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学记》《论语》《孟子》等先秦典籍中描述了许多关于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理论,包括教师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技巧、教学的态度等等。关于教师教学的这些论述不仅在当时对管理国家、教化民众起到一定作用,而且对于当代教育及当代教师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真人孔子     
何伟俊 《阅读》2023,(31):49-50
<正>从《论语》的文本中,我们可以体验到真实的《论语》。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孔子就住在真实的《论语》之中,是一位活生生的人品高雅、思想崇高的真人,其为人既不固执也不虚伪,权变而真诚:率性、率直、率真。《论语》语言简洁,但很多章节都可以读出孔子为人处世的生动故事。日本著名汉字学家白川静读《论语》,读出了“活着的”孔子。他说:“我们在阅读《论语》时,不仅能想象到孔子的音容笑貌,也能捕捉到那不灭的精神。孔子唯有在《论语》里是活着的。”  相似文献   

3.
于丹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解读《论语》,其特点是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论语》中的大道理,并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于丹的解读方式推动了《论语》的大众化与时代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较少,《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一书弥补了此缺憾。此书的特色在于从学术的层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诠释方式的发展与演变予以全方面、多角度地论述,注意吸收学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讨《论语》在政治、教育、社会风尚与宗教方面发生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对《论语》和《孟子》中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二者的异同。指出从《论语》到《孟子》,名词性称谓的意义和用法都有所发展,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认为《孟子》时代的称谓礼仪已经发展得比《论语》时代更为严格,更多限制。  相似文献   

6.
《诗经》、《论语》等上古文献中都存在不少重叠词,这些重叠词的研究在汉语词汇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论语》重叠词的数量进行了统计,指出了其构成形式,分析了这些重叠词的特殊表意功能,并对《论语》重叠词远比《诗经》重叠词少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于《论语》的源语文本为中国古代文言文,要对《论语》进行语际翻译,语内翻译是基础和前提。从生态翻译学的译评标准——"整合适应选择度"的评价和测定出发,以三个主要指标——译者素质、多维度转换程度和读者反馈,试评吴国珍《论语》译本的语内和语际翻译模式,并提出对生态翻译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孟子》中论述的“仁”、君臣之道及培养君子的人格精神的三个方面与《论语》进行比较,提出《孟子》有着比《论语》更进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杨逢彬的《论语新注新译》是阐释与研究《论语》时大胆采用新方法的集大成者.这部《论语新注新译》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一个时代或者一部著作的语用习惯为突破点,以更多的实证找到相关阐释的新证据.杨逢彬从传统的文献学、训诂学、历史学等入手,同时开创性地把现代语言学的大数据统计方法全面引入《论语》阐释和研究,尤其用于解决颇具争议的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代表,《论语》是国内外学者英译最多的典籍之一,在众多英译本中,蔡志忠的中英版《论语》漫画最为畅销.其原因在于蔡志忠以漫画形式将其中深奥的哲理明了化,即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诠释儒家思想.借助雅各布森的符际翻译理论,指出蔡志忠《论语》漫画中的图像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可以成为解释中国典籍外译的手段,从而引导我们对《论语》跨文化传播的多维度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论语·侍侍章》的个例教学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破解了蕴蓄其中的启发的艺术,激 励的艺术和评价的艺术,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2.
历来《论语》的注家极多。由于注者的思想观点不同,加之《论语》言词过于简略,所以释词析理多所分歧,这里,仅就《论语》的第一篇第一章试作辨析。(一)词句内容辨一、辨“习”一般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把“学而时习之”的“习”解释为“复习”、“温习”、“诵习”等,译为“学了又经常复习它”。这是不完全符合原意的。“习”在《论语》全书中共用三次:  相似文献   

13.
现存的王肃《论语》注与郑玄《论语》注,其差异主要是表现在两个学术层面上:第一,知识层面上,因为经文文本文义的模糊不清或经文的断句分歧、字词训解不同,从而造成了郑玄和王肃对同一经文理解的不同,不是王肃故意与郑玄注对立,属于正常的学术争鸣。第二,学理层面上:“王学”反对“郑学”注经时掺杂谶纬,王肃《论语》注既较郑注更为简约、理性,少有谶纬说经,而其少部分又注重义理发挥。郑玄《论语》注和王肃《论语》注的上述差异,远不能反映郑(玄)学、王(肃)学之争,尤其是两者在今古文经学的纷争。仅就此而言,当前学术界似有夸大郑王之争之嫌!  相似文献   

14.
将《论语》中的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学习与实践、人生观教育、个人修养、人际交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科学的路径和现实可能性。《论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发挥大学教师的示范作用,对《论语》思想进行批判性地吸收,推动学生将儒家文化应用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政坛,大致可分为,魏晋南朝与北朝后期的禅代政治;十六国至北朝前期的胡主汉臣的"联盟政治"。前者出于其政治需要对《论语》特定篇章的某些文句进行化引和对《论语》道德伦理观念及其思想范畴(礼让)进行征引与利用、歪曲;而后者对儒家经传尤其是《论语》的引用,则相对全面、真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晚清常州公羊学派的兴起,诸儒逐渐开始舒缓汉宋之防,汉学的自我更新亦随之兴起。经学研究内部出现了一股以《公羊》解《论语》的热潮,尤以辑录何休《论语注训》为盛。其中,刘逢禄的《论语述何》被后人批评为师心自用,而有“郢书燕说”之讥;相比之下,刘恭冕的《论语注训》,或兢兢于辑录,或引申其说,间裁断于己,而又论证严谨,令人信服。刘氏以朴实的乾嘉学风为根基,去认同今文家的素王大义,故而产生一种事与理的融通,在晚清群经公羊化学潮中独树一帜,并对后学产生一定影响,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7.
《论语》语言简洁凝炼,影响深远。从孔子师徒的言论看,具有明显尚“简”特点,议论说理扼要,言辞干脆利落;从《论语》记录者记“言”记“行”上看,绝无节外生枝,用笔极简;从全书用词造句上看,其词精炼,句子短促,节奏明快。《论语》的语言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具有极强生命力的词句至今流淌在人们的口中和笔端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论语》价值观,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论语》的价值观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应与发展、规划人生、付诸行动等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今人注释古籍,由于看到的参考材料较多,能够择善而从,所以一般胜过前人.但是也有前人说解不误,今人另作新解,反而龃龉难通的.如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现在最通行的《论语》新注本,注释比较精审,译文比较通达,为广大文史教学工作者和一般读者所欢迎.但是也有对前人研究的成果取舍不当,因而译注不够精审的地方.如译注“以杖荷蓧”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20.
选自《论语·先进》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是《论语》里难得的长篇,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一幅古圣先贤言志的生动图画,在语录体的《论语》里算得是独具学特色的一章了。而曾皙“春风沂水”的情怀和孔子“吾与点也”的“喟然之叹”,引得后世评论家们猜想不断,并为此而津津乐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