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对《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红楼梦》中史湘云、薛宝钗的艺术形象对比研究得出:姚木兰这一形象源自《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而不是作者所说的史湘云。姚木兰与史湘云在性格上、对待儒家礼教态度上和处事之道上均有差别,而同薛宝钗则有很多相似点:容貌、才华、文化内涵、包容、人情练达等方面都很相似。当然,姚木兰这一形象也有对薛宝钗形象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是我国长篇小说中采用网状结构方法的率先之作。《红楼梦》在结构艺术上借鉴了《金瓶梅》,呈网络状,但更复杂更艰巨,更浑成因而更精妙。我们可以说《金瓶梅》的网状结构是二维的平面的,而《红楼梦》则是三堆的立体的网。二者采用的方法都是时空交错,从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理清纲目,牵起方方面面、经经纬纬的细枝末节,从而推动人物性格的形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但是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古典章回小说《隋炀帝艳史》为明末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实际,简单论述《隋炀帝艳史》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环境描写方面,更有人物塑造、簿册异人等结构情节的影响。《隋炀帝艳史》的成就虽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给《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红楼梦》的伟大在于继承前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因而小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辞书,《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现代一部较有影响的词典。本文通过对《尔雅》和《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方式的考查与比较,揭示二者的异同及其历史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京华烟云》主要讲述了北京姚、曾、牛三个富裕家庭的兴衰起落。由于其独特性和生动描写,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读者的关注和研究兴趣。立足于文本分析,通过细致探讨文本,发现作品无处不是死亡,即所谓的"死亡情结"。希望通过对死亡情结的分析,能对理解作者生死观念有所帮助,进而为读者在解读《京华烟云》时提出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有图像的历史已有三百余年,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既有"程甲本"、"双清仙馆本"、《红楼梦图咏》等传统木刻绣像,又有以上海为中心而涌现出的近现代石印、铅印图像,更有受新科技影响而产生的当下多元图像面貌。丰富多样的图像系统与《红楼梦》文本的传播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促进关系,也彰显了近现代印刷科技的革新在书籍传播领域的巨大影响,更凸显出自清中叶以来人们围绕《红楼梦》所形成的社会审美共识。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揭示了自然和女性之间的某种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葬花吟》是《红楼梦》中荡气回肠的一笔,其"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朝漂泊难寻觅"揭示了女性与自然的关联,体现了自然的女性化和女性的自然化。作者有意将黛玉和花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对二者共同的命运产生了思考。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葬花吟》中女性与自然的联系以及葬花吟的生态女性的意识出发,为解读红楼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与《镜花缘》中所反映的妇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镜花缘》不仅提出了妇女问题,而且也提出了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法。《镜花缘》发挥奇特的想象,通过描绘一个女权社会的女儿国以及女子教育高度发达的黑齿国,大胆地提出妇女问题,并试图寻求妇女解放的出路,朦胧地反映了低层社会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了近代妇女改良运动的先声。可以说,《镜花缘》在妇女问题上比《红楼梦》前进了一大步,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9.
《长生殿·例言》曰:“棠村(梁清标)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昇对此种说法亦表示“世以为知言”。同为“至情”主题的两大明清昆腔传奇戏曲,《牡丹亭》与《长生殿》亦见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闹热”一词进行阐发,从情节结构、主题意蕴和排场布局三方面刍议“闹热《牡丹亭》”一说。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以酒为契机 ,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社会人物的众生相 ;以酒为话题 ,广泛而深入地展示了酒文化的丰富内容 ;以酒为灵感 ,巧妙而曲折地显现了作家的思想境界与高超的艺术修养 ;酒文化丰富了《红楼梦》的社会和历史文化的空间 ,《红楼梦》拓展了酒文化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王国维以醉心于西方哲学和美学而著称 ,但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等早期著作中 ,却已折射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人间词话》中著名的“真景物”、“境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都深刻反映出了道家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诞生于张恨水创作末期的《记者外传》在题材上却十分接近他的成名作《春明外史》。二者均描绘了一位皖籍杨姓少年于20世纪20年代到北京做记者的所见所闻。《春明外史》是青年张恨水对未来的无限遐想,《记者外传》则是暮年张恨水的严肃回瞰。不同创作阶段对同一题材的书写勾连起张恨水数十年人生的心路历程。通过将《记者外传》与《春明外史》对读,希图在互文的语境中重新审视两部小说不易察觉的隐微之处,并藉此为理解张恨水的人生观念与文学观念开拓一条新的通路。  相似文献   

13.
《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文学大师巴塞尔姆最重要的作品。在大师笔下,白雪公主成为普通女性,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作家用碎片式的语言表达出对社会的一种玩世不恭的讥诮,反映当代人滑稽无奈的众生相。《大话西游》被称为是表现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影片,电影中通过不断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道德和行为,让女性主义的体现在影片中也逐渐转向后现代,这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与《白雪公主》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对比二者在塑造女性时体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中,分析其特征,以期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与《荆棘鸟》都讲述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本文试对两个爱情悲剧进行比较,从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悲剧主题、宗教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中体味中西方文化的相通与差异。  相似文献   

15.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红楼戏曲”,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提供了可能。众所周知,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是首部红楼戏剧。几乎就在同时,泰州地区又出现了一部《红楼梦滩簧》,无论是其内容还是体制,均说明该书极有可能就是《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首部曲艺作品。  相似文献   

16.
《雨蛙》与《暗夜行路》都是志贺直哉的代表性作品。《雨蛙》完成于《暗夜行路》的第一次连载中断时期。两部作品在主题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都是作者完成自己思想救赎的过程。本论将通过两部作品的人物设定以及矛盾冲突的解决方式进行对比,探究二者内在的深层次联系。即《雨蛙》是志贺直哉思想救赎过程中的未完成品,是《暗夜行路》诞生前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17.
"传奇才女"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特,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的至爱。而《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则是她独特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张爱玲不仅从小喜爱读《红楼梦》,而且一生酷爱读《红楼梦》,她的创作与人生均在自觉不自觉中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巨作《红楼梦》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倾其所有精力与毕生经历的一部伟大小说,也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和艺术性的经典文学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而《红楼梦》这匹千里马在1987年被著名词曲作家王立平先生挖掘出了巨大的音乐价值,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创作的全剧音乐旋律优美、主题鲜明,将《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思想与情感重新演绎了出来,被认为是最精彩的红楼主体音乐,至今还被广大音乐爱好者传唱。  相似文献   

19.
《镜花缘》的结构是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作者不但从整体上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因缘结构框架,而且作品的内在叙事结构又与《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的结构颇为相似,或对这些作品存在不同程度地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永乐年间官方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而《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官方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二者在编纂目的、方法及思想内容、学术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汇辑了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同样强调荟萃古籍,保证了文献的完整性,其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