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策略的运用跟学习效果息息相关,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学习策略具有预测作用。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和学习风格进行测试,对照成绩的升降作出分析。调查发现,视觉型学生使用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成绩上升最多,视动觉型和听动觉型学生使用认知策略的成绩上升最多,听觉型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成绩上升最多。不同类型的学生可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调控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玲洁 《文教资料》2021,(4):229-231
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顺应潮流,广受欢迎。然而在线上和线下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本研究借用感知学习风格调查表检测了94位中职生,发现他们大都偏好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学习方式,于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提出教师提供多样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和采用多元评价的策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为理论依据,以Moodle为平台开展混合式学习,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在课程整合的前后采用同一调查问卷实施前测与后测,经分析比较表明: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确实能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课程,提高学习者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本次教学实践表明,Moodle可以有效地开展混合式学习,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混合式教学在各高校中如火如荼进行,然而学生在进行混合式学习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往往阻碍教学进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5.
混合式学习能够整合课堂面授学习方式与在线学习方式的优势,被认为是高等教育机构应对未来挑战和实现教育创新的有效而风险较低的策略。以北京大学一门通选课作为研究案例,针对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学生网上讨论的成效及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中的网上讨论确实可以为教学提供帮助,总体来看,学生在"知识"和"理解"这两个低阶思维能力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而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方面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提高;"讨论话题设置"和"个体对网上讨论的态度"是影响网上讨论成效的最显著因素,"对讨论的激励机制"对网上讨论成效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结合定量及定性研究方法,探索不同教学方式即匹配、错配、不配(传统教学)对不同感知学习风格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感知学习风格的教学(匹配、错配)比传统的教学更能提高词汇学习效果,而具有听觉和触动觉偏好的学习者在错配方式中学习词汇的效果最为显著。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差异很可能是由视觉教学方式自身的优势所导致,而访谈结果却表明视觉模态的教学最不受学生欢迎。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谨慎采用匹配或错配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开展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地,科教水平的高低和人才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出高校的教学成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使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同时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状况也不断凸显。面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等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误用和滥用是导致教学质量差、效果低的主要原因。要提升高校教学成效,必须根据课程类型、学生年级、班级规模选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基于Moodle平台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学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尝试在Moodle平台中采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开展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通过在Moodle平台插入的Feedback模块,从两个方面(学生使用Moodle平台的情况和学生利用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教学成效)、三个维度(教学成效、学习满意度、学习接受程度)对参与混合式学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能提高学习者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教学实践表明Moodle可以有效地开展混合式学习,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课堂以及网上教学不同,混合式学习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目的、有计划、有价值的混合。作者提出混合式学习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证实混合式学习方法的有效性。156个学生参与了实验,实验班采取混合式学习法,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法。实验持续一学期,最后分析两个班级期末成绩,以及实验班对混合式学习方法的态度,证实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时代对人个性发展的要求,指出制约个性化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教育组织形式一班级授课制,提出了现阶段的解决方案一混合式学习,并结合化学教学讲述了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刘芳 《职业技术》2015,(4):63-65
本文从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具体分析了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并指出了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混合式学习集聚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根据中职化学学习内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构建适合中职特点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实现中职化学教学“1+1>2”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习风格即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是学习者知觉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持续、一贯带有个性特征的行为方式。英语学习风格的研究对语言教学有重要影响,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20,(3):110-114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对教与学的各层面有很高的要求。"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时代知识爆炸迫切要求大学生进行以内在学习需求为动力的深度学习。当代高等教育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对象、学习规律等要素,从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维度来制定策略,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4.
《鸡西大学学报》2022,(1):32-36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它将疫情期间建立的线上课程资源与疫情常态化后课堂讲授有效结合,为当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安全工程专业热工学课程为例,以疫情常态化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数据为基础,调查分析混合式教学方法在热工学课程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双重推动下,高校实验教学正在转向混合式教学。在此背景下,文章构建了高校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并以“基础化学”课程为例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践。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化学实验视频评价量表、访谈的研究方式获取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重点探讨了混合式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效与学习体验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合式实验教学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技能;男生和女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操作技能提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混合式实验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更佳的学习体验,而积极的学习体验会正向促进学习成效。文章构建的高校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具有推广价值,对于促进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合式学习在形式上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在操作上是媒体的适当选择和组合,在深层次上则是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在介绍混合式学习之后,对混合式学习的维度进行划分,并依据划分的维度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在线学习优势结合,是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文章以《经济学原理》为例,对其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并利用师生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混合式教学成效进行全面评价,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程成绩和综合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教学素养也得到较大的提升。最后,根据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增进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优势和在线学习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不仅扩大了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延伸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支持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并非自然而然产生的,它离不开精心地设计与实施。源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然后运用此模式对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一个专题"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和维护"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对其应用效果开展了行动研究,实证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能够较好地指导混合式学习实践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本研究首先构建并实践了融合传统课堂与QQ通讯软件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辅导模式;然后,通过问卷、访谈和测试的研究方法调查该模式的实践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读写译能力和专八考试成绩,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最后,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供兄弟院校专八辅导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