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促进了自组织的发展,高校青年自组织"运行网络化"的特点,决定了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存在形式、功能作用以及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发展的实际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针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应构建以基础保障机制、制度管理机制、队伍培养机制、文化导向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网络革命被称为21世纪人类生活的太阳,校园网络文化作为现代大学校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与追求,但是校园网络给大学生带来超信息量、高科技、现代感的同时,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兴利除弊,依法治"网"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学校园里传播,迅速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之中,形成了大学生网络文化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营造积极、健康高校网络文化氛围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微博以其草根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参与。微博背景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人格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对高校微博的管理和研究,及时地利用微博进行信息沟通和有效的舆论引导,成为当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因网络介入而变得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虚拟网络组织参与,而虚拟网络组织极大冲击和影响了传统大学生组织引导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因此,需要在掌握当前大学生网络组织参与情况、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组织引导管理新理念、新机制,采取因应措施,科学引导管理大学生虚拟网络组织参与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生遭遇和参与计算机与网络犯罪的现状出发,联系现阶段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结合本课程教学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思路。介绍了计算机犯罪有关立法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对入学新生开展信息安全的法制教育,以增强大学生信息安全的法制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并自觉抵制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西方文化思想潮流和价值观念正强烈冲击着现代的大学生,"90后"的大学生更是如此。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的大规模普及深深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更是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在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基础之上,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以期能够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雅静 《文教资料》2014,(4):141-142
我国高校现已全面进入"90后"时代,这一代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既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又集中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看似矛盾的思想行为特征,对高校的学生工作特别是新生转型教育工作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挑战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建立的SNS网站在中国发展迅猛,其中"人人网"已经成长为中国大学生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校园SNS网站。"人人网"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速度方面的优越性能反映大学生思想状况并使之成为高校舆论的集散地。高校辅导员参与和利用"人人网"这个网络思政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增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就是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中,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大学校园为空间,以大学生和教师为参与主体,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数字化文化、信息化文化和群体文化,它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文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实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价值,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必须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认知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网络语言文化的概念、特点着手,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参与、关注、认同,认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群体特点相符合,具有强烈的情绪表达和话语诉求倾向,由此形成的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沟通意识。高校舆情管理需要积极组织和引导网络行为,培育"舆论领袖",建立健全舆情危机预警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传统节庆教育的“现代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物和文化象征,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目前高校开展传统节庆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认识不到位、形式单一、内涵匮乏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在挖掘传统节日的外延和内涵上下功夫,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形成教育特色,实现"现代性"转型,最终促进大学生形成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两课"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在经济、政治、文化发生重大转型的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深度变革,本文通过分析优秀影视作品的独特德育教育功能,对其优势实现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寻。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实现高校内部均衡的有效方式,适应大学扩招背景下学生角度变迁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高校需要改革和完善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构组织制度和运行制度。机构组织制度方面,高校要建立起保障大学生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学生议事会制度、学生自治制度及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会制度、学生社团制度、学生申诉委员会制度。运行制度上,高校要健全保障大学生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网络沟通制度、学生听证制度和教学信息员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因受到网络环境影响而出现网络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道德已成为现代社会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慎独"思想来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进行熏陶,可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性,增进网络道德修养,保障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传统纵向传递式的代际关系受到了猛烈冲击,网络使文化传递方式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文化反哺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文化反哺"现状和"文化反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寻求一种符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邓鹏 《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48-152
红色文化是高校实现网络育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文化资源。高校要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网络育人话语转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挖话语转型对红色文化网络育人的价值,在坚持"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基础上,推动红色文化在网络空间实现从历史文本话语向现实网络话语,从传统叙事话语向传播正能量的"二次元"叙事话语,从传统媒介话语向网络社交媒介话语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张燕香 《大学教育》2018,(12):20-22
在分析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概述阅读学分制的起源和实施现状,阐述阅读学分制的实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促进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积极有效转型,在馆藏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活动、服务意识、馆员素质及人员结构和现代先进网络技术应用上不断提升和创新,力求实现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教育,使其真正成为应用型高校三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引导力量。面对多元文化的交融、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大学生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加强道德自律,尤其是面对网络文化的发展,培养自己对各种信息的分辨能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要利用网络文化优势,牢固确立"阵地意识";根据网络文化特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意识,并进行网络文化传播规律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结构、政治过程、政治参与、国家性和政治文化共同构成政治稳定的衡量标准。政治素质培养关涉意识形态风险,意识形态风险是政治文化风险的核心内容,因此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给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带来机遇和挑战。高校应该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引领,创新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模式,鼓励合法合理有序网络参与,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政治素养,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更好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