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南先生说,世间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益友与损友之分。友直、友谅、友多闻,都是对自身修养有益的朋友。“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友谅”,是个性宽厚、能够原谅人的朋友;“友多闻”,是见识广阔、知识渊博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孔子又把朋友分作两大类型:有益的和有害  相似文献   

3.
益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任(nìng),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这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4.
本着“古为今用”。我借用这块“补白”披露并注译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说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原文:“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路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交友思想对于当今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德育,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它包括四个方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主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交友价值取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要求慎重对待朋友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倡朋友间的互相学习;“言而有信”,注意交往中把握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12月11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鸟儿都知道彼此嘤嘤地叫以获得友谊的回声。何况人,能不求朋友?亚里士多德把朋友视作是“第二个自己”,告戒人们要善于交友和善于择友。对身心正在趋于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朋友更具特殊意义。有的学生不仅把朋友看成第二个自己,有的时候还升格为“自己”,把自己降为“第二”。朋友的利益高于一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有益朋友有三种,有害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  相似文献   

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语出《论语·季氏》。直:正直。谅:诚实。多闻:博学。便辟:逢迎谄媚。善柔:当面奉承。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博学多闻的朋友,是益友。逢迎谄媚的朋友,当面奉承的朋友,善于花言巧语的朋友,是害友。交友是人生的一大关键,益友终身受益,害友则一世受累,这个教训是很深远的。所以,历代仁人哲士,对交友之道,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宋代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  相似文献   

8.
“益者三友”“相观而善”,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条重要教育原则。《礼记·学记篇》云:“相观而善之谓挛”,意思是说,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切磋,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就能成为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孔子也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观点,主张让学生广交秉性正直、讲究文明、博闻多见的朋友,不要与诌媚奉承、花言巧语、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往。荀子则讲,只有接近良师益友,才能防止邪辟的影响,达到“身日进于仁义不自知”的教育目的。几千年来,不少教育学家,遵循这一原则,培养出许多优秀人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面对困难,一起体验失败与成功,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和他们共同成长"。作为老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课堂上要让感情交流贯穿始终,课下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本着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和家长多交流。亲近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0.
这是件好事     
《家教世界》2011,(6):7-7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非洲国王和一个从小同他一块儿长大的朋友。朋友有个习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他总爱把"这是件好事"挂在嘴边。一天,国王和朋友一起出去打猎。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如果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就无法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走到一起,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一种缘分.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什么是朋友?""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如果问儿童这些关于友谊的问题,你会发现不同年龄的儿童会有不同的答案,儿童对"朋友"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提供了儿童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  相似文献   

13.
李强 《教师》2011,(31):17-18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定面临“后进生”转化的困难。无数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难关前屡闯屡败,逡巡不前。转化后进生的方法、论文浩如烟海,可是绝大多数理论与实践脱节。隔靴搔痒怎能解燃眉之急? 《论语·季氏》有“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是孔子的朋友之道。后进生的学习生涯中,或许缺少的正是这益者三友,若教育工作者能化身为“后进生”的益者三友,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过一则轻松小语:"当你已经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你会把它通通吃掉呢?还是把其中五个苹果送给朋友一起分享?"如果你把六个苹果通通吃掉,那只有你一个人吃到苹果的香味,你也只能吃到一种苹果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陈世旭 《教师博览》2010,(12):30-31
下面是一个朋友从网上发给我的一个故事。因为太珍惜,稍作调整,基本保持原貌,与大家共享。西恩是一个身体及心智有残缺的孩子。有一次在公园,西恩见到一群认识的男孩正在玩棒球,问父亲:"你想他们会让我一起玩吗?"父亲想,大部分孩子应该不会愿意有西恩这样的孩子在自己的队里,  相似文献   

16.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每当这动听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时,我就不禁想起了我的朋友——张呈。  相似文献   

17.
日本流行的"不表扬文化"是由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这一文化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日本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激烈的竞争意识所导致的一种隐忍思维。"不表扬文化"从中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始流行,由于当众受表扬会使自己被孤立,日本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被表扬,尽量避免引起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不表扬"和日本人的谦虚文化、团队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使得日本人的性格中普遍具有一种被动的倾向,即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意见,极力避免与众不同,这也是日本人被称为"最缺少朋友的民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感谢有你     
占振华 《教师博览》2010,(12):62-62
有人说,"朋"字是两弯清朗的月,因为彼此明亮,才成为"朋友"。《教师博览》陪我走过多少春夏秋冬,和我一起看日出,一起入眠。在我心目中,你就是明亮着我的那轮清朗的月。你犹如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引领着我们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9.
《成才之路》2011,(17):7-I0002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有人感到奇怪,就问苏格拉底:"那么多人挤在一间小屋里,连进进出出都不方便,你有什么可乐的呢?"苏格拉底说:"朋友们经常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还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在交往中都喜欢赠送鲜花, 然而,赠花也有学问,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鲜花,否则就会闹笑话。好友之间,一般都送梅花或青松, 因为古称松、竹、梅为三友。为朋友祝贺生日,送石榴花、象牙红、月季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