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国家乡村建设的整体战略从精准扶贫转向乡村振兴,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工作内容等随之更迭,其区域职业教育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角色变迁看,职业教育的目标从扶贫转向促进,服务范围从帮扶个体转向支持整体,服务内容从提升生存能力转向提高发展能力,服务时段从阶段性突击转向终身支持服务.角色变迁意味着发展路径的变化,需要以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角色属性的理解、发展的逻辑基点厘定为基础,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地设计民族职业教育优化的整体路线,并根据路线完善政策供给,配合实施多角度、多层次与乡村互动的系统策略,促使乡村职业教育在"观念向农"的基础上与乡村发展融合和共进,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3.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在融入乡村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具有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提升扶贫质效的价值。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具有与乡村社会文化、与乡村学校学生以及与乡村社会资源的社会融入意蕴。基于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时存在主体性困境、环境性困境以及制度性困境的日常事实,具体的融入路径有:以乡土情怀培养激发乡村教师的内源性责任感;促进乡村教师观照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恰切选择;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价值取向;改善社会支持体系以提升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走访调研多个贫困地区及其周边基础教学点的教育状况,分析教育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性以及贫困地区教育的出路,对比陶行知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发展以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状况,针对当地自然、经济状况精准打造的产业项目为教育载体,项目实践与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精准扶贫的可行之路;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内容,即教育要适合乡村发展实际,这对我国乡村振兴、教育精准扶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他所提出的具体措施可有效改善目前乡村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途径。教育扶贫不仅要加大乡村学校资金投入、完善政策倾斜等显性帮扶,更要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抓手,采取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动态均衡配置师资、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和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等措施,培养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解决乡村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隐性问题,推进脱贫致富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轮岗教师专业引领指凭借轮岗教师的专业领导力,引领帮扶学校教育理念、课程教学以及教育科研的变革,以促进帮扶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帮扶学校内生性发展力量,实现薄弱学校精准脱贫。这与旨在从根源上帮助贫困对象脱贫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精准扶贫理念相契合。然而,在教育实践中,轮岗教师专业引领却遭遇了轮岗教师观念失衡与专业引领胜任力不足,帮扶学校支持性环境与内生性力量缺失,管理部门信息交流平台缺失与制度性保障不到位的困境。化解轮岗教师专业引领困境,需要关注轮岗教师能力精进和角色认同,重建帮扶学校自我变革的主体角色,完善政策导引与制度设计,精准推进轮岗扶贫实践。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5,(6):40-43
通过分析广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科学性欠缺、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旅游服务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旅游人力资源缺乏、旅游投入相对不足等生产要素因素导致的旅游精准扶贫普遍性问题,以旅游生产要素为切入点,提出了优化生产要素来实施广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和政府为决胜全面小康,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作出的战略性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科学处理两者的逻辑关系,精准构建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途径,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2020年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的重心从着力解决物质贫困问题转向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即精神扶贫。教师作为贫困地区精神扶贫的主力军,肩负着扶贫者之志、扶贫者之智、守护乡土文化的时代使命。然而,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乡村教师出现了角色定位模糊,扶贫意识缺乏;乡土情怀缺失,扶贫内在动力不足;工作任务重、扶贫经验少,扶贫能力欠缺的问题。因此,为使乡村教师更好地履行作为“教育扶贫先行者”的使命,职前培养中要注重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培育;在职培训要强化乡村教师教育扶贫角色意识;更要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扶贫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被忽视,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和粗放问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则突出体现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达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不协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衔接不畅,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仍存在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实行重点攻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文献,在分析教育精准扶贫这个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思考今后研究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视角,提出丰富教育精准扶贫研究的新路径,主要包括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及综合多重学科理论进一步深化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意义、理论基础研究,并剖析教育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的深层次原因、阐明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演变路径和主要特征,同时分析教育精准扶贫的成效并构建更为完善的教育精准扶贫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百万扩招对于国家而言既是经济产业转型的市场需求,又是发挥高职院校促进精准扶贫的重大举措。研究证明,百万扩招与教育精准扶贫无论是在政策目标方面还是在现实需求方面都有着高度的契合性。然而,从精准扶贫的视角思考,百万扩招在招生实践、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等环节面临诸多困境,高职院校应深入研究招生策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帮扶措施,以便更好地发挥百万扩招的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思想扶贫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精准扶贫中处于重要地位。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地区部分农民争当"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被动依赖等现象,农村思想扶贫工作需把握精准扶贫与思想扶贫的内涵和内在逻辑,分析农村地区思想扶贫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期为实现新时代全面小康目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是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过程,扶贫帮困也是其应有之义。教育扶贫首先是通过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和一体化均衡发展,消除农村学校及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设施等的办学之贫和乡村孩子上学困难之贫,然后是通过教育扶志气、知识、能力之贫,扶文化和经济之贫。教育扶贫及其扶贫教育既有教育的普遍性作用,也有明确针对性的特殊价值;直接目标是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终极目标是教育现代化目标,在某些层面也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直接、精准对接,使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加快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如期实现全国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教育精准扶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中“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举措。文章围绕扶教师之贫、扶学生之贫、扶家长(贫困群众)之贫三个层面,从信息化助力的视角讨论了面向乡村学校教师提能、学生保学、家长(贫困群众)再教育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教师提能,利用大数据精准施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家长(贫困群众)接受再教育的路径、方法与策略。在后扶贫时期乡村振兴衔接中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教育精准扶贫的视角了解甘肃乡村幼儿园园长课程理解现状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对甘肃14个地州市的350名乡村幼儿园园长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发现乡村幼儿园园长有情怀但对课程理念的学习不主动、有愿望但对课程的整体理解不清晰、非专业人员多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不全面、有想法但对课程内容的了解不准确、有动力但对课程实施的认识不够精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处于农村传统文化体系制高点的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角色逐渐窄化,由原来的“本乡人”“乡里能人”“一村之师”“知识人”演化为“外乡人”“教书匠”“一校之师”和“国家干部”。城市化进程加快动摇了乡村教师的文化权威,教师教育课程的“城市化”影响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教师待遇改善不尽如人意影响乡村教师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教师管理权的上移调整了乡村教师的隶属关系。为丰富乡村教师角色,提高乡村教师责任担当,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以保护乡土文化为基础,增强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认同;以开展乡村教师定向课程为措施,增强未来乡村教师的乡村认知;以完善落实工资待遇为保障,引导更多优秀师范生回家乡任教;以上级调控、地方带动为牵引,激发乡村教师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8.
教育精准扶贫对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现实且重要的问题。教育精准扶贫实施需要正确的扶贫方法加以支持,包括教育精准识别方法、教育精准扶持方法和教育精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党和政府为实现农村脱贫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全国推广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建好基层党组织、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发展主导产业、筑牢脱贫致富根基,激发内生动力、塑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方式变革等四个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扶贫模式.“第一书记”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经验做法,为今后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精准扶贫视阈下,高校的资助工作需要转变工作思路,探索精准扶贫。针对资助对象实施基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精准管理,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相同或相近工作量来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使高校的资助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培养的效果,助力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