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敏 《文教资料》2011,(16):29-31
本文主要探讨"半A半B"结构的整体功能,在句法上,它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谓语和宾语;在语义上,该结构体表示的是一种模糊义。  相似文献   

2.
"一上儿"是扬州方言中一个常用的时间副词。其在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从扬州话的语言事实出发,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句,并对其进行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求了解扬州方言时间副词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学界很早就关注到表比较的"有"字句,主要研究了该句式所表达的意义及其各个成分的句法表现和语义要求。但从服务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还可进一步深入。事实上,该句式主要是借助听说双方共知的乙事物描述甲事物某种性状的量度;"有"看作动词并无不妥;"A、B"有异常复杂的句法表现、语义对应性和不同的显著度;"这么/那么"既可用于指示"C"的程度,也可指代"B",在肯定句中一般不省略;"C"主要是性质形容词。  相似文献   

4.
从先秦至唐宋"之上、以上"由非词到合成词,进而逐渐虚化为素粘着的后置词。"之上"在隐喻机制作用下,由表空间关系扩展到表层级关系,由表空间的词汇义演化为方位标和层级标。双重语法功能制约其词法灵活性,体现出强句法要求的特点,因而,"之上"表义功能的区分依赖于句法构式的选择。"以上"功能单一,主要充当界指量标,体现出强词法的特点。两词存在着语义的交叉和语用趋同的倾向,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分工互补的趋势。"之上"倾向于表具体空间方位关系,"以上"倾向于表数量范围。  相似文献   

5.
运用比较法对《诗经》中"伊"字进行词义分析和句法功能比较,意在说明"伊"字主要用作助词、连词和代词的语法功能及其流变。  相似文献   

6.
尹学利 《语文知识》2010,(4):113-115
在"功能范畴假设"理论中,单音节V、双音节V、多音节V都可以进入"V在LP"构式。"了"的句法位置表明了"V在"是句法生成的复合词,跟V本身的音节无关。  相似文献   

7.
胡志军 《考试周刊》2012,(26):34-35
"特点"、"特色"和"特征"都可以指"特殊的不同于一般的性质",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同义"并不是"等义"。本文旨在从语义、句法搭配、语用三方面对三者进行辨析,找出三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指示代词“这”上下指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方式、对象与句法功能方面,而在功能上,“这”上指时有区别功能、情感功能和经济功能,下指主要有悬念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语气副词"毕竟"为研究对象,从共时的层面分析其可以作为话语标记的理由,并结合具体语言事实分析了作为话语标记的"毕竟"所在语段的语义结构模式和句法分布,进一步考察了其在实现衔接性方面的语篇功能,发现:在语义上,"毕竟"具有情态意义,通过语义上的相互关联来表达连贯、相对完整的意义。它所出现的语段的意义成分是一致的,而且意义成分之间在语义结构上也存在着共性。在句法上,它具有可分离性,共有两种经典的结构类型。在语篇上,它具有连贯性语篇的复制功能和表达双重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整指全称限定词主要包括"全"、"整"、"满"等,这些词的词汇意义相近,但又各有不同的句法、语义限制。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时常常出现偏误。文章分析了留学生学习整指全称限定词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际难度、语内发展难度、教学误导等多方面探讨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整指全称限定词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语气词"撒"是"唦"的方言新变体,本文主要讨论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句法和语气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短时义的界定及短时类副词的句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时间副词中,有一个小类主要表示"时间间隔短"。文章对这一小类副词所表的短时义进行了界定,区分了"时点短时义"和"时段短时义",确定表"时点短时义"的短时类副词一共有18个,并对其唯状功能、独用功能、句法位置差异及其影响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好的"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双音节语气词,它的含义也因为语境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专门分析"好的"的专著和文章尚不多见。本文从"好的"的句法配置、语气意义、语用功能及语境对"好的"短句的制约性四个方面,对"好的"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句法功能上看,类固定短语"边V1边V2"是谓词性短语,"边…边…"格式对嵌入动词的语义特点与句法功能具有选择与制约。从语义关系上看,"边V1边V2"不是单纯地表示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它的同时性并不平衡,而且具有目的性和承接关系等衍生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5.
常静 《文教资料》2021,(2):10-12
话语标记是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对话语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现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么说吧”作为一种话语标记,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本文主要从句法功能、变体形式、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话语标记“这么说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中数词与动词结合表示动量时,有三种句法功能:状语、谓语和补语,数词在这三种句法位置上的表义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由于"数+动"结构在表动量时的模糊性,促使一种新的动量结构——"动+数+量"的出现,而这种新形式恰恰是在"动+数"这种语用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怪"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常见。结合老舍作品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同时借助于Coco语料库检索系统,本文主要从语义、语用、句法等三个层面对程度副词"怪"作详尽的考察和分析,以深化人们对它的用法和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疑问词语"何""云何""如何"从上古、中古一直沿用到近代汉语,它们的兴替演变尤为显著。在唐宋禅宗语录中,"云何"开始衰落,"如何"迅速崛起,成为"何"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疑问词语;"如何"的语义分布与前期相比,进一步扩张,开始用于事物询问;"如何"的句法功能也迅速扩张,不仅可以作谓语和状语,还可以作主语、宾语;"云何"的句法功能开始衰退,只能充当主语、谓语、状语。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为基础,对指示词"这""那"和"这么""那么"的用法作出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发现这两对指示词都存在着语法意义的虚化现象,但虚化程度具有不对称性:"这"与"那""那么"发展出连词用法,而"这么"还没有形成这种用法;而且"这""那""那么"在语法化过程中也表现出多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文章从句法位置、语言环境、语义变化、语法化过程等方面对指示词的连词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翻译讲究"信、达、雅"。"信"指意义忠于原文;"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选用的词语要得体,简明优雅。对于初中生来说,做到"达、雅"难度比较大,但是,学生在认真分析语法与句法的基础上做到"信"则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