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雪玉花     
赤邑 《中学生博览》2012,(12):68-69
花满天, 凋零有谁怜; 雪如烟, 隔不断溯世缘; 朔风寒。  相似文献   

2.
吹毛偶记(二则)刘国正作注要刨根问底唐秦韬玉《贫女》诗里有两句:“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唐诗选》(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注道:“有谁欣赏不同流俗的格调,又有谁与贫女共爱俭朴的梳妆呢?也就是说当时只有卑俗的格调和奢靡的梳妆才被人喜爱...  相似文献   

3.
诗词四首     
诗词四首向东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①,拟托良媒益自伤②。谁爱风流高格调③,共怜时世俭梳妆④。敢将十指夸针巧⑤,不把双眉斗画长⑥。苦恨年年压金线⑦,为他人作嫁衣裳![作者]秦韬玉,字仲明,唐代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僖宗中和二年(882)进士,伍工...  相似文献   

4.
选择破碎美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英雄暮年——忍前回首,官场失意——独品清花,红颜逝去——对镜哀思,偶然的梦中让我们发现杳无声息的,破碎的事物就这样重重叠叠地浓缩于生命的影像中,丰富而富有美感。  相似文献   

5.
间接表达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下面笔者略谈一二。一、以物达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  相似文献   

6.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1),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2)?共怜时世俭梳妆(3)!敢将十指夸针巧(4),不把双眉斗画长(5)。苦恨年年压金线(6),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似文献   

7.
教育编辑是谁?是“贫女”,是“哥伦布”,编辑是“杨显之”。教育编辑应是“贫女”。“贫女”是谁?“贫女”是唐诗中的人物。唐人秦韬玉有《贫女》诗一首,诗云:“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  相似文献   

8.
锻炼胆子     
_魔笋琪类挂攀琳势片焦逾鑫}数寡 /...曰叹 3.“嗯,能 认识自称的 缺。点,不错! 我他老锻 成一 的妇_予 着,J、·{刁的一飞 朵不怜地嗬 嗡直,,‘! 得他旦红澎易 只得啊 ,锡叹 6.“谁说我是胆小鬼, 我会变得勇取的。”心里这 样想。平时一定开灯的 旨生皮双脚颤 孽黔黝攀  相似文献   

9.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这首诗开头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怜"字值得推敲.怜什么呢?从句法来说,怜的对象是屐齿,但是,屐齿有硬度,大概不用太多怜惜.怜的对象应该是"苍苔".  相似文献   

10.
潇湘怨     
秋风卷起落叶纷飞问君可知,满天飞雨,是谁人泪?岁月如歌,亦如剑,将往昔点点滴滴,一笔一画,铭刻心底。潇湘难圆,梦难圆,满院妃子竹洒泪。一丝一缕,又有谁怜。三月香巢,为何无梁问燕?红颜洒泪,为何无怡红怜?情末了,缘先断,可怜香魂一缕随风散,岂不是可悲,又可叹。H 0 u j;后j己有人说林黛玉心胸狭窄,所以害了一身病也不必同情;有人说林黛玉太多愁善感,远不如宝钗,但又有谁记得,她为自己心爱的人寄予多大的期望,到头来又遭受了多大的打击!我不想说红颜的无奈,只希望对于那位整日洒泪的潇湘妃子,世人能够多一份理解。 。。;,。。。尊霁诗灌在春…  相似文献   

11.
竞背唐诗     
有一年秋天,剧团在南京演出,正好演到《莫愁女》这个戏时,莫愁湖公园举办菊展,我便与朋友丁某结伴赏菊。我们各自花了五分钱的门票,就赏到了成千上万盆的菊花,更妙的是,还邂逅一位奇人……莫愁湖水,波光粼粼;莫愁女的雕塑,谁见谁怜。金灿灿银晃晃红艳艳紫馥馥,我们徜徉在菊海香阵中,飘飘欲仙,忘形,更忘归。  相似文献   

12.
鱼之乐     
我静静地躺在河底,忽然从岸上传来一阵吟唱之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我已记不清多少人在岸边吟唱过这首词了。我虽是条鲤鱼,但日久天长,我也通晓了人情世故,知道这词写得极好,但我不明白,词人为何如此感伤?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的林黛玉,热烈地追求理想、想要摆脱罪恶的现实。真实、自由地活着,但在时代环境的迫害下,她只能像花儿一样,美丽娇艳地开过,又凄凄惨惨地落去。当理想破灭时,她宁可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也不与残酷的现实同流合污。于是,她怜花自怜、自怜怜花,花人合一,写下了令人肝肠寸断的《葬花吟》。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文中常见疑问代词"孰"和介词、 动词或连词"与"连用。 "孰"和介词"与"连用表示跟谁的意 思。如: 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 从子而归耳。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孰与处于此,跟谁待在这里? 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修其防 御,孰与处乎土中。 (班固《东都赋》) --孰与处乎土中,跟谁处在中心地区? 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 音者,谁怜长叹人。 (王实甫《西厢记》  相似文献   

15.
林老师的大作《“怜”苍苔,还是“怜”屐齿?》(载贵刊1992年第五期,下称《怜》文)认为,《游园不值》一诗中的“怜”字“应该训释作‘担心’最为妥贴”,翻译起来也“显得词顺意达,方是诗人本意”。粗看似乎颇有道理,但笔者思量再三后,觉得实在不敢苟同。其理由是: 1.《怜》文所用的训  相似文献   

16.
花季雨季     
月怜同学: 你好!你说你是受了毕淑敏写的《三百万亿分之一的概率》这篇文章的影响,才陷人了后面一系列的思考。其实,你的思考和毕淑敏的文章关系不大,因为有很多契机会引发你这样的思考。你思考的是人类很重要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7.
“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的《葬花吟》小时候总也看不懂.只是对着书中哭哭啼啼的美人儿,心也不禁凄凉起来……不过在心底里,始终认为锦囊与净土,绝不是俏丽花魂安息的地方.因为花儿的美丽身影和芳香气味,早己占据了人的心!  相似文献   

18.
【美的品味】1.人心之道,远有矣。古时有种神兽名为夔,只有一只脚,它羡慕蛭,一种多脚的兽,蛭却羡慕蛇,蛇无脚,却行走得比它快。蛇慕风,风无形,速更疾。风慕目,目至之处,风犹不能及。目慕心,心中所想所至,目不敢妄之。此则古之云:"夔怜蛭,蛭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相似文献   

19.
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后来觉得。那个傍晚确实显得有些邪门。除了浇花。我平日其实很少到阳台上去。可那天就好像有谁在阳台上一次次地叫我。  相似文献   

20.
拜读了林同志的《怜”苍苔,还是“怜”屐齿?——我对“怜”字的训释》一文(见《小学教学研究》1992年第五期),颇受启发。我不辞浅陋,也来谈谈这个“怜”字。“怜”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要掌握一个词,首先就得理解词义。“诃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因此,词汇中就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字典、辞书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