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土地的誓言》的时候,我正津津有味地和学生一起赏析第二自然段“怀念故乡”的精彩部分。我们朗读,我们比较,我们琢磨细节,我们想象点评,教室里的气氛很是温暖而热烈。突然,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生:老师,你看这个句子,“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埋葬”这个词语给我感觉不对。师:哦,能具体说说你的感觉吗?生:反正就是觉得不美。师:这个感觉很重要。因为从刚才大家的分析来看,这整段文字都是很愉悦美丽的。如果有了不美的感觉,我们可一定要…  相似文献   

2.
一、欣赏1.欣赏好题目。师:平时看报吗?你喜欢看什么版面?生:挑有兴趣的看一下。师;通过什么来判断有兴趣?生:题目。生:作者。师:对,我看报刊,看到认识的人的文章,一定要看。不认识的,就看标题。标题很重要。报纸上,别人读不读你的文章,标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记住,给文章取一个好标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写作能力。我很喜欢《老许》这个题目。(幻灯出示,学生朗读,下同。)  相似文献   

3.
(一)师:大家齐读诗题。(生读)注意“吟”这个生字不是后鼻音,再读。(生再读)咱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生: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生:日)这“日”表示的就是——(生:太阳)那你从这个字的构成上看,能看出“暮”字是什么意思吗?生:“暮”字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师:太阳落山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们还能知道什么?生:从这个诗题里,我不但知道了时间,还知道了作者是在江边作的诗。师:也就是知道了地点。还有吗?生:我还知道是快到傍晚的时候作者在江边吟诗。师:也就是说你知道“吟”在这里就是“吟…  相似文献   

4.
张海峰  刘健 《湖南教育》2005,(13):38-39
一、拓展延伸《少年闰土》课堂结语实录师“:我”和闰土虽然才相处一个月,却情同手足,难分难舍。他们相约一定要再见面,可这一别就是30年,30年后的闰土会是什么样呢?生:他一定身体强壮,身材魁梧。生:他会是个面带笑容、成熟的男人。师“:我”和中年闰土见面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他们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生:他们会热情地互相问好,回忆少年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师:30年后的“我”回到故乡,终于和老朋友重逢了,那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读读这段文章。(分发《故乡》中“我”回故乡再次与闰土见面的那一段,学生自由默读)师:他们此次见面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正>一、认识“八角楼”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楼),你家住在几楼?(生答略)师:古时候,能称为“楼”的,往往是指有多层的房子。这个“楼”字你能组词吗?生:高楼大厦。生:楼房。师:文章的题目是《八角楼上》,第1自然段两次出现了“八角楼”,我们来读一读。(出示)  相似文献   

6.
一、欣赏 1.欣赏好题目. 师:同学们,平时看报,你们喜欢看什么文章? 生:有兴趣的. 师:以什么来判断"有兴趣"? 生:标题. 生:作者. 师:对,一看作者,二看标题.标题很重要,给作文取一个好标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 荔枝》 一课教学片断 师:“而今,荔枝依旧年年 红。”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用心 去体会,你们能从这句话中感受 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 生小声地自由读课文 # 师:谁愿意谈谈自己的感受, 并与大家分享!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 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怀念。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依旧”这个词语 中感受到的。每年荔枝成熟上市 时,看到荔枝,作者就会想起母 亲,这是一种怀念的情感。 师:抓住重点词来体会文章 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题目)生:老师,我想给编辑叔叔、阿姨提个建议——这个题目太长了,读起来有点拗口,是不是可以把“必须”这个词去掉?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课题中的“必须”能去掉吗?注意联系课文内容讲出自己的理由。(生自学,合作探究,师巡视,相机点拨)生:课文里说:“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是爸爸对汤姆说的话,如果去掉“必须”,题目前后就不能加引号了。师:说得对。但可以把爸爸说的话改成这样呀:“你把这条鱼放掉!”生:不好!“必须”,有一定得这样做的意思。去掉“必须”,命令的语气就…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流程】一、梳理“文中月”1.第一个挑战:读题目,品月味。师:同学们,这一课预习过了吗?我现在来考考你。第一个挑战:读一读题目。生:月是故乡明。师:这个题目出自一句诗,既然是句诗,就要读出一点诗的味道。再读一遍。(生读)师:这个题目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季羡林先生借用这一句诗,透过天上的明月,写了这篇散文。我们再来读读这个题目,看看你的嘴巴里有什么味道。  相似文献   

10.
<正>一、聚焦题眼,理解“大”之意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开国大典》。师:学习课文从题目开始,题目中的哪个字特别吸引你的目光?说说为什么。生:“大”字特别吸引我,因为它能让我想到盛大隆重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上作文课,写作的题目是“老师”。喜欢写这个题目吗?生:(勉强地)喜欢。师:假的。怕我难过,故意说喜欢,其实不喜欢。(生笑)是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写了多少次老师,写了多少个老师呀!没什么好写的了。——我这话是不是说到你们心眼儿里去了?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导入朴实,整体感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儿来学习朱自清先生触景生情的散文佳作——《匆匆》。看老师写课题。“匆”是“勿”加点,千万不要因为急急忙忙,把这个点给忘记了。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师:平时,咱们可以说什么匆匆啊?生:脚步匆匆、时间匆匆、行色匆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师:这么多的匆匆,它用在时间上,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地流逝。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 师:在刚才自读课文时,你们认识了哪些字?我们来和它们交朋友吧! (教师出示题目中的“美丽虹”三个生字) 师:这三个字中,你最早会认的是哪个? 生1:我最先认识的是“美”,我是在看课外书时认识的。 生2:我在很早以前就认识了  相似文献   

14.
一、整体把握情感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先别坐下,我们一起站着恭恭敬敬地读一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我的母亲. (师生读题目.) 师:经过预习,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对于文中“我的母亲”有什么了解? 生(杂):慈爱、勤劳、平凡、可爱、能干、很早就去世.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关照整体,读故事师:今天,盛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个民间故事,题目叫作——生:(齐答)文成公主进藏。师:这个故事,我不说什么,同学们先自己快速地读,读完之后,你要梳理一下:题目说文成公主进藏,那从课文的哪里到哪里写的是文成公主进藏的经过呢?带着这个问题先读,读完后再梳理信息。打开书,快速地读这个故事,开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师:好,我看同学们读得都差不多了。这个故事读下来,故事的内容读得懂吗?  相似文献   

16.
严杏  米仁顺 《湖南教育》2002,(21):47-49
(播放课件,教师配合课件深情地吟诵: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师:看到了吗?这个美丽的星球就是……生:地球。(师板书:地球)评析用美丽的课件导入,配以一首同样美丽的谜语诗,由教师娓娓吟来,一开始就给学生一种美的冲击,为后面理解、感受地球的美作了很好的形象铺垫。师:地球我们还把它比做什么?生:故乡、家园、摇篮。师:哦!我听到更多的同学在叫“母亲”、“妈妈”,多亲切的称呼呀!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一篇有关地球的课文。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告诉大…  相似文献   

17.
故乡的茶林     
我六岁时,举家迁入场镇。如今算来,离开故乡已有七个年头了。若要问我最怀念故乡的是什么,我轻轻地闭上眼睛,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那一片片幽绿的茶树林。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茶林是那么的秀丽温馨,如同一个美丽的梦。  相似文献   

18.
一、回忆旧知,整体感知 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春华秋实的过程中,种子怎样实现自己的梦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诗歌—— 生:《种子的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哪些小节在描写种子的梦呢? 生:3至8小节. 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种子的梦是什么呢?(ppt:种子的梦是——,是——,是——,还是——.) 生:通过昨天的学习,我知道了种子的梦是长出绿油油的叶子,是开出鲜艳的花朵,是结满累累的果实,还是相信明年会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9.
一、巧用数字,导入新课 (屏显“12”.) 师: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数字“12”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是您的上课序号. (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呀!因为这个号码,我们现在相遇在了一起.其实,这个号码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停顿,制造神秘感.) 师: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12次出现了课文的题目——“狼”. (师板书“狼”.) 师:这篇《狼》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吗?  相似文献   

20.
师:刚才大家浏览了课文,谁能说说题目中的“飞”说明了什么?生;:“飞”说明了红军夺桥速度很快。生。:“飞”说明了红军夺桥时间很短。师:说得很好,课文写夺取沪定桥的经过是从两方面着手的:“飞”——“抢时间”,“夺”——“攻天险”。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沪定桥?最后结果怎样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文结构层次。)师: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找出分别写“飞”和“夺”的段落。(学生依板书迅速找出。)师:(放灯片,出示题目)红军为什么要抢时间攻夺沪定桥?生;:因为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沪定桥,只剩24小时了,而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