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各个地域自古以来都是民以食为天,只是由于地域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互补与兼容。[1]  相似文献   

2.
日本饮食精致、口味清淡,讲究就餐礼节、食物的形与色、食器和用餐环境等。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日本饮食代表一种纤细精致的文化,反映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伴随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不断流入我国,面对与我们迥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冲突现象,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饮食观念、饮食方式及餐桌礼仪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挖掘民族饮食文化,丰富云南旅游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地域性强、品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烹饪技艺灵活、肴馔制作独特、区域风格历史传承性和多元复合性等特点。云南民族菜肴是中国饮食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应该继承和发扬,并且它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挖掘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饮食文化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唐饮食文化更以其兼容并包而又富于创新的独特风格享誉古今中外,成为体现和反映唐代中华民族创造精神及世风流俗变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饮食文化及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北方饮食文化的形成因素分析,探讨了中国北方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并对中国北方饮食文化进行了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7.
青海民族饮食文化独具浓郁高原特色和多元民族特性,作为地区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他文化相比,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并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近年来,青海民族饮食作为地方文化品牌和文化遗产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也逐步成为营销青海形象的重要方面。在文化品牌学的视角下,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研究青海民族饮食文化品牌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不仅可以塑造和发展青海民族饮食品牌,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及附属产业效能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地区优秀传统民族饮食文化,将其延续、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食为民之天,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由于各自地形、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透过不同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中西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的碰撞与融合,使中西文化得到更好的交流与促进。  相似文献   

9.
伊犁地区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之二)--民族饮食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使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伊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首先体现在人们的饮食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饮食结构、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饮食消费等诸多方面,开始从温饱型迈入小康型;从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向吃得科学营养、吃得健康长寿方面转变;吃饭已经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是一种社交,一种享受,一种感情交流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浅谈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味食品。充分利用各民族饮食文化,通过让游客参与民族食品的制作,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街道,定期举办专题美食节等活动,开发和包装以民族饮食文化为主的旅游线路,既可以承扬民族饮食文化,又可以丰富旅游的内涵,实现饮食业与旅游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历经近500年的繁衍生息,中国京族创造了灿烂的渔业文化、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作为京族民族文化最鲜明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海滨地域个性和鲜明的海洋少数民族特征。受区域多民族聚居、现代农业与渔业发展、旅游业发展、边贸互市交流等诸多环境生态和社会生态因素的影响,广西东兴京族各种生活场景中的饮食事像丰富多彩。近年来,东兴京族饮食文化资源面临着流失的危机,需实施政府主导下的整体保护、主动保护、开发保护和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湘西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创造了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应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更好的弘扬民族饮食文化,促进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饮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手段。没有饮食,就没有人类。然而,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也在于人类的饮食并非仅仅为了生存。在人类社会里,饮食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永恒又常新的话题。古往今来,对任何一个民族而言,吃什么,怎么吃,是其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标志,也是不同民族家庭文化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4.
满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是重要的成员之一,自古以来,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一起,培育着中国古代灿烂的饮食化和现代饮食明,但是,由于每个民族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地域和信仰的不同,在古代饮食化和现代食明中,又都保留着各自的特点,并且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5.
桂西北民族饮食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但是,目前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存在缺少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和参与性不强、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需挖掘内涵、突出特色,开发饮食参与体验性旅游,加强宣传以及与医疗旅游相结合、开发医疗保健民族饮食产品,以实现旅游业与饮食文化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造就了上海,也造就了上海文化。上海文化的永恒窗口是国际化、开放化、民间化。张爱玲融入了这种文化。  相似文献   

17.
绍兴是全国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博大精深的越文化孕育了绍兴饮食文化的灿烂多姿。其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积蕴深厚的饮食民俗及食事名人名品,至今仍焕发出诱人魅力,有待挖掘整理,发扬光大,以适应人们饮食文化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张景明教授所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以北方游牧民族食生产和食生活以及相关的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填补了饮食文化领域专题研究的空白。饮食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涉及到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领域,从其内涵可以了解到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涵盖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以民族学的视野,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生态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南诸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粉食主要有:傣族的米线、白族的饵馈、纳西族和彝族的粑粑、藏族的糌粑等等。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西南诸民族及他们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交化,体现在制粉技术上,就是电动式制粉机取代了原来的手动式制粉用的石臼、水车。  相似文献   

20.
名城悠久的历史、适宜的气候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洛阳独特的饮食文化。洛阳饮食文化主要呈现在以各色各样的水席、汤羹、面条、小吃、肉食为主体的物质层面和以汤文化为主体的精神层面,集中展现了洛阳饮食的味喜中和、制作精细、地方风味浓郁和饮食的普惠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