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演进历程,即从心理取向到社会取向,再到多元化取向的转变。心理取向注重个体的心理认知因素,以个体的信息行为和信息需求为核心,强调个体的信息搜寻行为;社会取向将对个体的信息行为研究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多元化取向从认知、社会、组织和情境的复合视角看待信息行为,三种研究取向对人类的信息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角色理论与现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角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具有一定社会规范的法律个体及其行为模式,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彼此结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发生行为上的互动,社会角色可以说是社会互动中的个体及其在互动行为和相互关系中的规范要求,社会学研究社会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期望,角色实践,角色失调等内容,能够分析社会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帮助个人认识其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明确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权力 ,义务和规范,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现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角有助于认识现代社会中图书馆员的作用与地位,使图书馆工作者加强社会观念,更好地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表现都是一定心理势能转化的结果.不同的舆论表达可能是个体认知、态度,情感差异在公众"关心领域"的具象反映;较为一致的舆论表达则可能是群体心理和社会中存在的主流文化心理作用的结果.正常的社会人在产生行为之前是慎重的,正所谓"三思而后行",公众需要积累足够的认知以向相对稳定的态度转化,而态度一旦形成,很快就会成为人类评价系统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  相似文献   

4.
受众的从众心理与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女社会学家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认为: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的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可见,受众具有一种“天性”的从众心理,这是形成社会舆论和社会流行的心理机制。新闻媒介由于具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价值是人类实践的基础,也是人类实践追求的目标。从个人的行为到社会的发展。从人对现实利益的注重到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无不以价值和价值追求为基础。人的行为,无论是人类的个体行为还是群体行为,也无论是局部社会的整体行为还是全人类社会的整体行为,无不以价值和价值判断为前提。价值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管理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前提,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基于一定的价值指导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变态公敌     
变态是人的心理和行为失衡的非常规状态。现在的问题是,当一些变态者的个体悲剧演变成为社会悲剧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变态杀人者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他们的变态心理可能导致任何一类人成为他们的刀下之鬼,从这一意义上讲,他们是反社会的。所以说,与一般的刑事犯罪不同,变态杀人者是社会公敌。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角色指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在实现与这种地位相联的权力与义务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与态度的总模式。那么,角色意识则可概括为,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对自己所从事的特定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等的认识和理解。角色意识强,对自己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认识深刻,履行义务的效果就好。报纸编辑作为编辑角色群体有机组成部分,其角色意识的强弱与所编报纸质量的高低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报纸编辑整体的角色意识决定了这张报纸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价值是人类实践的基础,也是人类实践追求的目标。从个人的行为到社会的发展,从人对现实利益的注重到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无不以价值和价值追求为基础。人的行为,无论是人类的个体行为还是群体行为,也无论是局部社会的整体行为还是全人类社会的整体行为,无不以价值和价值判断为前提。价值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管理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前提,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基于一定的价值指导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於贤德 《新闻界》2007,(1):65-65
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节目,对人的心灵世界起到激励、滋润、调适及宣泄作用。这些心理作用不但可以对个体心理产生有益的影响,还能够优化社会心理,协调各种社会群体的情绪,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彭兰 《当代传播》2013,(2):13-16,33
Web2.0将普通个体在媒介活动和媒介空间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出来,每一个独立个体对信息传播及社会变迁的影响变得更为直接和显著,而个体受到的来自传播活动的影响也更为深远。本文讨论在Web2.0及未来技术推动下个体存在意义发生的一些关键变化。其一,自我的数据化将是新媒体时代个体的普遍行为,数据化是个体的自我痕迹的记录,也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表演,而个体数据化也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基础。其二,个体已经变成互联网上巨大的社会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社会网络中的关系成为影响网民行为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在两个方向上作用于个人:既可能放大个体的影响,又可能对个体施加更多的社会影响。其三,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新媒体平台中的传播中心。这样一种"个体中心"对传统大众传播机制的冲击是明显的。其四,人与终端的融合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终端成为人体的延伸,而人体也成为终端的延伸,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人肉终端",当人与终端日益融合时,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人体自身功能方面可能出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编辑创造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编辑创造心理障碍编辑工作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一般发生在编辑创造过程中,阻碍编辑创造思维正常发挥的心理障碍有: 1.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把个体由于受群体多数人的影响而改变其行为的现象称为从众,通俗地讲就是“随大流”。当个体不能准确地判断事物时,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但有时候虽然个体凭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人是社会的人,故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须的,也是人们确认自我、通过对话实现心灵相遇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讨论了人际传播的几种代表性理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社会交换理论、"镜中我"理论、"我-你"的人际传播理论。笔者认为,人际传播研究是最贴近人的生活和最为实用的一类研究,对它的需求,遍及随时遇到、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之中,因而也是最具人性和情趣,具有强烈心理色彩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承担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实现社会特定的要求与期望。社会赋予编辑特殊的角色,而编辑以自己的践行来规范、过滤文化的传播,作为对社会的回报。编辑践行是一种人的行为模式,它必须依赖有着一定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的人的行为去实现,而人总是有着特定的人格。也就是说,作为参与社会科学文化大厦建构的编辑,其人格的建构、完善至关重要。  一、编辑人格障碍的剖析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品格。它是个体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积淀形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的工作,从实质上来说,它包含采购、整理和流通、使用两大系统,中心是为了使图书资料更好、更多、更便利地转到读者手里。由此可见研究阅读行为和读者需求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阅读行为阅读行为作为人类诸行为中的一种,不仅有表现在整个人群文化发展水平方面的社会基础,也有表现在个体方面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所以,对阅读行为的客观的考察虽属必要。但是,做为图书馆工作所依赖的理论,仅仅从它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来论述是不够的,而必须具体地考察阅读行为对于图书馆读者工作有实际意义的那些特征。老者认为,图书馆学界研究读者行为的问题应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个体读者行为及其变化发展;其二探求支配或影响个体读者行为的诸因素,便于调节读者的行  相似文献   

15.
张韩慧 《新闻爱好者》2010,(11):155-156
文化,是一种由历史积淀下来,由公共社会系统所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部分互相依存,共同发挥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功能。在我们关于世界的话语和思考中,由文化产生的差异和认同是如此根深蒂固。它是人意识形态中的一个深层维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运行和人类的行为提供规范和框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制约着每一个寄生于当下文化语境中的个体的一切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记者的职业行为与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愈来愈多地发生冲突与矛盾。这是记者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的表现。记者的职业角色使其拥有了某些因为这种职业而附有的特殊的权力.同时记者的社会角色也反映出其在社会大系统中所附着的作为社会人的义务与责任。记者作为从事着具体的职业有着明确分工的个体的人,不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也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特别是在新闻采集过程中。应当以面对的具体情况为现实依据。以不违背社会良知。不侵害公民的生命权、隐私权为行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家庭档案”并不是以“私务”为界限,它与“私人档案”,“人物档案”,“名人档案”是不同的概念,它是以档案观念和行为方式作用于“家庭件、。家庭档案不公主是社会历史和化的重要载体,而且符合管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法制社会法律证据意识的觉醒,符合社会学家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由于对家庭这一社会基层组织的参透和家庭对个体的直接熏陶,家庭档案对现代明意识有着十分有效的滋养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题策划不是编辑的个体行为,也不仅是一个出版社内部的封闭行为.选题创意来自于广泛的社会资源,而资源是需要收集、选择和整合的.选题策划实际上是编辑、出版者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运作,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袁媛 《记者摇篮》2012,(5):26-27
舆情:群情;民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所谓新闻舆情就是新闻媒体作为中间个体,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以及作为主观个体对此产生反应的综合分析及相应报道。  相似文献   

20.
关于智慧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智慧是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获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