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译者翻译主体地位的确立,在翻译活动中,发挥译者的主体能动性被视为成功译作的关键。本文在肯定译者翻译主体能动性的同时,作者提出受动中的能动这一观点,认为这种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状态更有利于译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从这一观点出发,作者阐述了对受动中的能动的理解,提出了怎样从文本的功能分析和创设读者文化知识新意境两方面实现受动中的能动,从而使译者主体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陆丽英 《文教资料》2008,(30):61-62
翻译的主体是译者,译者在选择原文时具有主动性,在运用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上以及在理解和表达原文上具有能动性.翻译过程是译者与原文的对话,并且这种对话具有不对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列维在其《翻译是一个抉择过程》一文中的核心思想是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不断做出决策的过程。它是译者主体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翻译好比下棋,在走棋过程中对每一步的多种可能的走法都要做出选择,在做选择时也需考虑诸多因素。就吉里·列维这一翻译思想,阐述其观点,并评述其翻译思想的启发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操控学派理论认为,翻译是对源文本进行的一种改写,是一种操控活动。而在翻译这种操控活动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受控对象,译者、文本和目标文化。译者受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控,文本受译者的操控,而目标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在意识形态和诗学方面受到译本的操控。  相似文献   

5.
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无法回答其多样性的问题。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是产生于翻译过程中的、由译者的心理活动决定的翻译现象,其多样性源于译者的认知因素和对翻译过程的操控。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行为的操控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操控着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著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运用,但这种操控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行为的操控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操控着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著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运用,但这种操控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受制于其语言的语言学研究,多表现在以翻译的作者为中心或以原著为中心去进行研究,而当下的翻译作品已经把翻译研究的重点转向了译者、读者,因此译者和读者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这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的文化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了制约翻译过程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诗学和赞助人两要素也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意识形态因素决定着主题的选择和表现的形式。本文主要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其中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涉及了该社会中赞助人的力量。两种意识形态共同起作用,通过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材料和翻译策略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对翻译活动的隐性操控。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的文化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提出了制约翻译过程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诗学和赞助人两要素也都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它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意识形态因素决定着主题的选择和表现的形式。本文主要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其中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涉及了该社会中赞助人的力量。两种意识形态共同起作用,通过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材料和翻译策略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对翻译活动的隐性操控。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48):16-18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白邦瑞在最新出版的《百年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一书中耸人听闻地将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方针"韬光养晦"硬说成"卧薪尝胆"的论调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作者认为这一论调实质为作者作为翻译主体即译者发挥其主观的政治能动性使然。翻译的主体即译者是决定"翻译的政治"的关键因素。翻译主体的政治性是由翻译主体的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史上由翻译主体的主、客观因素引发的翻译的政治性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翻译史上,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主体,角色尽管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地位却从长时期地隐形走向凸显。尤其是在西方"文化转向"之后,译者的地位问题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是约束和限制译者三要素,其中,后两个要素同意识形态紧密联系,也是意识形态的体现。文章尝试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英译本书名的翻译为例从意识形态层面来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从而验证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直接操控译者,但同时也是译者在艺术再创作过程中其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支晓来 《考试周刊》2007,(42):136-137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思维特征,考察其中所体现的主体能动性及其操作理据,论证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如何受到客体相关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张桥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114-117,124
在翻译主体研究中,译者往往被认为是翻译过程中的唯一主体,本文以翻译理论演变为线索,分析了在原语和译语两种背景下译者的主体状况,从翻译的定义以及阐释学的角度对主体性内涵进行了探讨,指出翻译主体应该是包含了作者、译者和读者在内的一种复杂群体的主体系统,以期拓展和深化翻译主体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译者主体性看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鹏  张映先 《文教资料》2006,(13):45-46
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探讨,旨在挖掘两者间的关系及其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意义。辩证地说,创造性叛逆是否以忠实为导向是由译者在翻译中追求的主体目标所决定的。译者主体性导致了创造性叛逆的产生,而创造性叛逆又是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名优秀的译者应合理利用创造性叛逆这一实用原则在自身主体性的操控下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译者是文学翻译的主体,是翻译策略的最终决策者。拟通过对萧乾翻译活动及翻译思想的分析,阐述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体现的个性,即在翻译选择和翻译思想上体现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从阐释学视角论字幕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字幕翻译受到技术参数和文本因素的制约,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阐释学视角下,字幕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在整个字幕翻译过程中,涉及译者选择原片时的信赖,以及阐释和再创原片时的侵入、吸收和补偿。  相似文献   

18.
翻译就是原文本的重写,而重写意味着某种操控。对于翻译者来说翻译的过程就是将外文作品通过自己的分析解构,进行文化上的转移,然后在个人的理解和知识背景的支持下进行重构,形成受体语言的文本。而进行儿童文学翻译的成年翻译者因为成年人与儿童在心理、理解力、阅历、视角上面的差异,造成了普通文学翻译中不会出现的目标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缺席的现象。译者对作品的操控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会由于目标读者的特殊性使得重构时无法由重要的目标读者对即将形成的译文进行及时评估和修改。成年的译者无法代表目标读者对译文进行操控,其具体的结果就是使译文的可读性成为一个难于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翻译活动是一个复杂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涉及译者、译文、原作者、原文和读者等。翻译过程中谁才是翻译主体这一问题的答案受到翻译学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翻译主体的确立至关重要。目前对于"谁是翻译主体"的界定众说纷纭,其中对于译者到底是不是唯一的翻译主体争议较大。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具有一定参考性的方法论,将其运用到翻译主体的研究中是合理的,再结合翻译主体间性研究范式,得出"谁是翻译主体"的结论则更加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到来,Lefevere的改写理论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为实现某种目的和达到一定预期效果,译者在处理源文本以及生成目标文本的过程中会对文本进行改写.译者对源文本的改写已非纯粹的翻译行为,而是对文本的操控.影响文本操控的一大关键因素便是意识形态,这一因素在翻译研究和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降,尤其是近十几年,国外视听翻译研究获得蓬勃发展.而在国内,视听翻译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改写理论为依托,分析意识形态和视听翻译的内在关系,即意识形态因素对视听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