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纲要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突破思政课教学困境,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实践中,为了完善这一教学模式,必须依据教学基本要求,精心科学地设计教学专题及相应问题;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研究中,实现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同时改革考核模式,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培训班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春季开学后,全国普通高校将在2006级本科学生中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为帮助广大任课教师尽快熟悉  相似文献   

3.
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对话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中将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是讲述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项根本性的任务而斗争的历史.提高教学水平,教材建设是前提,教师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新课。课程的教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处理好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的几对主要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处理好"史与论的关系"、"主与次的关系"、"显与隐的关系",能实现教法的优化;处理好"客与主的关系"、"讲与议的关系"能实现学法的优化;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能实现实践法的优化。根据需要灵活地处理好这几对关系,使教学手段围绕教学目标有机组合,可以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处理好历史性与政治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注意三个结合,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荣辱观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首先是历史事实,随后是历史认识或理解,最后是历史话语.客观的历史事实(历史本体)、历史认识和表述历史的话语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历史意义的显现形态,形成历史呈现中的价值判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必须具有自觉的问题意识、清晰的辨识理路、多维的思维触角和处理好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7.
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两个关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准确理解"纲要"课的性质和任务,正确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是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两个关键问题.就前者而言,要通过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以及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比较来把握.就后者而言,要在吃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辩证关系,正视史学界关于热点问题的争论,真正体现"纲要"课的魅力;要提高"纲要"课教师的素质,提升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学术素养.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教学逐渐向融合信息化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课堂派"平台是为混合式教学所研发的在线教学平台,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助功能.基于"课堂派"平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旨在利用"课堂派"平台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方式,改进"纲要"课堂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提高"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全国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为什么要在大学生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到底有什么意义? 历史是维系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条件.学习历史,至少有两大意义:一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二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讲历史逻辑"为大学历史教育的理念,既可以区别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为做好二者的衔接确定依据,也可以使之避免与"讲理论逻辑"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重复.以历史细节论证历史逻辑,是增进该课程教学实效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成立90周年之时,我们汇集在三晋大地的首府太原,以研讨如何搞好"纲要"课教学为主题,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这是很有意义的.在这里开会,更使我们感到山西有进行"纲要"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特别是有与党的历史密切相关的红色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最为学生所"熟知"的一门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实施"小组参与教学模式",把一个教学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次上课安排一个小组在限定时间内讲述一个问题.这种简易可行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贯通"课前准备"、"课堂听讲"与"课后总结",达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数高校存在着不分文理科、不因材施教的“一刀切”的教学弊端。为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对“纲要”课进行分层的教学改革。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等。北京科技大学部分“纲要”课自2016年开始,针对文理科类学生,采取两种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想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内涵丰富的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既存在可能性,也具备可行性,也是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学习高校思政课精神,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四个"庚子"年为时间坐标,贯穿中国近现代史180余年的历史,探究更恰当、更契合国家大政方针的教学理路,更好地把"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够充分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观念的四个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历史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注重传授理论及历史知识到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从传统的"三中心"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参与式、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变,从系统讲授向专题武、点评武教学转变,从知识考察为主的考试向理论应用和思想表达为主的综合性考试的转变,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贯彻《纲要》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入手,论述了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贯彻<纲要>精神的重要性;提出要充实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重点;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要推进"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因其披着"档案解密"还原真相"的外衣,同时借助网络媒介煽风点火,流毒至深,对大学生亦影响甚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兼有历史课和政治课双重性质,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阵地、主课堂."纲要"课教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筑牢防线、夯实基础、明确重点、把准关键、完善策略,扫除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和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遵循如下的教育路径:通过讲述和分析近现代中国选择、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行指导思想教育:通过讲述和分析近现代中国探索、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进行共同理想教育:通过讲述和分析中国近现代的众多爱国主义史实和改革创新辉煌业绩的事实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通过讲述和分析历史先贤前辈优秀品质、道德风范、人格魅力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