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2.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文中生动记叙了民间艺术家阿炳的艰难身世和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中的记叙无论是似水如银的月光、淙淙的流水……还是热爱、哀怨、激愤的人物复杂情怀都和《二泉  相似文献   

3.
[教学案例]《二泉映月》是苏教版教材国标本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充分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前些天,五年级的语老师跟我借阿炳的《二泉映月》(磁带),说是有一篇课和这首乐曲有关. 我特地复印了这篇课,大意是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中秋之夜,阿炳在二泉边赏月时,师傅告诉他,长大后能从泉水中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当阿炳历经人生磨难后,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很多声音.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听到的声音,终于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5.
刘婧 《辽宁教育》2006,(7):77-78,81
一、文本分析 《二泉映月》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二泉映月》丰富的内涵;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  相似文献   

7.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  相似文献   

8.
刘婧 《辽宁教育》2006,(8):77-79
一、文本分析   《二泉映月》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内涵丰富.   ……  相似文献   

9.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第1次听,感知乐曲内容背景:教学伊始片断实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一起欣赏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著名乐曲《二泉映月》,听的时候要用心,听听这首乐曲怎样?(播放音乐)师:欣赏以后你们感觉怎样?生:(齐)好听。师:你觉得好听在哪?生:乐曲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生:旋律富有变化。刚开…  相似文献   

10.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  相似文献   

11.
[案例背景] 音乐能激发情感,开启心智,陶冶心灵,塑造人格,音乐与文学本身密不可分.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生俱来的音乐才华,成就了《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课文《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阿炳创作的艰辛历程.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品味和享受语言美、人性美,我尝试把音乐纳入教学中,在课堂上适时地播放《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借助音乐渲染教学氛围,发挥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借助音乐引领学生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徐静 《辅导员》2013,(11):26-27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当读到"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时,"善思者"小宇高高举起了小手,疑惑地问道:"老师,课文中用的是  相似文献   

13.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细致地描述了民间艺术家阿炳的艰难身世和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阿炳杰出的艺术才华,以及他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不幸命运抗争的精神。本文语言精练、优美,感人至深,尤其是排比手法的运用,更使语言的表达铿锵有力、饱含深情、内涵丰富。在经过两次指导本文精华部分的教学后,我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14.
教材解读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以哀婉、深沉的文字记叙了民间艺术家阿炳创作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过程。课文集语文、音乐、美术、社会、思想教育于一体,文章以如泣如诉的二胡琴声感染人.以阿炳坎坷的生活经历、丰富的内心情感感动人.以惠山优美的月夜情怀吸引人,以生动流畅的语言文字打动人。  相似文献   

15.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阿炳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并没有磨灭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来到小时候曾经游历过的二泉,创作了《二泉映月》。盲人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命运的斗争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是课文表现的主题。把握乐曲的内涵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与难  相似文献   

16.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始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情感。阿炳通过他的这曲《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二胡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本文将根据《二泉映月》对阿炳、二胡进行讲述,结合《二泉映月》来用心聆听并揣摩阿炳与其二胡的独特而精湛技术。  相似文献   

17.
操作策略:把握学科特质,择取相宜路径案例1.这是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二泉映月》,本课前后6次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师:阿炳又是怎么挣钱度日的呢?请你们想象。(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相似文献   

18.
一、文本分析《二泉映月》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内涵丰富。王菘舟老师在教学中以景物为切入点,由景及人,由人及曲,把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分为四大版块,即:“发现一道风景,体验一段人生,感悟一片情怀,理解一首曲子。”这四部分环环相扣,自然相融,细节之处,更凸显出动人的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19.
王崇民 《成才之路》2010,(10):83-83
一、教学流程1.激情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二泉映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你们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们知道主人公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一个晚上创作出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吗?  相似文献   

20.
一、文本分析《二泉映月》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内涵丰富。王菘舟老师在教学中以景物为切入点,由景及人,由人及曲,把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分为四大版块,即:“发现一道风景,体验一段人生,感悟一片情怀,理解一首曲子。”这四部分环环相扣,自然相融,细节之处,更凸显出动人的教学魅力。二、细节赏析1、导读自然朴实教学片断:师:咱们要上的课叫《二泉映月》,其实我不说,你们也都知道,《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