名回家,有人向他打听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用来婉言应考不中。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因为有一位父亲给儿子制定的目标就是:向孙山看齐,考最后一名。  相似文献   

2.
开学第一天,就有数十名学生围在我的身旁,邀我讲小故事给他们听。我想来想去,总想不出个合适的故事,就讲几个成语典故给他们听。我先讲了一个“名落孙山”的成语。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注意力非常集中。讲完后,他们恍然大悟地叫了起来:“老师,要不是您讲故事给我们听,我们还以为是‘名落深山’呢!这回我们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名落孙山’了。”我又接连给他们讲了“打草惊蛇”、“五十步笑百步”和“一鼓作气”。同学们也都准确无误地掌握了这几个成语,并说:  相似文献   

3.
清制,每年的秋审斩犯,均需奏请皇帝“勾决”。因此,每年皇帝秋审勾决的时间大多在北巡、驻跸避暑山庄的过程中。避暑山庄既是清帝“避喧听政”的塞外宫苑,还是清帝处理秋审勾决的主要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4.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看到老师手里拿着一份考试排名的名单。我战战兢兢地听老师念最后10名学生的名字,生怕自己的孩子又成为老师“慷慨陈词”中的一段“精彩片断”。好在那次老师没拿我的孩子做例子。不过,别的孩子“给全班拖后腿”的问题,对我来说也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最后,老师宣布几个学生的家长留下来,其中就有我。只见那几位家长的脸色也都不太好看。老师指着名单开始“训话”,某某就是不踏实,从多少名降到多少名;某某实在不用心,已经排在第多少名……我想起在瑞典参观小学和中学的情景。小学的孩子是…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大概都看过《河东狮吼》这部片子吧,如果你们以为这是导演随意起的名字那就大错特错了,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个成语叫“河东狮子吼”。这“河东”实指柳姓,因为古代可以把居住地作为族姓的,如天水赵姓、太原王姓、河东柳姓。该成语是说,宋朝有个人姓陈这人好交朋友,又爱跟女的黏糊。他的老婆柳氏很凶,妒心也很大,陈一听老婆的声音就哆嗦。苏东坡写诗戏谑陈“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河东”指柳氏,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老婆厉害。考试没被录取,叫名落孙山。孙山是个读书人,虽然文章不算太好,…  相似文献   

6.
请别开生面     
有个故事。传说,王安石当主考官时曾审阅过一位考生的卷子,他发现卷子中有一句“明月当头叫,黄犬卧花心”,便断定此句不妥,理由是:朗朗明月,怎么能开口叫呢?小小花心,如何容得下黄犬?于是提笔改为“明月当头照,黄犬卧花阴”。自然,这个考生因此而名落孙山。过了一年,王安石去南方的潮州,才发现那里有一种小鸟叫“明月”,有一种小昆虫叫“黄犬”,这才后悔不迭,惊叹道:“错了!错了!是我错了!”那么,与此有关的读后感该写些什么呢?事实表明,大多数人都会由此引发出对“主观主义”的批判,即:“王安石主观片面过于武断”、“王安石自以为是胡乱表…  相似文献   

7.
开学初,我作为学习委员,列了一张学生座次表,仔细检查几遍,确信无误之后,把它工工整整地贴在讲台的正上方。一天,上英语课,老师叫同学到黑板前听写单词,她看了一下座次表后,大声叫道:“黄士丹”,同学们一听,面面相觑,最后都会意地笑起来。“怎么啦?”老师见状,忙询问,“是黄土丹,不是‘士’字。”同学们齐声答道。老师这才明白,不好意思地小声低咕:“我看这名单上是这样写的。”边说边把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孙山吗?他可不是一座山,他是古代的一个考生。有一年,孙山和邻居的儿子一同参加科考。考试成绩张榜公布后,邻居的儿子没有考中,孙山中了最后一名。孙山回到家,邻居问孙山他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便告诉邻居:他名落孙山之后。后来,人们常用名落孙山这个词表示考试没有通过或选拔时落选。  相似文献   

9.
“和”是个常用词,它有五个读音、五个词性,兼表多种意义。 1、hé是最常用的读音。“和”作为词素可以构成许多双音节词。如:和蔼、和睦、和好、和解、和暖、和谐、柔和、温和等等。“和”作名词。如数学用语,两数相加所得的数叫两数之和。“和”又指日本国。日本的民族服装叫“和服”。  相似文献   

10.
“哑女”张静是今年刚入学的一名新生,她瘦瘦的个子,扎着两个马尾辫,除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外,一点也看不出她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开学后第一次班会上,点名时叫到了张静,结果没有人应声,我习惯性地抬了一下头,看到一名女生静静地站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你怎么不应声呢?”我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她。“老师,她不会说话!”和她同桌的一名男生冲着我说。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药膏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匹叫素素的赛马。它长得很漂亮,很健壮。平日在训练场上,素素跑得飞快,可是一到比赛场上,它总是怯生生的,从没拿过奖牌。主人很不喜欢它。有一天,素素去比赛,又与奖牌无缘。主人很生气,恶狠狠地对它说:“明天的比赛,如果又是名落孙山,我就要把你卖掉!听到没有?”素素听了主人的话,非常  相似文献   

12.
古时士大夫阶层的人,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名”,一个叫“字”。《礼·檀弓》上有“幼名冠字”,“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说法,即男子幼年时,父亲为其正式命“名”,它不同于“乳名”的什么“虎子”,“三毛”“铁锁”……,而是堂堂正正的称号了。到了二十岁,就行“成人礼”(加冠的礼节),并加“字”,有了“字”,朋友间不再直呼其名,只能称其“字”了。  相似文献   

13.
构成格律诗诗律的四个要素:声、韵、对、节,前面已讲了三个,这里讲到最后一个了.节,就是节奏.诗的节奏有两种:一是按平仄音调来分的,叫表声节奏;一是按短语结构来分的,叫表意节奏.表声节奏,就是每一诗句由左到右两个字划为一个节奏,句末一节只有一个字.五言诗有三个节奏,如“风雪夜归人”.第一节称头节,第二节称腹节,第三节称脚节.七言诗分四个节奏,即在五言的头节上再加个“顶节”,如“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就是顶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说的“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空白”,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一、利用标点符号补白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如教到《泉水》一课最后一段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两个词,后面有六个小圆点,这叫‘省略号’,它告诉我们泉水还流过很多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15.
我刚接手八(1)班时,学生名字还叫不全,便请课代表按座位抄了一份名单。记得有一位同学叫“王志运”,可我总是叫他“王志远”。我觉得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志存高远”、“宁静致远”。我也喜欢“志远”这个词。  相似文献   

16.
1968年,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为首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运用智力测验的方法对18个教学班的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鉴定。而后心理学家们给这些学生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份名单,并声称“名单上的学生今后学业会有迅猛发展”。而事实上,名单上的学生完全是心理学家们随机选择而非依据智测结果提供的。8个月后,研究者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进行复测,发现那些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比没有列入名  相似文献   

17.
国庆节是一个国家庄重的纪念日,但国庆节的名称,各国不同。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叫“国庆节”或“国庆日”的,有中、法等近40个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的,有美、菲、缅等近60个国家;称“共和日”或“共和国日”的,有南斯拉夫、扎伊尔等10余个国家;叫“革命节”的,如前苏联、利比亚;叫“解放日”的,如罗  相似文献   

18.
热读信箱     
浙江读者唐辰问:这本杂志为什么叫“红A版”?是否还有“绿B版”“蓝B版”或“黄B版”之类的杂志?若有,它们的区别是什么?鸿伊姐姐回答:看来,你是个很善于推理的同学。你猜对了,我们确实办有“蓝B版”,那是专为高中的同学办的一本杂志。它同样是一本青少年的、大语文的、高品位的时尚刊物。它同样分了四个版块,分别叫“阅读世界”“写作世界”“知识世界”和“考试世界”。哦,对了,如果你是一位初三同学,到了后半年上高中时你就可以订阅高中生蓝B版了!它的邮发代号是82-719,你可以去当地邮局订阅,也可以直接向编辑部订阅。如…  相似文献   

19.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一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  相似文献   

20.
拟声词是指摹拟事物声音的词。有多音节拟声词、双音节拟声词和单音节拟声词,如“稀里哗啦”、“丁当”、“轰”等。单音节拟声词常常用叠音来拟声,叫叠音拟声词,它的重叠成分只拟音而不单独表义,几个相同的音节合起来摹拟一种声音,因而只是一个词,如“哗哗”、“当当”、“叽叽喳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