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光潜作为 2 0世纪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 ,在他的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 ,做过许多有益的探讨 ,他从习作者的实际情况出发 ,重在阐释写作的道理 ,原则、方法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道理对指导习作者提高写作能力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论中的作者论有主体性作者论、超主体性作者论和非主体性作者论几种主要形态。主体性作者论将作者本人的才能、情感、意志、生活经历和体验等看作其创作的支配性因素,典型代表有天才论、传记批评、情感论、直觉论以及体验论等;超主体性作者论则认为作者受到了外在于他或他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支配,比如神、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等;非主体性作者论主要认为主体是一种语言的建构,受语言的支配,文本书写是一种语言的编织。  相似文献   

3.
伽达默尔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三大哲学解释学原则中,即“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这些原则在不同程度上对传统译论中“作者本意”、“作者的权威性”和“终极译本”的概念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4.
姜夔是南宋时期名词人、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深刻独到,不同流俗。在诗的本体论方面,他不苟同当时盛行的江西诗论和理学诗论,倡导“诗缘情而绮靡”;在主体论方面,他众外在的技法到内在涵养、天赋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在创作方面,他不仅总结出一套颇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法、技巧、而且特别强调“妙悟”与“兴会”;在风格论方面,他标举“风雅”,但更推崇“自然高妙”。  相似文献   

5.
聂巧云 《双语学习》2007,(10M):158-159
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1964年,他出版了《翻译科学初探》,在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起初奈达特别强调动态对等,因为在他看来,形式对等的翻译是很少见的。目前翻译界对“功能对等”、“形式对等”翻译争论颇多,有些学者认为形式对等较功能对等重要,有些学者认为功能对等比形式对等更胜一筹。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形式对等在翻译拟形诗的时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创作态度论和创作思维论是苏轼文艺创作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态度论方面,他从坚持个性独立出发,坚持自由创作;他还提出自成一家,标举创新精神。创作思维论方面,他的“静空”观、“游于物外”、灵感论等观点中,包孕着很多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管理心理思想肖余春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治国安邦的管理大师。他所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心理思想。探讨总结邓小平同志的科学管理心理”思想,对于建立...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教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任何教学论的研究都是为了教师,教学论研究者应写出令教师满意的教学论。  相似文献   

9.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可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许渊冲的观点与传统翻译观念有极大差异,引发了译界争论。许渊冲的重大贡献恰恰在于他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元代刘因为理学在北方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以他的理学思想为基础,刘因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并形成一套教学内容体系,刘因讲学于河北地区,深受世人欢迎,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寿康先生是现代文章学的倡导者。他的《文章学古今谈》一文,揭开了现代文章学研究的序幕。在这篇文章及专著《文章学导论》中,展示了他对文章学学科体系的大部分构想。他不仅进行大量微观研究,而且还亲身从事文章学的教学工作。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建立了文章学学术团体——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他为现代文章学学科的创立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倡导的文章学事业,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12.
贾政是《红楼梦》系列人物中活得最辛苦、内心最苦闷的人,也是荣宁二府老爷们唯一的“正人君子”。他以孔孟之道修身,谦恭孝顺,“端正方直”,仕途之路却郁郁不得志。对日趋没落的家族,充满失落和危机感,他惶惶不可终日,却无计可施,徙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怆。他自命清高,迂腐古板,老大才疏,治家技穷,育子无方,左右支绌,处处碰壁。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含有丰富的历史思想,以人知天,天人相分,表达作者天人关系上的卓越见识,以治国论为著书基点,寓作者深刻的历史见识,以指导现实,匡正时弊为目的,充分发挥历史鉴戒功用。  相似文献   

14.
从表面上看,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只是基于世界范围内艺术发展的“表现主义”趋向(中国化)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客观性”基础乃是丰氏本人架构起来的。在他的艺术思想中,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演进趋势,一方面是科学主义的凸显,另一面同时也是作者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即所谓朝着“表现的艺术”迈进的过程。这使他敏感地意识到了科学对艺术的入侵。正由于此,出于对艺术独立地位的维护,他刻意“遗忘”了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科学主义特性,而竟力张扬了它的“表现主义”倾向,并将这种“表现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理论的层面沟通起来。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实际上负有一种遏止科学实用精神、维护艺术独立地位的使命,并且和当时中国“立人”的时代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赖霞 《学苑教育》2012,(23):57-57
英语写作,需要运用完整的英语词句和规范的表达形式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作为中国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则是英语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学生英语写作的窘况百出。我们应认真分析初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原因,并提出具体的纠错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滁人游”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乍看,“滁人游”的确呈现了一种升平景象。对此。教参的阐释是:作者贬谪滁州,治理有方,人民游乐于山野之间。写游人之乐,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失意之中又可自慰的复杂心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李颀诗歌成就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及李颀的诗歌时,文学史家多以为他的主要成就在于边塞诗,把他归并在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人的行列,而忽略了对他那些描写音乐的诗和赠别诗。本文认为李颀的这两类作品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超过边塞诗,并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贾政是《红楼梦》系列人物中活得最辛苦、内心最苦闷的人,也是荣宁二府老爷们唯一的“正人君子”。他以孔孟之道修身,谦恭孝顺,“端正方直”,仕途之路却郁郁不得志。对日趋没落的家族,充满失落和危机感,惶惶不可终日,却无计可施,徙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怆。他自命清高,迂腐古板,老大才疏,治家技穷,育子无方,左右支绌,处处碰壁。  相似文献   

19.
心身问题是心理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出现了几种关于心理的唯物主义理论,它们是哲学行为主义、同一论、取消论和功能主义。本文分析了各种理论的合理之处,并指出了它的不足。本文作者认为当代的理论趋势是非还原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首先简要介绍了幽默 ,重点讨论了电子幽默的概念及现状 ,简单比较了电子幽默与其他书面幽默的不同特点 ,然后运用关联论 ,解释了几则汉语花园小径类电子幽默。作者认为 ,关联论不仅可以解释言语会话 ,也可以解释独白形式的花园小径类电子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