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就教育系统而言,"三平精神"既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推动全省教育改革的目标追求。为深入学习实践"三平精神",结合"教育改革年"主题活动,本刊《改革前沿》栏目特推出专题,重点宣传报道基层教育改革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请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生存发展的河南人,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化底蕴深厚,在平凡之中有伟大追求,平静之中有满腔热血,平常之中有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是对新时期河南人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的提炼与升华。弘扬儒学"中和"思想,促进各方面的和谐,就能为促进和实现河南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河南省教育系统对“三平”精神的深入学习,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把学习“三平”精神作为提高品质修养、情操风范和思想境界的自觉行动,积极参与到“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的活动中。“三平”精神激发了河南省广大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热情,引发了在校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再思考。本期《聚焦》栏目在继续刊发“三平”精神学习文章的同时报道了优秀教师邵安兆在平凡的舞台上默默挥洒人生的事迹以及优秀学生吕清正在平凡中追求人生价值的求学故事,以期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三平”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精神青春期"是一个标志着人拥有理性精神文明或文化创造能力的概念。人类所有的理性精神文明成果,可以说都是曾经进入过"精神青春期"的个体创造出来的。就像生理上的"青春期"是人类个体生物学意义上"成人"的一个拐点和标志一样,"精神青春期"是人类个体非生物学即社会学意义上"成人"的一个拐点和标志。"精神青春期"概念是现代人生哲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的结果。其提出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精神青春期"概念尚未正式提出,但却蕴含在其思想之中;第二阶段明确地提出了"精神青春期"概念;第三阶段"精神青春期"概念被赋予了丰富的教育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著名戏剧家熊佛西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定县乡村建设运动实验区进行历时5年、影响深远的农民戏剧研究与实验。文章从特定时空个人内在的精神立场、心态气质、戏剧教育观、功利观和创作观等方面对作为实验主体的熊佛西进行了多维分析,以揭示其在"五四"启蒙思想光照下的个体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盛文 《重庆师专学报》2011,(2):103-106,120
通过对新时期三明精气神的解读,明确"开明、清明、文明"关系,构筑三明精神的框架——"一核三明十二义",极大充实了三明精神内涵,并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典型示范加强三明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弘扬"三创"精神,推动"三促"工作,从而树立"开明创新、清明正气、文明和谐"三明形象。  相似文献   

7.
王莹 《文教资料》2012,(32):73-7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乏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作家,徐訏就是其中的一位。在《圣经》的影响下,徐訏小说的语言表达多了温婉与清丽、沉郁与感伤,呈现出"在乐园"——"失乐园"——"复乐园"的叙事结构,基督教教义也使其小说蕴含着博爱与忏悔的内在精神。本文试从徐訏与基督教的渊源、《圣经》文本对徐訏小说的影响、基督教精神对徐訏小说内在精神的影响三个角度对徐訏小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平抛运动的定义,把与平抛运动相类似的一些运动定义为一种"新"的运动——类平抛运动,通过研究类平抛与平抛运动在哪些方面是相类似的,常见的哪些运动可被看成是类平抛运动,我们将能更深刻、全面地认识类平抛运动和其他一些运动。  相似文献   

9.
方泽强 《煤炭高等教育》2011,29(5):13-15,46
"大学有精神吗?"、"大学需要什么精神?"等命题的解读对大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平原教授的《大学有精神》可视为从文学角度解读大学精神。"大学有精神"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大学要是健康的;二是大学要有崇高的追求;三是大学本身就是精神的象征。关于大学精神的讨论或许不需刻意达成一致意见,关键是能对大学精神的"问题基点"产生思考、形成追求,从而推动大学往理想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明显,部分学生知行脱节,存在矛盾和困惑。台州学院将学习"最美精神"与大学生实际思想状况结合,以先进的事迹感召人,以身边的榜样引导人,在实践活动中教育人,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争做精神富有的浙江青年"。以"最美精神"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要坚持多元价值观中的"一元指导"、"两个课堂"教学和"三个工作机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各版本《韵镜》于外转第三十九开上声琰韵三等溪母位置列有"(平页)"或"頇"字。然"琰"韵为收-m尾的韵,"(平页)"从"平"声,"頇"从"干"声,并与"琰"韵收-m尾不协。前辈学者对此一现象已经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今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此一现象重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韩昱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22-124
"是……的"句式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强调句式,我们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这种句式的发展。得出此句式在宋金时期就开始出现,到明清时期,"是……的"句式已发展完善,其用法和现代汉语无异。最后我们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是……的"句式的特征作了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九月养生     
《师道》2014,(9):61-61
九月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宜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培养乐观情绪。精神调养在秋天非常重要,因为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民间习俗为区域的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桂林平山大村走"老同"习俗与少数民族地区其他习俗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以桂林平山大村走"老同"习俗为个案,尝试探讨其在村落组织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风物、哲思相融合的叙述中,追寻历史现象、描绘文人形状、剖析文明兴衰、追究文化命运,以激愤的底气、悲壮的情韵把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怀,对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浓郁的人文批判精神和立足于精神层面的对自我与精神的超越。《文化苦旅》中"苦"之意蕴有三:一是在山水风物中寻觅文化之"苦";二是在传统文人精神的底蕴中挖掘文化之"苦";三是在历史的沉思中提炼文化之"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选择深受"尚礼"精神的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的"尚道"——"尚礼"精神的胜利。新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党的自身、对农民的态度、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处在文化转型、文化激变之际,中国保持文化自觉,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显得尤为迫切。恢复"尚礼"精神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对当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革新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创造性践行"小先生制"需要智慧化地处理好"小先生"与"非小先生"、知与传、收与放等三组关系,有机契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切实有效地推行个性化读写,必须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给学生"三步阅读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应致力于"个性化读写结合教学的多元模式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园精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在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校园精神文化的作用最为突出。为此,我们在进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实践与应用"、"专业与行业同步发展"的总指导原则,通过社会实践等途径,使其在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是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的"森林小说"异军突起,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乌热尔图特别钟爱写"鹿",原因有三点:首先,鹿与鄂温克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鹿的精神是鄂温克族民族精神的象征;最后,鹿还与鄂温克族的宗教信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