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3.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率军围攻樊城、襄阳,是为樊城之战。曹操、孙权暗中联合,徐晃正面紧逼,吕蒙背后偷袭,两面夹击之下,关羽兵败身死,痛失荆州。此战疑点颇多,近来讨论热烈,研究逐渐深入,但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意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史料,从战前形势、战役进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尝试对有关疑问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固陵之战是楚汉相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其古战场遗址应在今淮阳县的柳林一带。垓下之战是固陵之战中的最后一次战斗。其古战场遗址应在今鹿邑县太清宫乡之隐山。从战争形势上分析,垓下应在今鹿邑县境内;从各参战诸侯进军的终点分析,垓下亦应在今鹿邑县境;从刘贾、英布的进军路线看,垓下应在今太康、淮阳、鹿邑三县之间;根据地方史料记载、考古资料和实地调查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5.
辽朝与后唐的定州之战发生于辽太宗即位之后,是辽太宗践行武力入主中原政策的一次试探。定州之战的导火索是后唐王都的反叛,辽朝出兵援助王都进而引发了辽朝与后唐的武装冲突,最终以辽朝兵败而结束。辽朝兵败的原因有出兵非时、军队补给不稳定、中原人民的反抗、地形限制等多种因素。定州之战对辽朝与后唐政权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后的辽朝与后唐的政治格局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7.
远古时代的涿鹿之战,不是部落之间的战争。从蚩尤的体貌和行为特征、水生习性、黄帝同蚩尤作战的方式、蚩尤两字的音形义等方面来看,蚩尤是水生动物鳄,涿鹿之战是人类同野类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展开的一场大搏战。将涿鹿之战看成人类部族之间的战争,是历史概念在长期的流传中发生了错位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楚汉战争初期,楚强汉弱,项羽攻势甚急。刘邦为扭转不利形势,派遣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韩信在击灭或降服魏代赵燕诸国后,进击齐国。项羽命龙且率军救齐。在潍水之战中,韩信发挥郎中骑兵的优势,大破齐楚联军。潍水之战是韩信在北方战场上最后也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战,此役过后,刘邦全面掌握战争主动权,项羽则不可避免的走向败亡之路,因此潍水之战也成为整个楚汉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猫狗之战     
下午,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我听见院子里传来猫和狗凄厉的叫声,我闻声赶了出去,只见我家的小狗与一只猫撕打在一起。我家的小狗可凶了,它举起爪子就朝猫的头上重重地打下去。猫也不甘示弱,它不停地挥舞着爪子,进行还击,它们打得难解难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9,(5):51-56
西晋灭吴之战与东晋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发生的两次著名的"南北战争"。虽然后者以前者为蓝本,但两次战争所产生的结果却是一成一败。从军事角度比较两次战争战略缓冲地带之争夺,体现江淮地区这一特殊的地理形势对东吴政权的重要性;基于两次战争双方人口因素、军队数量和军队战斗力的分析,发现军事力量的强弱对战争主动权的控制;对比对交战双方战略战术与战略方针,凸显出军事决策对战争胜败的重要影响;比较研究这两次战争成败之因素,能够为我国古代军事史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定陶在秦代属于东郡,是济水以南的重要城邑。公元前208年7月,秦将章邯统帅的秦军主力与楚将项梁在定陶及附近地区展开激烈征战,最终章邯击杀项梁,歼灭楚地义军主力。定陶之战楚军的战败,直接改变了当时反秦起义的格局,项梁的战死,导致了项氏家族起兵的核心力量,以江东八千子弟为主的江东势力受到重创,并对楚国的政局变化与随后发生的巨鹿之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帝战蚩尤,是平定叛乱的军事斗争;黄帝战炎帝,是反对分裂的军事斗争.黄帝总结了两战发生的经验教训,加速了肇造大一统国家制度的历史进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并开始实行了选贤任能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夷陵之战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夷陵之战是三国初年影响深远的一场战争.此战刘备损失惨重,但尚保留了后阵十余营及前锋向宠部等,利用夜色突围而去,并没有全军覆灭.陆逊之所以获胜,与吴国在夺取荆州的过程中及夺取后,采取了安定民生、收罗民心、竭力笼络荆州地主阶级、大力镇压荆州少数民族和积极备战等一系列措施密不可分,这才是吴胜蜀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父子之战     
余华 《中文自修》2004,(7):14-15
现在,他已经五岁了,而我对他的惩罚黔驴技穷以后,只能起动最原始的程序,动手揍他了。  相似文献   

15.
好水川之战乃北宋与西夏间一次重要战役,结果以宋军失败而告终.宋军之所以失败既有客观原因,如:投入兵力较少,宋军本身积弊重重;更有主观原因,如:宋对夏政策亦战亦和、摇摆不定,主帅韩琦对敌估计不足、用人失察.  相似文献   

16.
澎湖战役极其关键,战前,越南战场东西两线清军发起反攻,态势良好。台湾战场上中法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法军军舰继续在台湾海峡执行封锁命令。孤拔希望永久占领澎湖,既可以打击援军,也可以作为其海军基地。在战斗中,孤拔率领900人的部队,将清军3000人的守御力量击溃,很快就占领了澎湖岛屿。  相似文献   

17.
"巨鹿之战"为巨鹿文明增添了历史神韵,也影响了张耳和陈馀的人生。战前的张耳、陈馀志同道合,为理想积极谋划;巨鹿一战,朋友疑忌,反目成仇;战后的张耳、陈馀分道扬镳,皆欲杀对方而后快。张耳、陈馀的人生经历和友谊破裂引发后人对友谊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从神话的角度探讨古希腊泛雅典娜节的起源,论证了泛雅典娜节是雅典人庆祝巨人之战的胜利节日,凸显了雅典人与雅典娜之间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浚担任川陕宣抚制置使后,提拔自己信任的武将掌管陕西五路军队,改变了原有的军事权力格局。出于政治与军事保险的目的,他罢免了曲端的兵权,最终成功集结陕西诸路军队,实现兵力的大统一,并为之提供充足的粮草保障,使陕西军事一盘散沙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也正因为有了这两项成果,所以张浚认为曲端、吴玠等人提出的军力不敌与地势不利的问题不足为虑,同时他选择沼泽和战车作为骑兵障碍以解决上述问题,充足的准备体现了张浚发动战争之主动性。然而,战前他却遭遇权势震主的弹劾,为了避免引起朝廷进一步猜忌,这场战争的发动又有其被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