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认知视角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成因包括经济状况、学校适应、学校关系、学习状况和学习压力;大学生弱势群体可以划分为人际关系弱势、学习弱势、经济弱势和学校适应弱势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湖南省13所高校1467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经济状况、适应状况、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负担、学习状况、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自认弱势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和生源差异;经济因素、学习因素和学校关系因素,是引起大学生自我认知为弱势的重要原因;存在家庭-经济弱势、人际-心理弱势、学校处境弱势和经济-学习弱势四种类型。因此,在寻求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建立包括经济支持、心理与学习指导、人际关系调节、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救助体系,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并提出关怀“大学生弱势群体”所采取的具体可行的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4.
尹硕  郑雅维 《文教资料》2011,(17):217-218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自我认知的调查分析,找出他们自我认知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规划设计人生、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抗挫折教育五个教育对策,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数明显增加,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要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要以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为中心,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核心的专门途径与以学科渗透、活动贯穿、宣传媒体、营造氛围为内容的非专门途径相结合,搞好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家校合作三个合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解决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存在,有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诸多原因。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略的问题,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只有妥善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才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弱势群体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种假设群体,但又客观存在于大学生之间,其消极表现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了解其类型和表现,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教育和疏导,既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类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其产生原因、弱势程度和相关特征三个角度归纳了不同的弱势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对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政府建立就业保障和服务、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院校大学生近年出现的弱势群体,其负面作用已增加了创建和谐校园的难度。高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弱势群体,使处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和所有大学生都能在同一个平台健康成材。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而言,道德教育既是完善自我、奉献社会的现实需要,又是战胜自我、正视困难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弱势群体道德教育的思考与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道德教育要遵循发现优势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个性化原则。道德教育的内容有激发抗逆力教育、激发责任感教育和诚实守信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表彰先进,激励奋进,采取倾斜政策大力扶持优势学科和优势群体的时候,也应当深切关注硕士生导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针对硕士生导师队伍中“弱势群体”目前的情况,可采用以下对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解决经费困难;制定倾斜政策,促进课题申报;采取帮扶措施,实行对口支援;鼓励进修深造,提供成长环境;加强动态管理,实行淘汰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弱势群体普遍存在于各高校中,了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种类、形成原因及支持策略,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教育和疏导,是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教师“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普通教师之弱势、资历弱势、专业发展机会之弱势、心理弱势、性别弱势等方面。教师“弱势群体”应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部门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关注与重视。只有理性地认识教师“弱势群体,”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扶持,加上弱势教师自身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升,才能变这些弱势教师群体为强势群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13所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生活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就业、经济、学习三个方面。根据其形成原因,我们可以探索减轻他们心理压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出现是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组成部分,大学生弱势群体具有弱势的相对性、角色的转换性、贫困的决断性特征,也蕴涵着三对现实矛盾.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终极关怀应该体现为道德关怀,体现为对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弘扬与培养.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道德学习要遵循阳光化原则、合作化原则和个性化原则,要以学习负责任、学习体会幸福、学习诚信、学习感恩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种假设群体,但又客观存在于女大学生之中,本文对女大学生弱势群体作出了自己的界定,并以湖南邵阳学院为例,指出了高校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在成才、心理、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劣势,试图通过透视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弱势状况,从而引起社会对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注,促进女大学生弱势群体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校园里,需要我们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给予特殊的关注,不断分析不同形势下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全面改革,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逐渐被大家接受和关注。新疆高校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有着特有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已对高校乃至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高校应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全面构筑扶助体系,保障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界定社会弱势群体的含义,分析其现状及特征、成因,从建立综合性的城市社会救助系统、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分类分层保障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权益等方面,来解决弱势群体面临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娥 《考试周刊》2011,(46):202-202
大学生中也存在弱势群体,如何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德育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形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