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私法是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也是现代法律中最古老的法律学科之一.它对推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时代,它同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一道并称为国际法律体系的“三大主干法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公民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私人间的民商事往来也日趋频繁.因此,加强对国际私法及其未来走向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和日益紧迫了. 相似文献
2.
3.
国际私法中法律选择方法的最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传统的完全国家化的社会结构正在受到冲击和调整,国际私法中法津选择方法也须有一个新的发展,在国际民商事案件中,选择当事人意思自治、“直接适用的法”、现代商人法等,用以调整不同层次的利益关系,解决不同的利益冲突。国际私法中法律选择方法应是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之后,职业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呈现出如下走向职业教育倡导创新,走向先进性,实行终身教育;办学走向模式化;教育层次高移化;办学实体与主体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李思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55-56
中国电影怎样才能在全球化的浪尖上站得稳?怎样才能在强势的西方话语面前另辟蹊径,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时下电影业界都很关心的话题。本文从哈贝马斯的社会公共领域理论出发,力求通过对艺术与商业、民族与世界情感的普遍结合,找出属于中国电影的“第三条道路,”从而提出对中国电影未来走向的几点建议,同时揭示中国电影所承载的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未来发展的五大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行的政府主导型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引导高校改革发展与关注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因其存在着主体模式单一、专业性不强、形式主义严重等缺陷而广受社会批评。为克服现行评估制度的局限,更好发挥其职能,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有必要实现由院校评估到专业评估、政府评估到中介评估、统一评估到分类评估、外力评估到内力评估、关注评估到关注元评估等五大转向。 相似文献
7.
8.
本书作者继在全国第一个提出“第二课堂”观念,被教育界和全社会所广泛接受并付诸实践之后,再一次厚积薄发,以高度责任感前瞻中国教育,写就60余万字巨著《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吴文博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1,29(3):108-111
过度的奖牌意识,不利于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奥运对我国的社会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文化是社会灵魂理念"上的文明取向。体育应当最终回归民众。为此,我们要淡化奖牌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一流体育场馆的利用价值;发展全民体育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体育造福国民的思想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0.
徐伟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4):39-42
我国国际私法立法无论从各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历史发展来看。还是从我国目前国际私法立法的现状来看。不宜以一章或一编的形式规定在民法典里。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为我国制定国际私法法典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1.
国际私法中的自体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42-45
自体法理论是英国学者对国际私法的重大贡献。其与冲突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对自体法理论及学说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对我国法律适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直接适用的法”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直接适用的法”的性质和效力,各国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分歧。着重阐明了这些分歧,并采用“直接适用的法”支配国际民商事关系应属直接调整方法的学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几种观点的主要内容,从国际私法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国际私法的性质,得出国际私法最初是国内法,之后产生国际法性质的成分,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以国内法为主,随着实践的发展最终其国际法因素会越来越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国际国内立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规范与直接适用的法律规范、1975年国际法协会《威斯巴登决议》与1989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对外国公法规范作为准据法的确认,证明公法规范在国际私法立法中的地位;荷兰公司股票案与欧洲国家引用《欧洲人权公约》排除外国法的适用,证明公法规范在国际私法司法中的地位。文章从利益角度、法律选择角度、价值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私法的国际法和国内法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灿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34-36
目前学术界对国际私法的属性存在激烈论争,有国际法论、国内法论和二元论观点。确定国际私法兼具国际法和国内法性质,不仅有利于统一的国际私法的出现与完善,而且走出了传统误区,在国家主权和国际秩序之间最终找到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研究应注重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连斌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50-54
国际法研究缺乏实证使得国际法不像“法”,且影响其结论的可信性。中国国际法研究之所以缺乏实证,原因在于国际法体系不够完善、传统学术方法的影响及实践资信透明度不够。对于普通研究者而言,加强国际法的实证研究不妨从法条和案例的深度分析开始。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时代已经形成,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私法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也应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顺应国际趋势,加强成化立法,增强其灵活性和适当性,体现社会本位,以促进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贾舜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2):26-29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不同民事主体间的强弱地位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呼唤着法律突破抽象人格平等的局限,为弱者提供更有力的保护。这种思潮渗透到各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中,在原则、规则等各个方面均体现了对弱者的人文关怀。这里对各国国际私法保护弱者权益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对我国未来相关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毛颖善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8(4):53-55
文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直接适用的法”进行了深入的国际私法分析:明确了它与同样作为法律选择方法的冲突规范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了直接适用的法的性质和规范结构,并指出其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引起注意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红莲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3):62-64
国际商事仲裁的程序是广义的国际私法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网上国际商事仲裁又是仲裁领域的最新动向之一,对其从国际法视角的研究在国际私法与仲裁法中都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国际私法角度看仲裁地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意义和网上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缺失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对当今国际私法学界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和论述,以期寻求出更为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