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票据的无因性是票据的一个基本属性。票据的无因性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在的无因性,另一种就是外在的无因性。我国票据法应该明确确定票据的无因性,以使票据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美国大法官吉普森将票据生动地比作"轻装上阵的信使"。票据无因性是现代票据研究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票据流通性的灵魂之所在。从票据无因性的内在含义、立法的缘由、相对性讨论等方面入手,结合我国《票据法》对票据无因性原则的态度,分析了立法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票据的无因性作为促进票据流通的多项法律制度之一是票据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如何理解票据无因性的效力,以正确的运用该项原则来指导我国司法实践活动,亟待进一步思考和澄清。  相似文献   

4.
票据关系脱离票据基础关系而"存活"是票据法得以建立的基础。票据关系的无因性和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密切相关,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制约前者。票据无因性的价值诉求在于增强票据的流通性和交易的便捷性、安全性。我国票据法应当坚守票据的无因性原则,并在立法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完善的基本思路是:立法宗旨应予重构;部分规定应予调整和补充;法律责任应予健全,并做到与其他法律责任特别是公法责任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5.
在票据纠纷中,当票据债务人以票据的基础关系存在瑕疵为由来拒绝履行票据义务,票据债权人往往利用票据的无因性作为自己行使票据权利的盾牌。根据我国票据法的有关规定,票据行为一旦成立后,其成立的基础关系是否存在、是否合法,均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此谓票据的无因性。但是,票据的无因性不是绝对的,在票据的基础关系当事人与票据关系当事人重合时,票据关系受票据的基础关系影响,以方便解决当事人间的权利纠纷。本文从一起票据纠纷案例中,通过分析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发现票据债权人与票据债务人同为票据的基础关系当事人,但票据债权人企图利用票据的无因性来割裂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逃避因票据基础关系带有瑕疵而导致实现其票据权利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哲学视角探讨了物权行为概念、独立性和无因性问题。作者从概念界定的主体价值倾向性入手,深入分析了从内在结构视角界定物权行为概念的意思表示说和意思表示与形式结合说,提出债权行为主义变动模式、物权行为意思主义变动模式和物权行为形式主义变动模式。文章认为物权行为之“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别,物权行为是否有因是一个立法政策选择问题,立法者可在內在有因,外在有因;内在无因,外在无因;內在有因,外在无因;内在无因,外在有因的各种结合形态中基于价值衡量,而予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秀卿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1):30-31,41
票据无因性是承载现代票据制度的基础,是票据法的生命力所在。但是在认识到票据无因性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票据无因性并非是绝对的,也有其效力所不及的周延范围。因此,在票据法律制度中形成票据行为无因性规则的相对化理论,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无权处分,即没有法律上的处分权而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如出卖、出租他人之物、以他人财产设定抵押等.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行为人实施处分行为时与他人订立了合同,此种合同即我们所说的无权处分合同.[1]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对无权处分行为作了规定,但该法条不够完善.理论界对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素有争议.传统观点以“效力待定说”为通说,即无权处分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合同签订后,在权利人追认和处分人事后取得权利的情况下合同有效;权利人拒绝追认和处分人事后来取得权利的情况下是无效的.[2]然而,随着《物权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出台,传统的“效力待定说”显然已不能适应司法理论的新发展.本文拟从一个案例说起,就传统观点所存在的问题及司法理论的新发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抑或实务领域对无权处分行为效力的评价一直颇有争议。认定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应以处分行为的界定为前提,而物权变动模式的不同又决定了处分行为性质的不同。我国采取债权形式主义,因而处分行为应指以变动物权为合意的债权行为,该行为并不直接导致物权的变动。为保护交易安全,体现无权处分行为与权利瑕疵担保、善意取得制度的结合,应认定无权处分行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票据权利不是一种天然存在性质的权利,是为实现票据的市场功能、并通过一定立法思路而设计的一种票据功能载体,不同的票据权利设计都是不同市场环境的产物。本文试从解析票据权利的“一体二用”结构着手,从票据权力结构二重性的法定原因及目的、二重性结构内部逻辑关系等相关角度,论述了票据权利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因性是一个市场环境的度量指标,在我们市场信用相对缺失的环境下,无因性必然受到限制,具体表现在票据权利取得行为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各国票据法都将票据无因性奉为票据法的真理。我国尽管前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整票据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但对票据无因性原则却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本文将选择以不同法律制度为背景的德国、英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以下简称台湾)以及我国现有的票据法为对象,对票据无因性理论与交易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票据无因性原则,是现代票据法的基础原则,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信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票据的适用越来越广泛,在制定完善满足迅猛发展票据市场的需要的票据法过程中,借鉴他国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适用我国客观实际的票据法基本原则,理顺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之间的关系,加速票据流通,对于促进经济贸易交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合同法将无权处分合同确认为效力待定的合同,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外在矛盾必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无权处分涉及到原所有权人、无权处分人以及第三人的三方法律关系,特别是在原所有权人与第三人的利益之间,法律应该站在哪一边,如何协调他们的矛盾与冲突,是法律应予以关注的焦点。善意取得制度在理论上存在矛盾,在审判实践中常陷于两难困惑。在对因无权处分所涉及的第三人进行保护之时,我国物权立法宜采用以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为基础以善意取得原则为补充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债权让与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在加快债的流转,实现财富最大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票据债权的让与,其无因性原则已为世界各国的票据立法所认可。票据债权的让与之所以具有无因性,表面上看是便于票据流通立法上的技术处理,但在票据无因化流通背后,是物权法上权利外观理论的支撑,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础是私法学上的信赖思想。  相似文献   

16.
票据以其便捷的流通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商品的流通,故此而被冠以"商品交易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票据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乃是因为票据无因性之使然。如何理解票据无因性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看待我国票据法之相关规定,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7.
票据抗辩限制制度以无因性原理为基础,违背了无因性原理,不利于对票据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有碍票据的流通和安全.然而我国理论界对票据抗辩限制的理论基础众说纷纭,没有对无因性原理达成共识.票据法上,也没有始终贯彻无因性原理,导致立法存在许多漏洞.因此以下改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物权行为及其无因性是物权与债权二元划分的支撑。物权变动的"双重要件"要求物权合意与公示行为得同时具备,方可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物权行为的成立和生效可参照民法总则关于法律行为的规定,但适用规则中亦存有诸多重大的差别,特别表现在无效的物权行为、可撤销的物权行为和效力待定的物权行为中。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分离原则逻辑推导的必然结果,由于无因性的本身存有的缺陷,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小范围的突破。整个物权行为理论在具体案例中应用的价值与善意取得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善意取得中转让合同效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物权法》的立法过程中,有关善意取得的构成是否以转让合同的有效为要件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由于善意取得的构成以无权处分为前提,因此,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一般会影响该转让合同的效力;除无权处分之外,合同的其它效力瑕疵对善意取得也将产生影响.在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下,转让合同效力对善意取得的影响不同.在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善意取得不应当以转让合同有效为要件,但是转让合同应当在善意取得构成后被视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第三人因善意无过失而得到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是维护市场交易安全的需要;而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不同理解,必然影响对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制,本文通过进一步讨论无权处分合同效力,通过对物权行为理论的解析,使基于法律行为的善意取得成为可能。物权行为理论对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合理解释,体现物权行为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