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各类信息传播极为活跃,并为当今形成了新的舆境。从形成的源头看,新舆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闻舆论部分,即由新闻媒体发布自采新闻或转发其他媒体的新闻;二是公众舆论部分,由网民借助互联网所建立起的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平台,发布和传播信息。新闻舆论与公众舆论之间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2.
林景 《视听》2016,(12):95-9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模式,公众言论的自由化、便捷化以及传播平台的扩大,都使公众言论在网络舆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近几年来,新闻反转频频发生,不仅是公众言论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折射出新闻媒体公信力的缺失。新闻反转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新闻事件的认识,舆论的引导经过新信息的曝光,有可能发生反转,从一方导向另外一方。本文将以"成都女司机遭暴打"事件为例,分析网民舆论与新闻反转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新闻反转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背景下的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场十分复杂,主流媒体应健全和创新舆论引导机制,巩固权威性,再塑公信力,掌控舆论场的话语权。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发挥报业、广电融合的优势,增强报道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传播硬核信息,用洪大信息流构建透明舆论场;彰显人文情怀,让报道情绪影响公众情绪;拓展传播渠道,以立体化矩阵提高主流声音到达率;善于设置话题,使公众关注点与政府着力点相一致。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塑造了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舆论场中的公信力,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新闻信息,新闻信息传播的价值则在于引导舆论以影响现实。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传播新闻信息、反映和引导公众舆论的方式,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不合乎法律、纪律、道德的行为。新闻舆论监督是民主、法制国家的人民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权力和社会公共事务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也是新闻媒体承担的一种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环境产生巨大变革,传播渠道多样化、舆论形态多元化,致使舆论反转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并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老人在日碰瓷"事件为例,回顾舆论的演变过程,探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生产与传播机制,建议媒体、新闻从业者以及公众都应加强对自身的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
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行社会调控和舆论引导的职业。人们要想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社会要更好地进步和发展,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作为信息传媒和舆论手段的新闻传媒。根据新闻传媒提供的新闻及各种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吴卉 《东南传播》2014,(6):124-12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环境更加自主开放,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也有了新的载体和土壤。伴随人们参与制作新闻意识逐步增强,微新闻作为一种由公众提供原创新闻资源的模式被纳入新闻的发展视域,一度成为了网络行业和人们热议追捧的对象,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微新闻和传统新闻相比具有什么特点呢?微新闻如何形成并影响舆论?本文将对微新闻的传播特点及其舆论引导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以博客、手机报、电子书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影响力日益凸显,与报纸、书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共同形成新的传播环境。在这个新的传播环境中,公众不只是舆论的接受者,更成为舆论的发布者、讨论者、收藏者。同时,公众有获得平等话语权的机会。传统媒体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之道,以数字化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新的传播环境、新传播方式的挑战,对新闻评论撰写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根据传播环境的新特点,分析了这些新特点对新闻评论撰写者素质的新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灾害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灾害信息传播主体发生多元化转变: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合作共赢,非职业传播主体的多面化信息视角,公众个人传播主体成为突发灾害事件第一时间的传播者。灾害信息随灾害事件发生而同步发布、时时更新、专业全面,满足受众更多需求。灾害信息传播活动不断缩小传播时滞,及时引导舆论,新闻推送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受众到达率。  相似文献   

10.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仅是传播技巧的改善,而应统摄于传播理论体系的创新之中,置放在思维模式变革当中.离开对政治经济背景和新闻传播格局的准确把握,没有对公众心理和信息规律的深刻洞悉、理解,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可能是句空话.笔者以为,提升舆论引导的高度、精度、温度、速度、角度、深度、广度和维度,才能实现引导能力的建构与释放,创立有效舆论引导新范式.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传播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志希  汪露 《现代传播》2002,18(4):27-31
梁启超与李普曼是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在新闻与政治的关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 ,是一个热情执着的“殉道者” ;李普曼致力于以新闻为公众预卜吉凶 ,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们都聚焦舆论 ,对言论、出版自由的崇尚是梁启超舆论观的基础和重心 ,而李普曼则对报刊的客观公正、公众舆论是否纯洁、可靠表示忧虑和怀疑。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对舆论公众作出不同意义的理解。梁启超李普曼的新闻传播观的差异性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前者体现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后者则渗透着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传播技术进步、媒体格局变迁、社会阶层分化三方面对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策略转型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公众关联方式和信息发布权力关系的改变、都市新闻的崛起和民间新闻的勃兴、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中产阶级的壮大等是舆论引导策略转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松林 《传媒》2018,(5):87-89
后真相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介发展背景下,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和判断会忽视事件的真实状况,受到情感、情绪的影响,并倾向于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化立场和观点,这对舆论引导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引导,需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责任,及时传播权威新闻事实;把握公众信息认知规律,注重公众情绪的理性引导;合理规划社会正向舆情信息,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14.
贾超 《报刊之友》2012,(12):137-138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通过发布、传播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信息,在引导舆论、协调矛盾、改善形象、化解危机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引入高校学生工作中,探讨其在应对危机事件时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行社会调控和舆论引导的职业。在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服务社会与公众的光荣任务,其社会地位更加重要,社会使命更加繁重。一个新闻职业人必须时时以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及各种信息需要,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必须具有新闻职业精神和道德修养。新闻档案是新闻工作实践的真实记录。它客观地记录了我国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厉国刚 《新闻世界》2013,(4):141-142
在微博空间中出现的生活新闻化现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形态,而且导致新闻消费有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它打破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使公众舆论的力量得以真正体现,旧的新闻传播情境被改变。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初,利用5G技术条件的创新性新闻报道被应用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5G的信息通信技术促使主流媒体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与新媒体生产技术结合,催生了一批新型新闻传播模式,最大程度上发挥权威信息提供、舆论引导、服务公众的职责.在这次重大突发卫生事件中,央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之一,为媒体融合浪潮下深化直播报道、短视频...  相似文献   

18.
王静 《今传媒》2016,(8):48-48
主持人语: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以来,舆论工作引起了全国意识形态领域及各媒体机构的高度重视,全国掀起了开展舆论工作和学习的热潮。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精密、精细、精深的工作,需要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传播风险就越大。媒体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中负面舆论引起的危机不容小觑,给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风险防范和控制尤为重要。有效的风险传播能够快速提高人们应对、防范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意识和技能,消除无谓的恐慌情绪,保持社会稳定。本期“风险研究”栏目选取的文章,重点论述在媒体事件中如何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及提高舆论引导力,以良性的舆论监督推动信息传播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着重探讨突发事件负面舆论进行正面引导面临的困境,从政府、新闻媒体、公众三个层面阐述负面舆论进行正面引导的对策,以及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如何提高主流舆论引导力,以推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在信息传播理论、基本社会服务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山市基本社会服务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信息传播视阈下提高中山市基本社会服务水平的对策。分析网络意见领袖对涉军舆情的影响及对策,以期正确应对和引导网络意见领袖。最后结合“5W模式”分析微信H5传播模式的新特征,以促使H5传播模式在信息传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栏目研究组织传播、信用风险、危机管理,总结新闻传播风险防范及规避策略,以提醒人们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力争推动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当下我国的传媒行业进入快速变革时期。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原有的信息生产、传播方式,重构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传统把关的失效、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下降、大众传播转向精准传播成为传媒舆论工作的新特点。此外,智能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舆论引导的变革,包括新闻传播的碎片化、舆论引导反应的机动化、舆论引导的个性化。在新形势下,应合理将智能技术运用于新闻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人机协作更好地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同时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更好地引导舆论、把控传播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媒体大众化,是以网络媒体崛起为标志的新传播格局最显著的特征,大众传播不再像以往单向地由职业媒体向受众传播,而是融合传播,公众既可以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发布者。由此,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为大众传播、由大众传播正在形成。这样的新传播格局对新闻评论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说,新闻评论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新传播格局为新闻评论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一、可供评论依托的新闻信息空前增多,评论素材空前丰富。新传播格局中,公众广泛参与大众传播,使任何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都可能被及时发现和传播,大众传播的盲区、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