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活动中师生互动行为影响着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师生互动的主体由传统课堂的三主体(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发展为四主体(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群体),师生互动行为也发展为师个互动、个个互动、师组互动、个组互动、组组互动、师群互动、个群互动等七种类型。教师实施互动教学应做到: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合理分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建议”与“接纳”习惯;课堂评价合理、公正,并有艺术。  相似文献   

2.
课堂承认对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精神成长具有独特价值,是课堂师生对话、挖掘学生需求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承认的课堂互动表现为教师将“管理主义”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承认主义”的面向儿童本身的教育理念,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爱与关怀、相互尊重、相互承认、课堂规范作为生成机制,通过名师课例提取出以理解、平等以及共生为媒介的师生课堂互动的三种互动媒介,进而为课堂承认提供操作依据,提高承认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实现机率。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被日益关注和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怎样有效运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理解“师生互动”的含义、成功标志和实施关键;其次要弄清中学思想政治课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条件;最后还要掌握实现“师生互动”的几种具体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课堂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普遍性存在,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特征。选取9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优质课,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获得课堂师生互动的量化数据,并结合视频图像追问数据背后师生互动的特征。研究发现,小学数学优质信息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师生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师引发—学生应答—教师反馈的互动模式;师生互动频繁且类型多样;师生之间缺乏深层互动;师生互动所反映的话语权力关系属于“控制—服从”型;师生互动环境单一,未形成支持性的互动环境。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06,(10B):5-5
费笑容在《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2期上撰文,阐述了“问题学习”中师主互动方式的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认为教学是牧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认为教学是师生平等参与的互动过程,强调教师应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心灵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语言进行,课堂上师生互动时也是如此。法国符号学家巴尔特认为:“语言是一种制度和系统,而言语是一种个人选择的实现行为。”也就是说,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所以,我们认为课堂上的言语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7.
基于媒介嬗变的视角对师生关系进行考察,发现媒介技术影响甚至决定着师生关系的模式,媒介的技术特点及其文化特征促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同形态。口语作为交流性技术,其文化属性决定在口传媒介环境下师生交往模式表现为双向互动规律,师生关系具有亲密性、平等性的特点。文字印刷媒介的隔离性削弱了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条件,而“专家系统”的诞生使得师生间呈现出权威性、等级性的社会关系,师生交往模式以单向交往为主。电子媒介技术使教学空间分化为在场教学空间和缺场教学空间,并建构出师生关系的新形态。此时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定制化教学”成为常态,师生交往方式回归主体间双向互动,师生关系逐渐趋向为平等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实践中,根据互动主体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方式。在这三种互动中,“师生互动”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能动地促进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互动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1]尽管在李威德的小团体沟通模式、贝尔斯的交互作用过程模式和佛朗德斯的师生交互作用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方式不同,但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重大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并…  相似文献   

9.
吴小妮 《考试周刊》2009,(26):46-46
“两课”教学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本文认为与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相比,“互动教育”有发挥双方主动作用,提高双创新能力,促进双影响的作用,并提出实现“互动教育”模式的三种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生社会”互动。  相似文献   

10.
侍卫松 《考试周刊》2009,(49):157-157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建立师生互动、激发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和谐、宽松的“人人和谐”地理教学氛嗣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为此尝试作一点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营造和谐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在网络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本文主要从“网络教学对师生互动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更需要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把运用多媒体教学和进行师生互动有机地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媒介,课堂教学活动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四种基本形式,这四类活动的对象都是媒介材料,以上这些活动称之为显性活动。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称之为“隐性活动(过程)”。教学中设计的每一项显性教学活动,必须为“隐性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型体育赛事多元媒介协同传播的现实,文章以东京奥运会中国故事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与观察研究方法,阐述运动场域社会团结感的跨媒介叙事建构路径、内在逻辑与未来想象。研究发现:由“元故事”向“故事世界”演进的跨媒介搭建过程中,存在着主流媒介“自上而下”与社交平台“自下而上”两条协同并进的情感建构路径。文化、技术和用户共同构筑了东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情感共鸣的内在逻辑。“爱国主义”和“英雄”故事原型奠定了情感唤醒的内生逻辑;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机制为情感扩散提供了技术逻辑;通过辨识他者的情感表达,用户于互动中锚定群体身份、形成情感社群。面向未来,主流媒体可从丰富情感连接触点、开辟情感互动新场景和树立情感互动规范三个方面发挥跨媒介叙事建构性功能,打造规范性表达、互动和评价的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在果堂实践中,根据互动主体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三种方式.在这三种互动中,“师生互动“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能动地促进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互动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对认识师生课堂互动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互动有效性具有借鉴作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公共英语课堂适合尽量采用“师组互动”。“师组互动”便于实施能照顾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公共英语学习者的复式教学,有利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让师生都体验到课堂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这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就是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它让学生感到轻松、积极、无压力,让学生充分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张扬个性。但这种“心理场”的创设仅靠教师的新观念、高素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究竟如何创建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呢?教师可以试着发挥以下六大效应的作用,达到师生心灵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张珊 《教育探索》2021,(3):73-77
在线上教学中,情感互动缺失、媒体信息饱和与情感疲劳让师生双方成为课堂中的“陌生人”.家庭-媒介-学校多重空间交叠使学生心理不适,媒介和空间异化是导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师生情感缺失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探求师生情感的发展路径,师生情感产生于天然的情感和可培育的情感联结,其发展经历了“相遇-看见-回应-认可-反馈”等五个阶段.“回应”是打通双线教学师生情感沟通的关键,重视“回应”,有利于提升师生情感的价值意涵,具体体现在以情助知、以情育德、德-知-情交融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师生互动对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我国目前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类型中,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和教师与班级群体互动是主要类型,教师与学习小组互动则处于缺失的地位,这不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师组互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中小学课堂班额大、学生多;教师不够重视。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师组互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学校德育的重视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一贯性和一致性。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尤其是他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型对当代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学校德育走上“心理化”的轨道:学校德育内容“心理化”;学校德育方法“心理化”;实践活动“心理化”;师生互动“心理化”。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课堂要尽量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学生,是手段;“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教学相长,是途径;“学生主动”即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目的。要实现这三“动”,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观念上,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翻译向学生交际能力多层次训练转变;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