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颖 《河南教育》2022,(3):77-78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蓬勃发展、文化自信的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许多高校响应号召,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开设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课程,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本研究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对其课程体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大学校园,更好地将传统服饰手工艺与艺术设计作品相融合,以期为实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共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产生、发展的动力与状况的考察,深入分析了莫里斯、阿什比等在工艺美术运动中的表现。以手工艺对机器大生产的反抗、斗争为线索,揭示出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不但继承与发展了传统手工艺,保存了传统文化;而且促使了现代设计的产生,对新艺术运动和包豪斯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强调发展手工艺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奇葩——传统手工艺技术有些失落,有些近乎失传。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之重负,关键为人。本文结合我国传统手工艺职业教育现状,提出职业教育培养手工艺技术人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忠伟  郝小英 《教师》2020,(8):123-124
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对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日渐走向没落也是不争的事实。文章立足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就传统手工艺传承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职业院校如何担负起传统手工艺传承的责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以景德镇陶瓷手工艺为首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复兴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这种复兴并不只是工艺和样式的复兴,还是一种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手工产业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的复兴。由此为本土和国际市场提供着比工业化更加灵活的生产服务,这不但满足了国内外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个性化、艺术化、创意化商品和艺术品的生产制作需求,同时这也是一种农业文明中“熟人”社会关系的复兴,它的复兴不只是满足了生产方式的需求,还是一种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冷漠的“陌生人”社会关系的反思。所以这样的复兴正在产生一种与工业文明并行的后农业文明模式。这种被复兴的产业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可以被称为“手工艺模块链产业模式”,这种模式并不只是存在于景德镇,甚至并不只适用于传统手工艺产区,它可能将是未来以文化为核心的非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工业城市的“后农业”式生态文明的重要产业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学习周期过长,导致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困境。因此,以池州为例进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路径研究。对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当前的困境进行总结,并针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技法传承弊端进行研究。据此,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路径,建立乡村振兴现代化民间传统手工艺教育模式,同时结合科技、新媒体拓宽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范围,促进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品牌化发展。对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池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活动开展内容,以此实现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北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和传统手工艺产品市场需求综合分析,石家庄具备传统手工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经济条件和文化资源环境。首先,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以市场利益驱动促进创意研发,形成品牌化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其次,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传统手工作坊一条街,按不同地域进行划分,形成特色手工艺品生产区。以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带动旅游业发展,形成配套服务设施增加商业收入。另外,利用石家庄批发市场环境优势和艺术工作者的集聚优势,形成文化创意创作空间,打造创意孵化基地。引入现代管理体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传统手工艺类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并为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提出多种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手工艺活态展示、主题文化游、产业化发展、系列推广、电子商务运营、影视媒体技术应用等。  相似文献   

9.
苏州的传统手工艺有着辉煌的历史,但随着近年来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究其原因,企业的改制、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以及年轻人的功利心理是导致苏州传统手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市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单方面的行政干预也远远不能满足对传统手工艺传承和保护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加快传统文化传播、实现向创意产业转型、达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这三个方面,探索苏州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的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源源不断地融入我国,使得传统文化正在遭受巨大冲击。上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致力于通过教育来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作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惠女文化也正在面临巨大的文化冲击,与此同时,泥塑手工艺这种传统的工艺同样也存在走向衰落的可能性,如何针对惠女文化、泥塑手工艺进行传承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小学阶段作为重要的启蒙教育,进行惠女文化、泥塑手工艺的渗透无疑是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如何进行惠女文化、泥塑手工艺的渗透就成为关键所在。鉴于此,本研究以泥塑教学为载体,提出几点通过泥塑教学进行惠女文化渗透的措施,旨在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传统手工艺是传统农耕文化背景下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承载着民众赖以为生的经济文化诉求,展示着多彩的地域特色风貌和深远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手工艺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随着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作业,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传统手工艺也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本文根据产品特性及适用的不同产业化发展方式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了三种类型的划分,讨论不同类型发展模式,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雄安新区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但目前面临日渐衰落、后继无人等发展困境。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对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二者双向融合中集体记忆的三种系统要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集体记忆的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产业双向融合发展模式,具体为以雄安辖区传统手工艺为记忆客体,挖掘其承载的集体记忆和艺术符号,运用现代创意设计手段创新集体记忆载体,通过城市形象、特色小镇、多层次的文创产品等具体形式的设计表现来唤醒并重构雄安新区居民的集体记忆,进而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性保护、再生性转化与特色文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民间传统手工艺是新疆传统手工业的精华.它经历了千百年的不断演变发展而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风格.通过研究维吾尔语中的传统手工艺词语,了解维吾尔传统的社会分工及行业分工,由此分析了维吾尔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手工艺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构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融民族艺术风格于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传统手工艺之关系、传统手工艺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以及民间手工艺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融合之途径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具体分析了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构建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  相似文献   

15.
手工艺遗产作为地方人群共同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折射着人们对自然、社会与宇宙的基本认知,是一种以实用性为主的文化形态。随着文化旅游和消费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产品逐渐从生活品走向工艺品,出现了“我者”的生活品与“他者”的艺术品形态并置,引发了手工艺遗产如何保护与传承的迷思。文章以云南大理周城白族扎染为研究对象,从“主客位”角度分析不同行为体对手工艺遗产价值认知的差异性而出现的手工艺遗产的不同形态,认为当代手工艺遗产价值是“我者”价值与“他者”价值互构的综合体,须从手工艺遗产层级一体化价值体系认知出发,理解手工艺遗产生活品与工艺品并存的意义,从而促进手工艺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活态存续。  相似文献   

16.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能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生态、文明、人才等方面的发展.以文化价值聚合主体力量,以打造经济文化产业发展为再生动力,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前进方向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贵州富含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及地方文化,通过继承和发展这些文化能改进农村建设中的不足,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李佳怡 《成长》2020,(4):20-20,22
非遗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无形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文明的变迁,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传递着中华民族美的理想。在新媒体的发展刺激下,非遗传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非遗传统手工艺逐渐融入了大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苏州传统手工艺辉煌与忧患共存.本文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为基础,探索一种符合苏州传统手工艺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传统手工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苏州传统手工艺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昆山市锦华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为例,幼儿园围绕手工艺教学开展研究和探索,秉承"传承国粹文化,传递尊贵品质"的原则和立场,努力去挖掘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又适合幼儿成长需求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探索传统手工艺制作内容融入幼儿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本文认为,只有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才能使得课题与课堂并肩前行,达到双生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汇于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两者间“和而不同”的本质、“和谐共生”的文化特性和“契合融通”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东西方文明和合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文化的中国形态化,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向,为世界多元文化形态交流树立了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