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自我认知视角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成因包括经济状况、学校适应、学校关系、学习状况和学习压力;大学生弱势群体可以划分为人际关系弱势、学习弱势、经济弱势和学校适应弱势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发展和家庭不良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个人自身因素造成的生理心理影响等。为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可加强经济扶持与政策完善,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发展;加强思想教育与方向引导,帮助其实现自立、自信,达到自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了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湖南省13所高校1467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经济状况、适应状况、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负担、学习状况、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自认弱势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和生源差异;经济因素、学习因素和学校关系因素,是引起大学生自我认知为弱势的重要原因;存在家庭-经济弱势、人际-心理弱势、学校处境弱势和经济-学习弱势四种类型。因此,在寻求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建立包括经济支持、心理与学习指导、人际关系调节、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救助体系,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理性认知和坚强意志;建立科学的、长效的特困生解困运行机制和资助机制,切实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经济困难和压力;开展立体网络式心理咨询服务,疏导,缓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温暖抚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了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解决弱势群体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格特征,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本文在对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的消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健康人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自律性人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塑造适应性人格;完善教师修养,树立榜样性人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格特征,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本文在对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的消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健康人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自律性人格;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塑造适应性人格;完善教师修养,树立榜样性人格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独立学院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找出独立学院大学生弱势群体中存在的各种显性或隐性问题,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角度,剖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思想、职业准备和职业心理现状,为独立学院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提供解决的思想和方法,为我国弱势群体研究增添一份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理问题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践踏了社会民主和法治,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大学生、贫困生、有生理疾患的学生、残疾生和容貌不佳的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难现状及其危害,并建议从制定政策、完善法律、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消除就业歧视,推进大学生无障碍就业。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分类、特征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霞 《时代教育》2010,(3):22-22,2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也呈上升趋势,他们不能胜任大学里的社会角色,处于可能被淘汰的危险境地。因此,分析弱势群体的分类、特征及教育方法,了解其主要表现,充分认识加强其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激励和教育,促进他们成人成才,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应做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强意识;完善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大学生中由于各种原因在经济、身体、心理、环境适应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地位的群体,这一群体在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章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谈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弱势群体问题日渐突现.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出现,给高等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影响,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通过研究找出解决高校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高一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教学结构不完善等各方面的影响,在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自我认知不全面等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科学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地区高一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学生层面给出了具体的提升策略,以期能够不断提高农村高一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客观评价自身特点,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多呈消极负面,他们具有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较为普遍的心理失衡和受挫情绪,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甚至表现出过激行为。这不论是对高校的稳定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对他们自身的发展都极为不利。因此,认知重建是大学生弱势群体走出心理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和类型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大学生群体中教育资源占有少,能力素质相对较低,心理相对较弱,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生存状态与社会主流相对脱节的群体.  相似文献   

18.
大学时期是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个人将来的发展。文章从大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认知偏差的表现等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调整自我认知的方法和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自我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我认知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实现中有着强大的动力功能。自我认知的全面、深刻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18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五个方面编写了调查问卷,以期更好地了解高职生自我认知情况,提出引导教育策略,促进学校更高效地开展学生自我认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现.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分为经济弱势、学习弱势、身心弱势、能力弱势四种类型,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健全资助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