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单摆实验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入手 ,探讨了单摆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技巧 ,并较详细地介绍了时间的测量技巧  相似文献   

2.
"单摆"是人教版高中教科书《物理》中的内容,实验时使用的单摆功能较为简单,既不能简捷地探究单摆周期和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也不能直观显示单摆的振动图象,并且该实验需要多次重复计数,花费时间较长,学生常感到单调乏味。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单摆实验仪,该实验仪器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具有简单大方、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等优点,便于学生探究单摆的有关问题,既提升了学生实验观察和设  相似文献   

3.
汪英 《成才之路》2009,(23):54-54
高二物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九章第四节“单摆”中有两个演示实验,一是“沙摆实验”。用实验显示单摆的振动图像。证明简谐运动;二是教材通过定性演示,证明单摆的周期(在摆角很小)跟振幅和摆球质量无关而只跟摆长有关的基础上,给出单摆的周期公式。我在教学中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方便了教学,节省了时间,方法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4.
主要就采用数字计时器和光电门电路测量单摆的振动周期,同时使用电磁铁控制摆球在铅直平面内运动等措施,对传统实验仪单摆进行改进,节省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单摆演示的改进段惠,殷秀芝,李步高定性研究单摆的周期.课本上的例示是:用秒表测定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通过分析单摆振动的情况城计算出单摆的周期,然后得出结论。多次重复计数,单调而耗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我们对上述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针对教学中使用的单摆装置存在的不足,自制了“可移动式智能单摆演示仪”,解决了计数麻烦和不易携带的问题,实现了单摆周期的准确测量和实验装置的便携化。该装置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能够很好演示单摆的相关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单摆实验演示方法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摆是中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物理实验,它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规律——摆的等时性原理,即在摆球振幅较小(通常认为摆角小于5°)时,空气阻力对摆球的运动影响可以忽略,单摆的周期T与振幅A、摆球质量m  相似文献   

8.
四、实验实例2,单摆运动看似简单的单摆运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容。由于传统测量工具所限,以往实验中难以获得对于教学至关重要的信息。用DIS二维运动实验系统做单摆运动实验,不仅能测出单摆的周期和重力加速度,还能通过运动  相似文献   

9.
单摆实验中摆长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学实验中有各种特征的摆,单摆是最简单的摆。通过单摆装置可以方便地研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关系和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在实验中就要测定单摆的摆长,然后测定此摆长时的振动周期。讨论了单摆摆长大小对实验值误差的影响,同时还考虑摆球半径的大小得出实验中摆长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0.
这个实验要求我们通过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周期T,利用单摆周期公式T=2π((l/g)~(1/(l/g))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下面对此实验作简要分析,以做好实验。一、理解单摆和单摆周期公式是做好实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 ,用MuJ-ⅡB电脑通用计数器代替秒表测定单摆摆动周期的方法。实验表明 ,使用计数器不仅能提高实验效率 ,而且实验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12.
单摆演示实验,作为导出单摆周期公式的实验基础,对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单摆周期公式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做法是利用秒表计时,研究单摆周期T与振幅A,摆球质量m及摆长l的关系。我认为这样做对T与A、m的关系的讨论显得繁琐而欠直观;且将T与g的关系的研究排除在演示内容之外。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单摆演示实验的改进作了些初步的探索。对于单摆周期T与摆球质量m及振幅A关系的演示,可用直接比较的方法。即将两摆长l相同、m不同的单摆挂在同一铁架台  相似文献   

13.
单摆在摆角θ较小(θ≤5°)的振动是简谐运动,与单摆有关的知识是学习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基础,同时学生通过对单摆的受力情况作了分析后,还认识了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变加速运动.在本节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单摆所受的合力和单摆的回复力的区别认  相似文献   

14.
1.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为减小偶然误差,应测出单摆作n次全振动的时间t,利用T=t/n求出单摆的周期B.如果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C.变化的磁场一定会产生变化的电场D.图1振荡电路中的电容器正处于放电状态  相似文献   

15.
开发了基于DIS系统的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的实验二例,利用光电门传感器和微电流传感器采集实验数据,经相应处理可得单摆的周期,从而求得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16.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是中学物理的一个演示实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实验原理,特别对影响实验精确度因素的理解不够充分,本文从实验原理开始,主要对影响实验精确度因素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一些其它相关单摆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摆长不易测量、单摆易做圆锥摆运动等问题,从课本教学目标、书本实验的优缺点出发,介绍了实验改进的思路与创新的方案设计、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过程及最终的实验结果反思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提出用集成开关型霍尔传感器研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幅角的关系,运用外推法较准确地测定单摆的振动周期,从而有效地完善了由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理,使传统经典实验充实了现代测量技术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9.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研究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力学实验为例,从误差理论出发,讨论怎样减小测量误差以及对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在演示共振现象时 ,一般我们是在一根张紧的细绳上悬挂几个固有频率相同和不同的图 1单摆 ,如图 1所示 ,让单摆 A先摆动起来 ,对其它的单摆产生驱动力 ,其它的单摆也会振动起来 ,振幅越来越大 ,并且单摆 B、C的振幅大于单摆 D、E的振幅 ,同时单摆A的振幅逐渐减小 ,直到为零 ;当单摆 A的振幅为零时 ,单摆 B、C的振幅达到最大 ,之后又逐渐减小 ,直到为零 ;此时 ,单摆 A和单摆 D、E的振幅不为零 ,即单摆 D、E的振幅又大于单摆 B、C的振幅 .在整个过程中 ,出现单摆 B、C的振幅有时大于单摆 D、E的振幅 ,有时又小于单摆 D、E的振幅 ,那么什么时候能说明产生了共振现象呢 ?有些老师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 ,指出当单摆 B、C的振幅明显大于单摆 D、E的振幅时 ,就可以认为产生了共振 ,实验就可以结束了 .笔者认为 ,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 .严格地讲 ,如图 1所示的这个实验装置是一种耦合振动系统 ,虽然与单摆 A固有频率相同的单摆B、C的最大振幅的确是最大的 ,但是其中每一个单摆都通过绳子受到了周期性的强迫力矩的作用 ,其运动现象是频率相近的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合成的“拍”,即振幅时大时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