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09,(4):46-47
2008年底,斥资近700万元、取名"未来"的媒体融合实验室近日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建成并投入日常教学。这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自2006年在国内首开"媒体融合"专业方向后,历时一年规划论证,建成了全真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教学实验室。实现了媒体行业首个全媒体资源生产、管理、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2.
《上海证券报》(简称上证报)是我国第一张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从1991年创刊,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之一。1997年创立的中国证券网(www.cnstook.com)是中国最早从事财经信息网络传播的专业性网站之一。为应对专业人才紧缺,新媒体产品拓展需要,上海证券报从2006年开始进行报网互动、报网融合的尝试。通过报网融合,网站得以迅速发展,现日访问量过千万。  相似文献   

3.
上海证券报作为新中国第一张证券专业财经报纸和新华社下属的权威媒体,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近年来,上海证券报在加快改革的过程中,敏锐的把握移动互联网领域带来的机遇,将报社的全媒体改革与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革命性机会紧密相连,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11年报社新媒体收入超过6000万元,资讯收费用户超过20万,在全国媒体同行中稳居领先位置。  相似文献   

4.
王蕾 《传媒》2008,(10):70-71
当前,证券专业媒体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和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媒体的率先报道才得以曝光,进而引起公众和监管机构的关注及司法介入。目前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刊物包括“七报一刊”,分别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金融时报》、《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日报》和《证券市场周刊》。  相似文献   

5.
"公信力"是媒体最大的"产品" 按通常的理解,媒体的产品是"信息"(新闻),但通过在财新传媒的工作交流,我感受到,"公信力"是媒体最大的产品.所有的努力,都服务于这个目标. 在专业财经媒体看来,公信力是其最大的凭借,媒体的一切内容制造必须以此为基石,方能在延伸环节实现最大的产出.对于大众媒体来说,秉持、强化公信力亦是其突破财经报道的必然. 财新传媒甫一建立,就成立了中国首个媒体公信力委员会--财新传媒公信力委员会,由拥有崇高声望的政商学界人士组成,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对于编辑方针和总编辑的任免拥有决策权,吴敬琏任主席.  相似文献   

6.
一句话观点     
《中国传媒科技》2010,(10):23-23
"我长期从事传媒实践,我认为微博是新传媒系学生学习新媒体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它是工具、也是重要的平台。"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新生,今年开学后被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个人开通一个微博,学期末以粉丝数论成绩。系主任杨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欢迎观点的碰撞。学生要会思考、敢于提出观点,但你要有论证。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讲,财经媒体是"窄"媒体,报道内容比较专业,受众群体相对较窄.区域性财经媒体加上"区域"两个字,就更"窄"了.但在财新传媒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区域性财经媒体虽然"窄",却需要更加宽广的视野. "重财经而不唯财经" 财新传媒旗下核心杂志<新世纪>周刊,是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但在这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中,却有很多非财经类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30日,新华网与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中心(简称"CWI")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传感器与遥感技术方面共同开展用户体验研究。新华网直属的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将具体承担这一科研任务。该研究院还将与英美及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开展系列应用性合作研究,服务于传媒业融合转型的未来。目前,国内首个基于传感技术的用户体验中心即将建成,《中国传媒科技》记者专访了该项目团队核心成员——CWI项目研究组负责人Pablo Cesar教授、研究员王晨博士,中方研究员王真峥博士,以及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  相似文献   

9.
近期,新华网推出融媒体研究系列丛书,中国传媒教育领域首本传媒与数学"跨界"的《融媒体数学》一书,已经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付印,即将与读者见面。该书作者是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和南京大学教授马传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钢教授应邀为该书作序,结合《融媒体数学》的书稿,高钢教授分享了在今天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教育以及传媒未来。《中国传媒科技》专门编发该文,期望通过高钢教授的视角,给当下的传媒教育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苏首家专业理财报纸——大众证券报于6月12日揭牌,因此南京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第4个开办全国发行的证券理财报纸的城市。大众证券报的定位:以专业高度打造中国最好的  相似文献   

11.
据慧聪传媒资讯频道:财经类报纸广告媒体前10强为《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贸易报》、《金融时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商报》。  相似文献   

12.
高方 《传媒》2015,(24)
本刊讯(记者 高方)11月22日,由新传媒产业联盟、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主办,以"万创更新"为主题的第八届新媒体节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每年一届的新媒体节自2008年开始举办至今,已走过了八个年头,其标志性活动"中国新媒体年度盛典""中国新媒体创新年会""中国新媒体专家年会"等已成为业界的重要风向标.新媒体节由新传媒产业联盟、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发起,近年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为活动举办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小彦 《新闻窗》2010,(2):49-50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国内财经媒体的极大繁荣。老牌的三大证券报雄风犹在,《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实力雄厚,发展势头不可小觑。而由于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专业财经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这直接打压了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如何在目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思维创新、行动创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09,(4):48-49
【记者】媒体融合“未来实验室”的新闻引起业内和学界的关注,听说建了“豪华版”?这是否意味着高校建设新型传媒实验室将成为一种潮流?【杨溟】我们的首期投入创下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历史上的纪录,将近千万元。相比起中国人民大学等已建的和华东师范大学将建的数千万元等级的新闻专业实验室,这投入还不算“豪华”。但有两点值得提出来,第一我们建立的实验室特色在于“媒体融合”,这意味着它是个探索性而非传统型的模拟实验室;我们的投入重点是软件不是硬件。  相似文献   

15.
探索中国化"媒体融合"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融合,是当今全球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今年8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体融合专业的4名教授带上2名翻译,赴中国佛山传媒集团,开了为期一周的<媒体融合战略战术高级研讨班>,向中国的传媒界、研究界、教育界的同仁讲授美国"媒体融合"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主流媒体建设付费模式一直是中外报业集团持续探索的方向。本文在主流媒体探索付费新闻内容的背景下,通过道斯矩阵分析模型,对财新传媒的付费产品“财新APP”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传媒产品在付费内容转型中,具有扎实的内容生产能力、良好的付费用户画像和使用场景拓宽的优势,但同时核心内容与当前的付费市场不符等产品特点却对其发展形成了制约。从外部条件来看,社会背景下的深度媒体融合等大趋势为财新传媒付费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而侵权行为和激烈竞争也使其发展面临不少障碍。因此,主流媒体应该通过突出自身特点、提高互联网意识、建构社区场景等方式,打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邹波  周盈 《传媒》2021,(9):81-84
随着5G信息技术应用进程的不断推进,融媒体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信息传播状态和媒体业态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我国高校传统的传媒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和传媒行业创新发展对新传媒人才的需求.本文基于元素养的内涵,对传媒人才元素养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传媒专业大学生元素养培养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财富传媒集团1月19日在京挂牌成立,该集团是经国务院和中宣部批准成立的现代财经传媒集团。集团将依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致力于打造融合媒体平台,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融媒体转变,提供高效便捷的经济信息服务。据介绍,该集团成员单位有中国证券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媒业正在蓬勃发展,而电视媒体与报刊、广播等媒体相比,仍然牢固占据着"第一媒体"的优势地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电视媒体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因而国内许多高校都开办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入手,具体探讨了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创新,以期培养满足电视媒体需求和要求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0.
刘霖 《青年记者》2001,(1):30-31
1992年后,我国证券市场在改革的大环境下迅猛发展,人们对相关知识、信息的需求也迅速膨胀,于是,专业证券报道应运而生。在短短七八年内,我国诞生了十多家全国性专业报刊,现在凡是有影响的媒体,也大都辟有证券栏目或版面,证券报道发展之快令人瞩目。本文试从大众传播角度,对我国的证券报道做些分析。一、我国证券报道概述我国的证券报道起步于九十年代初,一开始,受“姓社姓资”问题困扰,“股票新闻”公开报道很少。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打消了新闻工作者的顾虑,1993年,《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权威报纸相继问世,随后一些地方性证券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证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