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钓高眼鲽     
高眼鲽,学名Cleisthenes herzensteini。俗称高眼、长脖、片口、比目、地鱼、扁鱼、大高眼。这种鱼属鱼纲,鲽科,比目鱼类。一般体侧扁,不对称,两只眼睛都生长在鱼体右侧。口前位,下颌稍有突出,前鳃盖骨边缘通常游离。有眼的一侧呈暗褐色,大都与海底泥沙颜色协调一致;无眼的一侧呈浅白色,这与它经常埋藏在泥沙中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海鱼大观     
《钓鱼》2006,(24)
钝吻黄盖鲽(蝶科) Pseudpoleuronectes yokohamae地方名:黄盖、沙板、小嘴、田鸡鱼、扁鱼、冷水板、小高眼、沙盖。形态特征:体呈卵圆形,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重200~400克。头小,口小,两侧口裂不等长。两眼小,均长在头右侧。有眼一侧为背面,呈深褐色,被栉鳞,有不规则的斑点:无眼一侧为腹面,呈白色,被圆鳞。有眼侧上下颌无牙或仅下颌有~2个牙;无眼侧上颌9~13个牙,下颌12~15个牙。背鳍由眼部直至尾柄前端;腹鳍由胸鳍后部延续至尾柄前端;尾鳍  相似文献   

3.
秋钓偏口鱼     
赵英祥 《中国钓鱼》2003,(10):15-15
偏口鱼,地方名,学名鲽鱼。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右侧。口前位,下颌多少突出。有眼的一侧暗褐色,无眼的一侧白色。种类繁多,主产于温带及寒带,我国沿海均产,北方较多。常见的有木叶鲽、星鲽和高眼鲽等。主要栖息在海底沟渠边的沙滩处。以小鱼小虾和海底软体动物、腔肠动物等为食。春夏季节海边个体较小,冬天会游入深海越冬,秋季是海岸垂钓偏口鱼的最佳季节。 垂钓偏口鱼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蒋俭诚 《钓鱼》2005,(5):28-28
鲃鱼学名中华倒刺鲃,俗称洋筒根、洋草鱼。体长而侧扁,头稍尖。眼居头部中前,侧上位,眼间头背圆孤形。吻端圆钝,吻较长,口下位,口裂圆孤形,有触须两对,吻须长度等于或大干眼径,颌又较吻须粗长。鳞片较大,侧线明显,粘液多如河鲶。背部灰白,各鳍为灰黑色,特征明显,喜洁净流水和溶氧充足的环境,故无法养殖。鲃鱼食性较杂,荤素兼食,其肉质特别鲜美,尤以其鳞为最佳,是众多野钓爱好者爱钓的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黔仁 《围棋天地》2001,(5):39-39
我国明、清围棋数子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有还“棋块头”的规定,即终局时活棋块多的一方面向少的一方还子,多一块还一子,以此类推。据已故棋史家赵之云先生考证。此法源于唐、宋围棋的“填空法”。唐、宋“填空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白双方活棋的基本“空位”(俗称两眼)均不算“地”。赵先生亦认为,现今日本的“数目法”脱胎于我国唐、宋的“填空法”。(请参考赵先生“中国围棋胜负计算法及其演变”载《围棋天地》1999年2、3、4期)  相似文献   

6.
中上层鱼类:蓝点马纹(鱿鱼)妒鱼(寨花、妒子)始鱼(刺巴)纲鱼(铜罗)绍鱼(白眼梭)梭鱼(红眼梭)绒鱼(大棒)鱿鱼(白鳌子)绿鳍马面豚(皮匠鱼)海卿(令吉)银绍(镜鱼)黑鳃梅童(大头宝)底层鱼类:鲜鱼(牙片)高眼蝶(鼓眼)尖吻黄盖蝶(小嘴)圆斑星蝶(花瓶)石鲜(石疆子)星康吉鳗(鳝鱼)孔鳍(劳板鱼) 绿鞍棘(先生) 鞍缭(娇巴) 宽体舌蹋(牛舌头) 蛹鱼(辫子鱼) 炙虎鱼(胖头) 低层鱼类: 真绸(红加吉) 黑绸(海纷) 许氏平灿(黑鱼) 褐曹灿(海蝎子) 六线鱼(黄鱼) 遂尉鱼(猴头) 暗纹东方豚(廷巴) 鳍鱼(大头鱼) 绿鳍鱼(红头鱼) 多鳞鳝(香梭) 中大型凶猛鱼类: 生鱼(哈…  相似文献   

7.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6,(18):12-13
青鱼的生活习性:青鱼俗称青鲩、黑鲩、乌青或螺蛳青等。鲤科。雅罗鱼亚科中的大型鱼类。位居“四大家鱼”之首。青鱼体型呈长圆筒状,头部稍平宽,吻较尖,无须。尾侧扁;背部及体侧上半段呈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皆为灰黑色。鳃耙稀且短,喉部咽齿坚硬,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厚螺、蚌等贝类食物轧碎后。吐出口外。再挑拣螺、蚌肉吞食。  相似文献   

8.
一、中华鲟。是暖温性中国特有大型潮河性珍稀鱼类,俗称鲟鱼、鳇鱼、大腊子、黄鲟、着甲。体长筒状,呈梭形,前粗后细,腹部较平,头大而宽,吻长而尖,呈长三角形,吻端稍向上翘。身披五行骨板,尾鳍歪形,上大下小。骨板为青灰色,皮色为黄白色,腹部乳白色,以底栖型的水生动物为食。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自金沙江以下至长江口,中华鲟成鱼每年4-6月由海入江进行生殖洄游,9-11月进入长江三峡库区,产卵后遂回归大海。 中华鲟为白垩纪残留下来的孑遗种类,素有“活化石”之称,为我国特有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  相似文献   

9.
庞在虎 《钓鱼》2005,(22):43-43
生活习性和分部地区 赤眼鳟,俗称红眼鳟、赤眼鲮、红眼鱼、红眼睁子、野草鱼、红眼草鱼、红眼马郎、马浪等。它体长腹圆,呈长筒形,一般体长相当于体高的五倍的长度左右。身体的色彩、背部和两侧呈深灰色,腹部为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为深灰色,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眼睛的大小属中等,近吻端的上方有一显著的红斑,因而俗名称红眼鳟。又由于形态似草鱼状,故俗名亦称野草鱼,最大个体3千克。  相似文献   

10.
李哲 《钓鱼》2006,(19):34-34
鲃鱼全称中华倒刺鲃鱼。俗称洋草鱼。体长而侧扁,体长为体高的3,3~4.5倍,头稍尖。眼居头部中前。侧上位,眼间头背圆形。吻端圆钝,吻较长。口下位,口裂圆孤形。中华倒刺鲃有须2对,体侧大部分鳞片的基部有一黑斑,偶鳍及臀鳍鲜红色。喜生活在急流清澈的中下层。一般个体在1千克大小。最大的可达5—10千克.在我国云南沅江及西江上游产量较大。中华倒刺鲃为杂食性鱼类,产于长江上游。喜洁净流水和溶氧充足的环境,故无法养殖。鲃鱼食性较杂。荤素兼顾,以水生昆虫及幼虫为主要食物.也吃植物碎片及丝状藻类等。4龄性成熟,生长速度较快.在新安江最大个体可达6千克,分布广.浙闽、两广、云南、湖南等地均产。体厚肉肥,味鲜嫩。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其肉质特别鲜美,尤以其鳞为最佳,是众多钓鱼爱好者爱钓的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钓鱼》杂志第2期“钓友之家”栏目刊登了《你认识它吗,它姓甚名谁》一文,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文中所提及的那尾“怪鱼”学名叫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属鲈形目,刺鳅亚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纳锥,石锥,粗麻割,辣椒鱼,刀枪鱼。英文名:Large spinyeel。此鱼体细长,前部稍侧扁,尾部扁薄。头长而尖,前端有1尖长的吻突。口下位,口裂浅,几成三角形,口角止于后鼻孔下方。上下颌均具绒毛状齿带;眼位于头的前部,被皮膜所覆盖。眼下斜前方有1尖端向后的小刺,埋于皮内。前鳃盖骨后缘一般具3枚短棘。体鳞甚细,侧线完全。背鳍基长,前部由35…  相似文献   

12.
鳡鱼     
王长工 《钓鱼》2013,(16):13-13
鳡鱼,也称"竿鱼""黄鲶",俗称"水老虎""大口鳡"。淡水可钓鱼种之一,鲤科。体细长,稍侧扁,腹圆。头长,前端尖。吻长,强而有力。口大,眼小,鳞小,尾鳍深叉形,体色微黄,腹部银白,背、尾鳍青灰色。鳡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肉食性,以追捕其他鱼类为食。性凶猛,生长快,个体大者可达50千克  相似文献   

13.
赤眼鳟     
王长工 《钓鱼》2014,(9):15-15
赤眼鳟俗称“红眼鱼”“野草鱼”。淡水可钓鱼种之一,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体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成鱼长约30厘米,重500克左右。银灰色,鳞片后缘具一小黑斑,眼上缘为红色,故而得名“红眼色”。头平扁,吻钝,须细短,一般为两对。鳍无硬刺,尾鳍叉形。外形有点类似草鱼,故又名“野草仇”。  相似文献   

14.
赵英  刘颖 《中国钓鱼》2020,(3):36-39
11月份后,随着大面积冷空气的不断入侵,气温与水温不断下降,近海岸可钓鱼种越来越少,起初还有少数鱼卢鱼、海鲫、虾虎鱼上钩,最后白天可钓之鱼仅剩解鱼一种鲫鱼,体形侧扁,两眼都在身体的左侧,有眼的一侧灰褐色或深褐色,无眼的一侧白色,常见的有牙鱼平、班鱼平等。我地近海盛产班鲫,牙鲫数量较少,主要靠海边人工养殖班鲫的最大特点是耐低温,在冰冷刺骨的近岸浅水中仍能较好地生存,是严冬近海白天岸钓的唯一鱼种(夜间可钓虾虎鱼)。  相似文献   

15.
妙钓高眼鲽     
海猫  张勇 《垂钓》2001,(11):48-50
高眼鲽中钩后有一“习性”——先将身体反弓,极力后摆。以形成前阻水流,通过身畔水流的变化,而增加钓手收线的阻力。  相似文献   

16.
鳡鱼体硕性凶,鳞却细小,眼亦细稍鼓,体侧扁而长,腹白背深灰,嘴长尖而大,脸颊及各鳍浅黄色。生长迅速,为大型鱼类,大的有一百多斤一条,常见的一条有数十斤重,活动在水中上层,游速快,掠食迅猛、凶残,专捕食鱼类,有“水老虎”之称,是鱼类大害,宜提倡钓它。本文谈谈水库冬钓鳡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柳明 《钓鱼》2008,(2):52-53
简介 比目鱼是两只眼睛长在一边的奇鱼,被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故名比目鱼。它是海水鱼中的一大类,包括有鲆科、鲽科、鳎科的鱼类。鲆科中常见的有牙鲆、斑鲆、花鲆等:鲽科中常见的有高眼鲽、石鲽、木叶鲽、油鲽等;鳎科中常见的有舌鳎。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  相似文献   

18.
海鱼大观     
《钓鱼》2006,(9)
鲈鱼(鳍科)Lateolabraxjaponicus地方名:鲈鱼、花鲈、鲈板、花寨、鲈子、大板、中板。形态特征:鱼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问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胯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背鳍两个稍分离,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  相似文献   

19.
李峰 《围棋天地》2010,(9):97-99
问题的提 出有公气的对杀中,公气的归属显得极为重要,只有知道公气是属于双方还是属于某一方时,才能精确地计算出对杀双方的气数。而公气的归属,历来是一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围棋教材只会讲到“双方无眼或同眼位对杀时,公气是属于双方的;一方有眼一方无眼对杀时,公气是属于有眼方的;大眼和小眼对杀时,公气是属于大眼方的”,  相似文献   

20.
夜钓金线鱼     
金线鱼,又称“深水金线鱼”,体披薄弱栉鳞,吻钝尖,眼较大,眶前骨窄,为眼径1/3,体侧有二条黄色纵带,腹部有一黄带从下颌延至尾柄下缘,尾鳍上叶延长呈丝状。金线鱼属暖水性底层鱼类,喜群居群出,常栖息于水深30~100米的泥沙质底海域,体长20~35厘米,体重在100~500克不等,分布于太平洋西岸热带和亚热带,我国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尤以南海较多。曾听当地渔民朋友说,金线鱼白天一般较少进食难中钩,故我在周末晚上常跟着渔船出海垂钓,感受那份与昼不同的渔光闪烁的夜钓乐趣,并积累了一点粗浅体会,供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