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本人及其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主人翁道连·格雷俊美的外表和丑恶灵魂的矛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文中的情节,我们能够剖析出王尔德关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艺术与人生的艺术思想,尤其是外在美与丑恶灵魂的矛盾性,这也许是王尔德及其艺术思想影响深远的原因所在,也是这部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互文性和异质性两个方面解读小说的美学和伦理学意义,说明文本的多重声音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婕好 《文教资料》2013,(22):16-19
W.H奥登曾评价《道连·格雷的画像》“是本无聊的书”,对于这部充满寓意的作品,无疑提供了一种解读的方向,其中的“无聊之极”实际上是欲望死亡之后漫长的倦态。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将分析画像对欲望的倡导和对欲望终结的倡导之间的关系,小说真正的悲剧在于欲望的持续而非消亡。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文明恶性膨胀,工业发展带来物欲主义的肆虐,人性市侩化、艺术商品化、哲学功利化。王尔德在其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从"艺术至上论"出发,以唯美主义为武器,否定理性、主张感官刺激,提倡新享乐主义、反实用主义、否定道德和宣扬个性独立,对英国传统价值观进行了深刻批判,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王尔德唯美主义代表作中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哥特式风格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尤其是其深刻的心理学意义。本文力求从文学与心理学相互作用的跨学科研究角度,通过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来诠释小说的哥特式风格,以此加深读者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6.
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刻画了一群典型的纨绔子弟,他们对美和享乐的追求正体现了纨绔主义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态度.本文立足于文本,详细阐释了纨绔主义"生活模仿艺术"的审美特点,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及其所反映的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主客观因素来简要分析奥斯卡·王尔德在其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批判思想的成因;其次,通过两条线索分析了王尔德批判思想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主客观因素来简要分析奥斯卡·王尔德在其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批判思想的成因;其次,通过两条线索分析了王尔德批判思想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会饮篇》阐述了什么是爱,而爱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取决于爱者(lover)以及被爱者(loved)。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画像》之所以是一个悲剧,主要是爱被束缚了,爱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文章以《会饮篇》中的颂辞为论点,结合小说《道连·格雷画像》中的三组主要人物关系,分别对其中的lover以及loved的"缺陷"进行分析,剖析束缚爱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唯美主义大师奥斯卡·王尔德与美丽少男道格拉斯之间的古希腊式爱情一直被评论家浅尝辄止。试图立足文本,从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入手,分析他对古希腊式爱情的认同与追求,并找出小说与王尔德生活实践的关系,以从另一方面说明王尔德对其唯美主义美学思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1.
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既是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关于艺术和人生的寓言。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巧妙地反映出世俗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激烈对抗,主人公道连悲剧性的结局则寓意艺术的胜利。在王尔德"艺术至上"的前提下,这部作品所反映出的唯美主义并非无视道德。相反,《画像》一书正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完成了它的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娅 《文教资料》2020,(4):35-36,56
作为王尔德的唯一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深受诸多译者的喜爱,成为译介的重点。笔者审视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的两个中译本,结合接受理论,探讨其在中国不同时期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3.
艺术和道德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倘若据此以为他的作品完全与道德无涉,未免太过武断。《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中长篇小说,具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且一度被认为是腐朽堕落的作品。实际上小说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和激烈批判,具有鲜明的道德观和是非感。  相似文献   

14.
唯美主义一直以来因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而受人诟病,这种矛盾根深于其理论,发展于其实践。而归根结底,这种矛盾不是由于作者思想缺乏逻辑,而是其对所处时代变迁的不自觉的反映。《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一部表现唯美理念的小说,书中三个人物皆为唯美主义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象征和体现,王尔德通过这三者的关系纠葛展现出他自身对这种矛盾的无意识的焦虑。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描写了人类自我身份主体建构中的多重困境:自我身份建构中的认同缺失、主体认同分裂、身份分裂以及失败的自我异化给主体带来的伤害和毁灭。从拉康的镜像理论来看,小说以画像等镜像形象为载体,描写了主体自我建构过程中他者与自我的争斗和角力以及自我异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小说,王尔德表达了自己在自我身份建构中的困境和焦虑,展现了他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试图从消费和时尚文化的角度去考察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思想。受此影响,本文分析了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崛起的商品消费文化,并且以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小说中的商品消费、享乐观以及时间体验。力图从文本和历史之间横亘的属于无意识层面的文化权力来证明文化作为一个意义系统是如何影响着王尔德的主要作品的。  相似文献   

17.
《道连·葛雷的画像》是形式非常精巧的一部作品。从最外层的语言来看,它有着诗的流动、童话的简明与戏剧的精炼;从形象上看,它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有着镜子特质的画像形象;从故事结构看,它精巧严密,各种力量有着殊途同归的对抗,令人深思。这样的结构配合着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情节,形成了一部耐人寻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宠儿》(Beloved,1987)是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代表作之一,1988年获普利策文学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对西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优秀的女性小说家之一,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贝德》中的人物、场景、结构和主题与《圣经》相互呼应,呈现出互文性特征。但乔治·爱略特对于《圣经》故事的借用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复制,而是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基础上的借鉴、吸收和改造。互文性为读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有利于理解作者为宗教道德主题服务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20.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作为唯美主义大师的王尔德自幼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有着古希腊精神的影子。解析《道林·格雷画像》中体现出的柏拉图式爱情,有利于我们把握王尔德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